某高速公路个别地质体性质分析
某高速公路定测外业验收,笔者现场对个别地质体进行分析,期待更好的服务于工程建设。
1、线路经过某台阶状地貌,技术人员分析该堆积体为滑坡性质。笔者认为需进一步核查,理由如下:
该段台阶状地貌系近水平产状的砂泥岩互层在构造剥蚀作用下形成,由于后部山体的崩坡积为主的作用下,形成了较厚的堆积体。此外,在后部冲沟汇水作用下,地下水丰富,台地上故多有民居分布。而两侧砂岩较厚地段坡度均匀,基岩裸露。因此,该段堆积体的成因可能为崩坡积或局部冲洪积,而非滑坡堆积成因为主。
2、某拱形特大桥岸坡稳定性问题的慎重选用或处治问题
特大桥所在岸坡从远处看,系近水平层状的砂泥岩构成。桥址左侧技术人员认为系滑坡堆积体,国道修建时进行了清理和工程处治理;桥址右侧系大型堆积体。桥梁选定在堆积体中部的突出基岩部位。笔者认为,该处选用特大桥桥址,风险较大,需慎重。
从远处观看,桥址左侧可能非滑坡堆积体成因,而为崩坡积体成因。这是因为国道下部岸坡基岩完整,河岸顺直,清理后的上部基岩山体崩塌严重。清方剩余堆积体稳定性良好,成因表现为崩坡积成因。
桥址所在突出坡体,岩体完整性较差,且存在崩塌危岩问题。从坡体侧面看,存在宽度较在的卸荷拉槽,不利于拱形桥台的设置。且区内为Ⅷ度地震烈度,突出山嘴不利于抗震。两侧堆积体的与突出山嘴,明显受控制于平行于高速公路的贯通性结构面。
因此,若在此处选定桥位,则需对两侧的堆积体进行强加固。
3、线路以桥梁的形式通过某岸坡右侧。
从现场看,该段由于断层作用,造成后部高陡近直立的灰岩山体与前部砂泥岩地层存在明显地貌区别。灰岩与砂泥岩接触部位呈明显的凹槽状,广泛分布由灰岩为母岩的崩积体。在灰岩前部砂泥岩形成的山脊与灰岩崩积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多级台阶地貌,可能系坡体多级滑坡动所致。
因此,线路通过此段,应严格防范高位灰岩崩塌和滑坡在河流冲刷作用下的潜在病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