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翡翠赌石,一定要知道怎么看“油性”,行家解密
今天咱们来谈谈翡翠原石皮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特征——油性。
很多朋友对黑石头的油性尤为关注,实际上只要有皮壳的原石,无论是黑石头,白石头还是黄石头都有可能存在油性。
而赌石皮壳油性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皮壳下方的雾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莫西沙、大马坎、莫湾基、格应角等场口种水较好的原石往往会形成一层雾层,这层白色或者黄色的雾层越致密,在皮壳上表现越具有油性。
所以真正的油性是由内而外显露出来,并不是人为在皮壳上刷一层油就能有的。
另外,一些没有雾层的原石,如全脱沙的料子和会卡场口的料子,油性表现往往没那么明显。
那么油性对于赌石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证明料子存在雾,有雾的料子种水一般糯化起步。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油性可以反映整个料子的底张,油性越好,翡翠的底子越通透干净,这一点在判断莫西沙和所有黑石头料子的时候非常重要。
尤其是赌黑乌沙的时候,油性是不得不提的一个重点,可以这样说,只要是黑乌沙都必须关注料子的油性。
所谓赌石有“油性”,指的是翡翠原石的皮壳“不吸水”,即将原石放入水中后拿出,皮壳表面的水分迅速集中,露出皮壳。
有时甚至会在皮壳上形成水滴,好像原石被浸过油一样,不吸水(水不会被皮壳吸收),这类料通常被叫做油性大或者油皮,主要原因是因为料子结构致密。
反之,结构松散的料子、裂隙多的料子,吸水现象就明显。
皮壳有没有油性是判断原石内部玉质是否致密的重要条件之一,通常玉质致密的翡翠种都不差,出货能抛出高光,雕刻可琢磨出细节。
而种粗的料子雕刻时无法做出细节,因为在雕刻时料子容易崩口。
就拿这块乌黑发亮的料子来说,打灯有白雾,一般来说有白雾的料子底子都比较干净。
大家可以观察料子的翻砂,翻砂的均匀程度,还有翻砂的颗粒结构,还有雾色的形态。
料子翻砂程度,晶体的匀称感,还有晶体的细腻程度,和料子自身的肉质情况息息相关,油性是料子内部发散出来的迹象,和外界的抹油无关。
所以一般来说,只有好的料子会有这些迹象,也就是说,如果料子具有白雾,就有可赌性。
油性的表现形式,一般以亮为主,黑乌沙的话就是黑亮黑亮的,其余皮色则是发亮,就像抹了一层油一样,当然了这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为的做法。
比如上面这块大马坎灰皮的料子,属于水石,料子就跟抹了油一般,属于能直接观察到的迹象皮壳。
莫西沙料子,黑中发亮,隐约中带有脱沙,加之白雾的作用,脱沙中色的迹象已经较为明显,是一块可赌的料子。
老坑大马坎水石,皮壳的油性也是十分的足,翻砂均匀,可以直接把玩的料子。
后江的料子也同样如此,老场口的料子皮壳翻砂均匀,皮壳和抹了油一般,加之皮壳松花迹象,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料子。
大马砍场口雾色是非常有名的,特别是种好的黄加绿料子,黄雾油性由内而外散发出来,料子就像一块肉一样细腻多汁,油性好的大马坎原石往往玉肉底子都不灰。
老场口莫湾基的料子,料子油性,翻砂,脱沙,还有灯光效应,这些都是很好的教材案例。
通常来说,有油性的料子底子都很好,料子的致密度高,会有胶感的体现,同时产生的效果,就是白雾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场口如百三桥、会卡、格应角等具有蜡壳皮,这种皮壳本身也是油亮的,但这和翻沙皮壳中的油性是有区别的,大家千万不要混淆。
油性是料子由内而外的体现,是料子自身的一种性质,形成的原因和晶体的排列有关。
所以就料子来说,对它自身的脱沙和皮壳都是有一定要求的,通常来说都是翻砂均匀,晶体结构细腻的货。
而种嫩的货和肉质粗,晶体颗粒大的料子,是不存在油性的说法的。
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油性的皮壳关乎种的好坏,如果赌色,油皮就没那么重要了。
赌石的油性判断需要长期积累经验,无法一蹴而就,多看多学是唯一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