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秋红为什么找丁元英说装修茶馆的事情而不是和老爸直接说
丁元英的妹妹丁秋红不远万里到阳光酒店找丁元英,才来一天就要回去。
丁秋红跟丁元英说,住这酒店一天就要1000多块,她舍不得这个钱。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丁秋红不小心说漏嘴的一句话:
“再说了,跟你说话你累我们也累。”
第一遍看《天道》的时候,看到这里,一直无法理解长时间未见面的兄妹,为何连说话都是累,直到看完整部剧,才懂得这里的神来之笔。
丁秋红是个30岁左右的妇女,一直在父亲的茶馆里工作,满脑子都是柴米油盐,茶馆大概就是她的世界观了。
丁元英不一样,学贯中西,在德国奋斗10年,取得居留证,是精英中的精英,再加上其对万事万物的悟性,他的世界观比妹妹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但是这些都不是他和家里人的最大分歧,最大的分歧在于文化属性和传统道德。丁元英是强势文化的代表,自强不息是他的代名词,而丁秋红和丁元英的哥哥等人,其思想、观念都囿于世俗,对于这些东西,丁元英甚是厌倦,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格格不入。
丁秋红想要把老家的茶馆改造下,可是父亲老是不同意。为此她咨询见多识广的哥哥丁元英,想让他给父亲做做思想工作。
丁元英立马就不同意,他给出的原因有两点。第一:茶馆若没有整改,还满满都是市井味,老人家就好这口,如果改造了,对于老父亲来说变得陌生。如果改造,以前的顾客可能就喝不起了,人家会嫌贵,而且老人家不一定能适应改造成的茶馆。第二:开茶馆,装修好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茶馆的价格得涨,就不亲民,单靠也被清茶,是没办法聚来一掷千金的客人。这里我必须说一点,丁元英老家的茶馆是真的老百姓在消费,而那些富丽堂皇的茶馆,多半是官商结合的产物。若没有政治资源,去开这样的茶馆,无异于找死。
包括丁元英在得知父亲病重,在得知千辛万苦救回来,父亲也只能成为没有意识的植物人,他说出了那句“大逆不道”的话:“医生,怎样才能让我的父亲死?”
父亲死后,丁秋红问丁元英,如果砸锅卖铁还差一万元就能救活父亲,那该不该救父亲,丁元英说出了极其“无情”的一句话:“那他就死。”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说丁元英对家里人是彻底没有爱了,其实丁元英的做法不过如智玄大师所说的:“大爱不爱”而已。
丁元英判断问题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能不能让活着的人更幸福,让死去的人更幸福,如果可以,遭受点骂名不算什么。
在王庙村扶贫中,丁元英的操作算不上什么神操作,不过是利用乐圣老总的一句话:“只有矛没有盾。”
林雨峰是个自大的人,他看不起格律诗这种小公司,更不会想到丁元英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做出一流的音响。丁元英的整个过程,没有让人感觉到“神”的招式,可偏偏就是这么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乐圣公司就眼睁睁跳了进去,叶冯刘也跟着跳了进去,一切如丁元英所料。
那么丁元英是怎么算到这一点的,本质上就在于丁元英有一双天眼,一双不被情感、政治、文化、观念等蒙蔽住的眼睛。
就像丁元英跟芮小丹说的:
“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随便你能说的什么。”
当时看了这一段,立马被丁元英给折服了,这段话我足足看了40遍有余。
正常人的眼睛,早已经被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等的表象给迷惑了,以至于看不清脚下的路,看不清真理。
林雨峰输就输在这里,他的眼里被这些东西蒙住了,以致于看不到真相。
其实丁元英这段话跟豆豆最后一部小说《天幕红尘》中提到的“见路不走”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想要真正理解“见路不走”,就需要这样的一双眼睛,你才知道,哪条路才是你该走的。
“见路不走”其实就是实事求是的具象化,实事求是看起来简单无比,但是因为人的双眼被蒙蔽,以致于看不清真相,所以实事求是变得特别艰难。
就像你跟一个赌博的人说,醒醒吧,是一样的道理,他的眼里早就被暴富蒙住了,哪里能听得进。
人想要成功,就得脚踏实地,从果看因,当结果定了,就去寻找符合结果的条件,若条件满足,自然成功,若条件不满足,成功就极为困难,除非有狗屎运。人若一次幸运,便把这些当成自己的实力,早晚会输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