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人,这些知识点一定一定要清楚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我们在艾灸过程中, 或者是艾灸之后,表皮会出现的各种反应,这些我们都需要熟悉和了解,不然,会跟自己带来困惑。

艾灸是中药外治法的一种,有几千年历史,安全可靠!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各种灸后反应分别是表明了什么含义。

1,有麻感、穴位冒寒气

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还有艾灸命门穴或肚脐是涌泉穴发凉,属风邪外排或寒湿气外排现象。

2,红白相间斑点

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

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直到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

3,皮肤成片潮红、有水汽

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汽,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4,出现皮疹,发痒

如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

妇科问题严重的患者,施灸时就会在肚脐周围,腹股沟处出现这些症状。

5,穴位深处出现响动

有时在施灸过程中,特别是在施灸一定疗程之后,灸友会感觉在穴位深处有响动,这是达到一定灸量之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艾灸,长久积滞的经络得以疏通的表现。

久病和难治性疾病多在出现穴下深处有响动之后明显好转。

6,出现水泡

这点在刚开始艾灸,或者,开始试着加大灸量的灸友身上经常出现,原因主要有两种:

①施灸过量 :表明这次艾灸时间太长了,灸量过头了,这种情况应该减少施灸的次数或缩短单次的艾灸时间;

②排病反应:出现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气较重,发水泡是机体正气恢复、祛邪除病的过程,所以这种水泡的出现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标准是机体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灸疮,所以古人将灸疮作为判断灸量和治疗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

关于水泡的处理: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从下方刺破水泡,放出水液,然后用芝麻油调配艾草灰涂抹。一定要按照你的艾灸节奏继续灸!

7,皮肤灼痛

①初灸时不适应:当然,也有些疾病在初灸时很痛,当灸至一会儿之后,局部皮肤适应了灸感,反而又不痛了;

②艾灸火力太大 :当施灸时局部穴位皮肤灼痛,原因可能是艾灸火力较大,此时可减小灸火或增加灸材和皮肤之间的距离。

③选择的艾灸器具可能有问题。

④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也有的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在初灸时疼痛明显,当灸一定时间之后疼痛即减轻,这是疾病好转的表现。

如带状疱疹,疱疹本身症状皮肤灼痛,初灸时灼痛,当灸至一会儿之后灼痛减轻,当灼痛感减轻甚至不痛时表明一次施灸量充足,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8,艾灸的返病现象

部分顾客在初次施灸或施灸一定次数之后,有50%以上的人,但不是所以的人,会有病气加重,或者其它异常反应

比如在艾灸的时候出汗,或者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排病反应。还有人艾灸过程中或艾灸后,流鼻涕,打喷嚏,这是体内寒气外排的表现。

艾灸后突然出现腹泻,是因为寒湿被集中到了胃肠,最后排出体外;典型的排病反应。腹泻后除了肠胃稍感不适外,身体没有任何不适

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严重阳虚,需要继续艾灸。

越是出现多次排病反应,就越证明病邪的顽固,也体现正气正在一点点积累。有排病反应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排病的反应。

艾 灸 后 常 见 的 50 种 反 应
序号 艾灸后反应 反应所代表的含义 应对措施
1 水泡 体内的湿寒比较重 小水泡继续灸,大水泡针消毒后刺破挤出,避免感染,控制好灸量和火力,可以继续灸
2 红疹 体内的风、湿、寒比较重 改为悬灸会减弱,加灸曲池、大陵,期间可以刺血或者拔罐
3 口渴 上实下虚 继续施灸,灸前喝杯热水,多灸腿部
4 病症加重 身体虚弱,正气弱 继续施灸,局部刮痧,点刺放血
5 返病 正邪相争 加强营养,继续施灸,扶正祛邪
6 上火 表明体质热或灸量大,配穴不合理 加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下焦穴位,引火归元,控制好灸量和频率
7 口干舌燥 上焦有虚火 加灸曲池、合谷、太溪、照海,清虚降火
8 烦躁 体内有虚火 继续施灸,多灸腿部,少灸上焦部位,适当刮痧、拔罐
9 经络有瘀堵现象,热无法渗透下去,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按下去有疼痛或结节的部位,或是平时不舒服、平时疼痛的部位。 艾灸前可先按摩,疏通经络,打开穴位后再灸
10 体内有风邪 改为悬灸可减弱,用手揉,加灸曲池、百虫窝
11 不热 表明体内寒气较重,体内寒气与热抵消,因此感觉不到热;也可能因最近太疲劳,气血虚弱或经络不通 适当加大艾灸量,控制好火力
12 灸后皮肤红白相间点 经络不通 继续施灸,红白点会自动消失
13 头晕、头胀 下焦部位经络堵塞,艾灸补进的气血全拥到脑部,加上原本脑部经络不通,而导致头晕、头痛现象 头部和手臂进行适当刮痧、按摩;要序渐进施灸,可加灸大椎、合谷、太冲
14 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 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 继续施灸,慢慢该症状就会消失
15 全身乏力 体虚或其他病症 掌握好灸量和火力,注意饮食,加强运动
16 身体沉重 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继续施灸
17 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 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适量施灸、配合医师治疗
18 想睡觉 经络疏通后需要更多的气血滋养,气血不足,则脑部缺氧,导致发困 食疗补气血,继续施灸
19 酸痛、疲劳、嗜睡 气血於堵或气血不足 食疗补气血,继续施灸,不要熬夜,适当运动
20 鼻流清涕 肺部有寒气,正气弱、免疫力差 加灸迎香、
21 面色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经络开始畅通,皮肤得到气血的滋养 继续施灸
22 色斑变淡、痘痘消失 体内毒素排出,身体机能恢复 继续施灸
23 左热右凉 血瘀或血虚 右侧疏通时多加强
24 右热左凉 虚或气瘀 左侧疏通时多加强
25 忽冷忽热 阴阳不平衡(晚上不睡觉,白天想睡觉) 继续施灸,加灸然谷
26 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 不热的那半边经络不通 不通的半身,加大灸量
27 局部皮肤凉 相应经络不通,阳气到达不了,相应的脏腑功能就会下降。 继续施灸,加强运动
28 越来越凉,感觉冷 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寒气驱除体外 加大灸量
29 粘汗 湿气重、脾虚 继续施灸,加灸脾虚、阴陵泉
30 冷汗 寒气重,阳虚 继续施灸,加灸命门
31 腹部或后腰出油 血液粘稠、血脂高、 继续施灸,期间也可以拔罐等
32 疼痛 体内的经气被激发,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时的反应 继续施灸,疏通相关经络
33 腹泻 体内有寒湿,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体内运行时,肠胃功能开始恢复,肠蠕动增强,病邪化开,排出体外 继续施灸,脏腑中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34 肾脏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 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 继续施灸,多喝水,注意饮食
35 脐部出黄水

有妇科或者肠胃炎症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运动
36 脐下出水泡 有妇科或者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运动
37 肚脐出水泡,且还有红点 有妇科或者肠胃炎症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日常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该部位的清洁与干爽,加强运动
38 排尿变多 身体毒素、寒邪从身体排出 继续施灸,可加灸肾俞、膀胱俞促进排毒
39 染病 本身的慢性病,正气足了以后的正邪相争 在专业艾灸师指导配穴、施灸
40 月经异常 调理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若吸收功能差,补液不足,此时气血虚弱,出现的假象 适当减少灸量,艾灸前后补充温水,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41 月经提前或推后 气虚、血热、精神紧张、压力大 继续施灸,慢慢就会正常
42 白带异常 寒邪循经而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驱逐,正邪相争中,细菌暂时滋生,出现白带异常 继续施灸,保持外阴清洁、干爽,多喝水,尽量吃清淡的食物
43 百会、鱼际穴,手心,涌泉冒凉风 体内瘀,有寒气 继续施灸
44 百会冒热风 虚火旺 上焦少灸,灸滋阴的穴位及下焦为主
45 鱼际冒热风 肺部有热 疏通手太阴肺经,经下焦为主灸或艾灸涌泉穴
46 手心冒热风 心肺火旺 上焦部位少灸或不灸,好转反应后正常灸
47 三阴交冒凉风 可能有妇科 加灸妇科穴位
48 关节冒凉风 关节内有寒气,容易患关节炎 继续施灸,循序渐进加大灸量
49 膝盖冒热风 胃火旺 加灸内庭泄胃火,少吃辛辣食物
50 涌泉冒热风 肾阴虚 继续施灸,加灸太溪、照海

要确保艾灸有效,唯一的就是坚持。

女人身体温暖,气血好,血液循环好,身体就好,气色也会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