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婆娃”的顺口溜(文/张 垣)

郁氏文化

“婆娃”的顺口溜

文/张 垣

崇明、启东、海门的沙地人,对祖母的称呼从不称"奶奶",而是只有本地人才明白的称呼叫做"婆娃"。

我的"婆娃"拿她的话来讲是个苦命人,她所受的苦十日八夜九黄昏也讲不完。虽然她是“大字勿识马马凳,小字勿识鸡脚爪”的大文盲,但能出口成章说出交关(很多)顺口溜。我是她的长孙,从小在她身边长大,耳濡目染顺口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仍记忆犹新。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这是我刚懂事时就听到的顺囗溜。那时我看到她的双脚如粽子般小,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摇摆,就寻根究底问她的脚为啥这样小。她泪眼婆娑地说了这八个字的顺口溜,讲着她童年经历的痛苦故事。刚懂事时她母亲用布带把4个脚趾都压在大脚趾下紧紧扎牢,痛得她呼天抢地挣扎,但铁心肠的其母仍不但不放松,反絮絮叨叨地说历朝历代女孩子都是三寸金莲才美的,否则大脚婆娘长大了嫁不出去的。"我哭着骂发明缠小脚的人绝八代,说宁愿不嫁也不缠小脚。等娘一走就找了把剪刀剪断缠小脚的帶子,几次三番也逃勿过,小脚一双,眼泪哭掉岂止一缸!"缠小脚是侵犯女子人权的犯罪行为,可是黑暗旧封建社会名正言顺地毒害着女子,她老人家胳膊怎可扭得过大腿,只得在小孙子跟前诉说这终身痛苦啊!

千勿悔,万勿悔,只悔嫁了个大烟鬼",这是我听得最多的顺口溜,也是她老人家对腐败社会的血泪控诉!婆娃的娘家与咱张家的祖上,都是当时称得上门当户对的小康之家,况且是世交。因此当她与我祖父尚在母腹时,就有热心人牵线,倘若两孩子出生后性别不同,两家就结为亲家。这指腹为婚的做法本就荒唐,却不料我那不争气的祖父长大后染上吃大烟的毒瘾,偏偏那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她嫁到张家,为了孩子为了家,起早带晚忙里忙外,忍气吞声过日子,受尽了大烟鬼丈夫的气。好言好语劝他戒烟,他轻则骂,重则打。离他三尺远,带着孩子躲到娘家去,大烟鬼跟踪而来,骂骂咧咧,拳打脚踢,棺材里伸手死要钱买大烟。他丧失理智时,还拖着她的发髻歇斯底里。一直把她娘家的陪嫁统统当尽卖光,把祖上传下的房屋田产易名改姓,全部消失进他的烟山雾海后,留下一屁股烟债,才撒手人寰。叹命运的不公,骂大烟鬼缺德,恨旧世道腐败,成了她老人家晚年常吟的三部曲,归纳为这条饱含血泪辛酸的顺口溜中。

三代不读书,等养一窝猪",这是常常挂在婆娃嘴边的顺口溜。我的曾祖父也就是她的公公是个识文断字的阴阳先生,曾经画了一幅祖上从外地搬来创家立业的五代图,每当过年时挂于中堂,让子孙跪拜。图两边的"祖先虽去祭祀不可不搞;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谈"的对联赫然在目。她虽然不识字,但一挂起五代图时,却能念念有词背诵此联,随即又加上"三代不读书,等养一窝猪"的顺口溜,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了能让她的两个儿子能读书,她与大烟鬼丈夫吵得天翻地覆,还从娘家借钱让我父及叔父读了两年书,有了一定的文化。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高中只读了一半就因病休学两年后,因经济所限,父亲不让我去复学,被婆娃知道了教训他的儿子:"三代不读书,等养一窝猪。即使砸锅卖铁,也要让大孙子读下去!"多亏她一锤定音,我终于如愿复学读完高中,为她老人家争了一口气,成为张家史无前例的第一个大学生。

忙了主家,亏了客家,肥了店家,用勿到惊动人家",这是婆娃拒绝做生日的顺口溜。由于大烟鬼丈夫给她带来的灾难,她一贯节衣缩食,把一分钱掰成两半化。对于社会上流行的逢五小庆逢十大庆的做生日旧习俗,她一贯身体力行抵制,穷匮时如此,经济好转时亦然。即使七十八十大寿前,也搬出反对做生日的顺口溜,劝阻娘家人和三亲六眷,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度过。她常常风趣地说:“阿猫阿狗都有生日,有啥大不了,何必三条明沟四条港,鸣鞭放炮惊天动地,出了辛苦铜钿,做那忙了主家,亏了客家,肥了店家的蚀本生意呢!”她平平静静地生活着,享受着87岁高寿驾鹤仙游。

鲁迅先生说得好:“许多至理名言,并非来自缙绅士大夫,多半出自田夫野老之口。”睁眼瞎婆娃的顺口溜,是她生活的体验,就是对大文豪鲁迅先生名言的最好注解,也是咱张家的无形资产,更是教育下一代的精神财富。婆娃啊,虽然你离开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但早已当上爷爷的您老的大孙子永远铭记您的顺口溜,一代代传下去!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0)

相关推荐

  • 微型小说:太姥姥

    作者:金琳 我的太姥姥,母亲的奶奶,是典型的旧时代美女:高挑的身材,一米六以上,三寸的小脚,白净的面容两腮透着挑花般的红晕,鹅蛋形的脸庞,挺直的小鼻子,樱桃小嘴一年四季像涂着口红,大眼睛,双眼皮,黄眼 ...

  • 尔荐:我的小脚奶奶

    我的小脚奶奶 刘兰芳  文/图 奶奶出生于1925年农历九月九日,即九九重阳节,家人都说奶奶有福气.奶奶刚过完95岁生日,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之际,全国上下正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奶奶却悄悄地 ...

  • 回娘家(上)

    进入七月份,于礼拜六的大清早,由丈夫踏着三轮带我和五周半的小孙子直接前往了市区.待从一家食品店刚买好东西正想赶往车站的时候,说也凑巧,正好碰见娘家村儿的那辆客车刚刚启动,这样一来,便省去了长时间的等待 ...

  • 【郁氏文化】小人书情结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小人书情结 文/张垣 虽然是大踏步向耄耋门前进的老人,但是到老不改,还是少年心态,喜欢看小人书,因为我收藏了几百本,兴致来了就与小人书亲密接触. 早在上小学时,我这小羊馆就爱上小人书.那是1 ...

  • 【郁氏文化】快乐养老三部曲 [ 文/张垣 ]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快乐养老三部曲 [ 文/张垣 ] 自从退休离讲台, 恰似鱼儿跃江海. 戏海文山田园乐, 养老三曲乐开怀. 我是个退休教师,17年前告别讲台后,岁岁年年自编自导自演 ...

  • 【郁氏文化】自行车赞(文/吉忠华)

    郁氏文化 ---- 自行车赞 文/吉忠华 你已被供奉在我的心中, 我已把你视为珍贵, 你是命运给我的最好馈赠, 你是我一生割舍不断的情. 你陪伴我的一生, 让我摆脱懒惰与平庸, 把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精彩 ...

  • 【郁氏文化】母亲节感怀 ( 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 母亲节感怀   文/郁光涛 今天是母亲节 无论是打开电视 还是翻阅着手机 无论是手机朋友圈 还是抖音短视频 都是在 祝福母亲 赞美母亲 思念母亲 感恩母亲 因为 山之高,高不过母亲的慈爱 海 ...

  • 【郁氏文化】逛庙会 ( 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 逛庙会 文/郁斌生 庙会是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的一种活动,同时也常常以集市贸易形式在各地出现. 海安庙会依托凤山广福禅寺而举行祭祀,是经贸交流之聚会.广福禅寺相传为唐尉迟宝林将军所建,有100 ...

  • 【郁氏文化】荞 花 (文/平凡)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荞    花 文/平凡 荞花已经很老了,这一辈子,她遭遇了太多太多的事.荞花想象着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啊飞,飞过山,飞过海,飞过沙漠,飞过森林,飞到章裕的怀里. ...

  • 【郁氏文化】​制土坯 (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ZHI TU PI 制土坯 文/范俊来 土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砌墙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我的家乡,管制作土坯的过程叫"脱阶(入声)".民间流行的土坯主要有三种,大土坯,砖土坯 ...

  • 【郁氏文化】稿 费 (文/杜永红)

    郁氏文化 稿  费 文/杜永红 我一直把会写文章的人称为"文化人",羡慕他们,又嫉妒他们.他们能够把文字变成铅字,还能把铅字"换成"钱,靠真本事来"吃 ...

  • 【郁氏文化】缅怀先烈(文/郁时元)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缅怀先烈 作者||郁时元 清明这天,乍暖还寒的春风夹着蒙蒙细雨,给人们带来丝丝寒意.然而在大别山腹地的陶家河烈士陵园里,祭扫先烈的人,却络绎不绝.小学.中学.机关团体的学生.领导 ...

  • 【郁氏文化】话说煤油灯(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话说煤油灯 文/范俊来 在我小的时候,母亲留给我最清晰的画面是,坐在煤油灯旁做针线活儿.每天晚上,母亲就着微弱的灯光穿针引线,我躺在被窝里看着母亲慈祥的面孔,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母亲有一个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