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征文| 张爱梅:难忘远去乡野风—评李中军散文《公社放映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浅评李中军老师的散文《公社放映员》
张爱梅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一些人与事时不时的从脑海里跳出来,令人莞尔一笑,仿佛这事就发生在昨天,这人就在眼前。李中军老师的《公社放映员》这篇散文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它把我带回儿时的快乐时光……
本文是顺着两条线来写的。
一条主线:满仓叔放电影。放电影前的准备,放电影时的专注,跑片、倒片等环节描写,还有满仓叔与村民们沟通时幽默的话语,正面描写了憨厚朴实、和蔼和亲、勤奋尽责的满仓叔这位放电影人的形象。
另一条辅线:村民们看电影。作者用很多语言,浓墨重彩描述了儿童时代看电影的场景及看电影时的心情。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及场景描写烘托出满仓叔这个人物形象。
文章开篇即对放映员满仓叔进行了描述:“乡下村里的满仓叔,身材魁梧,黑黑的脸膛整天挂着笑容,为人和蔼、热情,是一位电影老放映员。”短短几句,形象逼真,仿佛满仓叔就在我们面前。
接着写儿时的乡下,人们的快乐来源于听评书、听广播剧、听“小喇叭”,且更大的快乐即是在村里看露天电影。此刻,作者写放电影前孩子们的快乐。当时,在小孩子眼里,满仓叔是神奇的、无所不能的、令人羡慕的厉害人物。一句“还没到村里,驮发电机的自行车后面早已跟着很多欢蹦乱跳的小孩子。”把孩子们的高兴劲儿一下子彰显出来。
写放映前的准备工作。在满仓叔指挥下,大家拉银幕、挂音响、听满仓叔讲电影故事情节。这里没有写满仓叔说的话,从“他讲到兴奋点上,还会模仿一下片中的主人公,摆上几个架势,逗得我们笑的肚子疼。”把满仓叔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形象凸显出来。为了看电影,我如何做的呢?“跑回到家里拿个凉馒头,在馒头上用手挖个小坑,撒点盐粒,再点几滴芝麻油,美滋滋的边吃边跑出家门,不顾身后母亲让吃过晚饭后再去看电影的吵声,招呼着同样拿着凉馒头小伙伴,结伴一溜烟的(地)跑向电影场地。”这段话如一幅生活浓郁的精美画卷,把儿时看电影的急切、当时的生活情况及孩子们的欢乐描写得妙趣横生。不仅孩子们盼望看电影,大人们对看电影的事表现得一样热切、兴奋:“乡亲们家家户户也会早早准备晚饭,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全家老小齐出动,带着凳子去村边露天电影场地,找个好观赏点。”可见当时的乡村人多么盼望看一场电影。
在电影开始前那一刻,村支书哼哼啊啊地讲话,满仓叔熟练地调试着放映机和银幕的焦距、装电影盘,孩子们把头影和手影投在银幕上。不同人物不同的表现,都是为了一个目标——看电影。这样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读来如身临其境。
电影终于开始了!打麦场上一下子安静了。“ 灯光一灭,音响豁然响起,震动四周,噪杂的场面,猛然闸停,仿佛时间定格在那里。”这里几个动词的运用,把当时放电影、看电影的场景描画出来。“跑片、倒片”之间,人们焦急等待的心情及中间寻物、寻人语言的插入,引人回味,往日的经历、儿时的快乐就在眼前,就在脑海。“我们小孩子争先恐后地朝放映机挤去,伸长脑袋,瞪大眼睛,看着满仓叔快速转动着倒胶卷,那时的放映员满仓叔使(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心目中最敬佩的人。看不到的伙伴,只能在外围,听倒胶卷的“吱吱”声,着急的(地)跺着脚转圈,”这段关于小孩子动作、神态的描写,反衬出满仓叔的敬业精神。
在没有电视、网络的年代,人们遇到喜事总是放个电影来庆贺。所以,五六十甚至七十年代的乡下孩子都是看着电影长大的,也从电影中得到快乐。
不知不觉间,读者被作者从尘封往事中拉回到现在:“放映了大半辈子的满仓叔失业了,他迷茫了,显得苍老许多,满脸皱纹,白发也逐渐布满头上。”放了几十年电影的满仓叔失业了,迷茫了。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人们随时可以坐在家里舒服地看着电视、嗑着瓜子,在温暖舒适的豪华电影院里看三维电影,却“总有一些失落感,没有童年时在老家看满仓叔放映的露天电影那样激动人心?”作者在此回味:“儿时的露天电影使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使我从中认识了真善美,感知了假恶丑。”不仅仅是作者,那个时代的人都在电影中学习过、成长过。
现在,由于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满仓叔的“春天”又来了,满仓叔可以继续为村民放电影,领了退休金,过上幸福的日子。
至此,全文结束。
掩卷反思: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大上的说教,没有风花雪月的虚空。作者以朴实的语言、醇厚的情感娓娓道来。字里行间蕴含着纯纯的乡音,浓浓的乡情。阅读本文如走在春天的田埂上,沐浴阳光,神清气爽;如品一壶刚刚温好的自酿小酒,品咂出岁月的香,润肺暖胃,甜了眼眸醉了心海。
这篇散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一定的思想性。
这是一篇村里人精神生活的写照。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年月,在书籍并不畅销的农村,人们的精神生活实在贫乏。村民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艰辛劳作,过着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单调乏味生活。偶尔,哪村放一场电影对村民们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十里八乡的人们奔走相告。三五成群,结伴而行,顾不是吃晚饭,哪怕跑掉了鞋,前呼后拥地去观看。看电影的过程或惊心动魄,或喜极而泣;看电影的心情是那样的急切与渴望;看电影后的几天时间,人们仍欲犹未尽,谈论不休,兴奋不已。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让终生在家种田的老百姓了解到村外的世界。
这是一篇时代变迁的厚重散文。
文中由满仓叔放电影和那个年代看电影时的感受,到电视、电脑的普及。文中虽没有描写时代变迁的句子,但从文中不难看出近几十年来,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人们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因此说,从开头读到结尾,不到两千字的散文却道了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发展进程。
好的文章总能引起读者共鸣,让人追忆回味或憧憬,引人思考。《公社放映员》就是这样一篇好文章!
原文链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简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爱梅,河南虞城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商丘市作协会员,木兰女子文学社成员。多年笔耕不辍,已写教育教研文章及文学作品多篇。作品散见于《作家周刊》、《中国诗词》、《教育时报》、《青年导报》、《台湾好报》、《晨风》、《商丘日报》、《京九晚报》、《木兰文学》等。
参赛或杂志征文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为发现文学新人,扶持文坛新秀,《文学百花苑》杂志社、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华夏文学网联合河南科技报、焦作市作家协会、修武县委宣传部共同举行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即日起正式启动。
主办:《文学百花苑》杂志社
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
华夏文学网
协办: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焦作市作家协会
修武县委宣传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点数取胜,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2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折合3、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本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二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三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二十名,奖金50元。
6.收稿时间:即日起到2019年3月10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7.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8.2019年4月上旬在河南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举行颁奖典礼,届时将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
2018年9月10日
《文学百花苑》编辑部公告
本刊从第十期起,与河南科技报联合办刊,杂志名称不变,刊号为:CN41-0019,具备全国发行和刊登广告的资质。刊出的作品可作为申请各级作协的依据,是在职公职人员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联系电话:13343811328 15926594970
《文学百花苑》纸刊杂志征稿正在进行时
投稿注意事项
1、来稿需注明【征文】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2、小说、散文、故事、随笔等作品2000字以下为宜,诗歌不超过30行。
关于赞赏返还新规定
即日起,每篇作品七日内打赏金额20元以内者不返还,20元之外全部返还。
1258873875@qq.com
作者必须主动索取打赏细目及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