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征文| 张爱梅:难忘远去乡野风—评李中军散文《公社放映员》

难忘远去乡野风

——浅评李中军老师的散文《公社放映员》

张爱梅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一些人与事时不时的从脑海里跳出来,令人莞尔一笑,仿佛这事就发生在昨天,这人就在眼前。李中军老师的《公社放映员》这篇散文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它把我带回儿时的快乐时光……

本文是顺着两条线来写的。

一条主线:满仓叔放电影。放电影前的准备,放电影时的专注,跑片、倒片等环节描写,还有满仓叔与村民们沟通时幽默的话语,正面描写了憨厚朴实、和蔼和亲、勤奋尽责的满仓叔这位放电影人的形象。

另一条辅线:村民们看电影。作者用很多语言,浓墨重彩描述了儿童时代看电影的场景及看电影时的心情。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及场景描写烘托出满仓叔这个人物形象。

文章开篇即对放映员满仓叔进行了描述:“乡下村里的满仓叔,身材魁梧,黑黑的脸膛整天挂着笑容,为人和蔼、热情,是一位电影老放映员。”短短几句,形象逼真,仿佛满仓叔就在我们面前。

接着写儿时的乡下,人们的快乐来源于听评书、听广播剧、听“小喇叭”,且更大的快乐即是在村里看露天电影。此刻,作者写放电影前孩子们的快乐。当时,在小孩子眼里,满仓叔是神奇的、无所不能的、令人羡慕的厉害人物。一句“还没到村里,驮发电机的自行车后面早已跟着很多欢蹦乱跳的小孩子。”把孩子们的高兴劲儿一下子彰显出来。

写放映前的准备工作。在满仓叔指挥下,大家拉银幕、挂音响、听满仓叔讲电影故事情节。这里没有写满仓叔说的话,从“他讲到兴奋点上,还会模仿一下片中的主人公,摆上几个架势,逗得我们笑的肚子疼。”把满仓叔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形象凸显出来。为了看电影,我如何做的呢?“跑回到家里拿个凉馒头,在馒头上用手挖个小坑,撒点盐粒,再点几滴芝麻油,美滋滋的边吃边跑出家门,不顾身后母亲让吃过晚饭后再去看电影的吵声,招呼着同样拿着凉馒头小伙伴,结伴一溜烟的(地)跑向电影场地。”这段话如一幅生活浓郁的精美画卷,把儿时看电影的急切、当时的生活情况及孩子们的欢乐描写得妙趣横生。不仅孩子们盼望看电影,大人们对看电影的事表现得一样热切、兴奋:“乡亲们家家户户也会早早准备晚饭,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全家老小齐出动,带着凳子去村边露天电影场地,找个好观赏点。”可见当时的乡村人多么盼望看一场电影。

在电影开始前那一刻,村支书哼哼啊啊地讲话,满仓叔熟练地调试着放映机和银幕的焦距、装电影盘,孩子们把头影和手影投在银幕上。不同人物不同的表现,都是为了一个目标——看电影。这样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读来如身临其境。

电影终于开始了!打麦场上一下子安静了。“ 灯光一灭,音响豁然响起,震动四周,噪杂的场面,猛然闸停,仿佛时间定格在那里。”这里几个动词的运用,把当时放电影、看电影的场景描画出来。“跑片、倒片”之间,人们焦急等待的心情及中间寻物、寻人语言的插入,引人回味,往日的经历、儿时的快乐就在眼前,就在脑海。“我们小孩子争先恐后地朝放映机挤去,伸长脑袋,瞪大眼睛,看着满仓叔快速转动着倒胶卷,那时的放映员满仓叔使(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心目中最敬佩的人。看不到的伙伴,只能在外围,听倒胶卷的“吱吱”声,着急的(地)跺着脚转圈,”这段关于小孩子动作、神态的描写,反衬出满仓叔的敬业精神。

在没有电视、网络的年代,人们遇到喜事总是放个电影来庆贺。所以,五六十甚至七十年代的乡下孩子都是看着电影长大的,也从电影中得到快乐。

不知不觉间,读者被作者从尘封往事中拉回到现在:“放映了大半辈子的满仓叔失业了,他迷茫了,显得苍老许多,满脸皱纹,白发也逐渐布满头上。”放了几十年电影的满仓叔失业了,迷茫了。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人们随时可以坐在家里舒服地看着电视、嗑着瓜子,在温暖舒适的豪华电影院里看三维电影,却“总有一些失落感,没有童年时在老家看满仓叔放映的露天电影那样激动人心?”作者在此回味:“儿时的露天电影使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使我从中认识了真善美,感知了假恶丑。”不仅仅是作者,那个时代的人都在电影中学习过、成长过。

现在,由于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满仓叔的“春天”又来了,满仓叔可以继续为村民放电影,领了退休金,过上幸福的日子。

至此,全文结束。

掩卷反思: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大上的说教,没有风花雪月的虚空。作者以朴实的语言、醇厚的情感娓娓道来。字里行间蕴含着纯纯的乡音,浓浓的乡情。阅读本文如走在春天的田埂上,沐浴阳光,神清气爽;如品一壶刚刚温好的自酿小酒,品咂出岁月的香,润肺暖胃,甜了眼眸醉了心海。

这篇散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一定的思想性。

这是一篇村里人精神生活的写照。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年月,在书籍并不畅销的农村,人们的精神生活实在贫乏。村民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艰辛劳作,过着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单调乏味生活。偶尔,哪村放一场电影对村民们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十里八乡的人们奔走相告。三五成群,结伴而行,顾不是吃晚饭,哪怕跑掉了鞋,前呼后拥地去观看。看电影的过程或惊心动魄,或喜极而泣;看电影的心情是那样的急切与渴望;看电影后的几天时间,人们仍欲犹未尽,谈论不休,兴奋不已。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让终生在家种田的老百姓了解到村外的世界。

这是一篇时代变迁的厚重散文。

文中由满仓叔放电影和那个年代看电影时的感受,到电视、电脑的普及。文中虽没有描写时代变迁的句子,但从文中不难看出近几十年来,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人们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因此说,从开头读到结尾,不到两千字的散文却道了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发展进程。

好的文章总能引起读者共鸣,让人追忆回味或憧憬,引人思考。《公社放映员》就是这样一篇好文章!

原文链接:

十一期征文 | 李中军:公社放映员

作者简介

张爱梅,河南虞城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商丘市作协会员,木兰女子文学社成员。多年笔耕不辍,已写教育教研文章及文学作品多篇。作品散见于《作家周刊》、《中国诗词》、《教育时报》、《青年导报》、《台湾好报》、《晨风》、《商丘日报》、《京九晚报》、《木兰文学》等。

参赛或杂志征文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为发现文学新人,扶持文坛新秀,《文学百花苑》杂志社、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华夏文学网联合河南科技报、焦作市作家协会、修武县委宣传部共同举行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即日起正式启动。

主办:《文学百花苑》杂志社

      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

      华夏文学网

协办: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焦作市作家协会

      修武县委宣传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点数取胜,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2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折合3、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本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二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三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二十名,奖金50元。

6.收稿时间:即日起到2019年3月10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7.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8.2019年4月上旬在河南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举行颁奖典礼,届时将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

2018年9月10日

《文学百花苑》编辑部公告

本刊从第十期起,与河南科技报联合办刊,杂志名称不变,刊号为:CN41-0019,具备全国发行和刊登广告的资质。刊出的作品可作为申请各级作协的依据,是在职公职人员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联系电话:13343811328     15926594970

《文学百花苑》纸刊杂志征稿正在进行时

投稿注意事项

1、来稿需注明【征文】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2、小说、散文、故事、随笔等作品2000字以下为宜,诗歌不超过30行。

关于赞赏返还新规定

即日起,每篇作品七日内打赏金额20元以内者不返还,20元之外全部返还。

1258873875@qq.com

作者必须主动索取打赏细目及稿费。

(0)

相关推荐

  • 那些年我们的露天电影

    今天上午去看了大鹏的<缝纫机乐队>.因为不是假期,电影放映也有些日子了,我赶过去看见整个影院就我一个人.坐下以后有些不好意思,几十块钱弄个包场着实让我不安. 小时候的电影都是在露天看的.村 ...

  • 【散文】朱寿江/露天电影,抹不去的童年记忆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知乎号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朱寿江 说起露天电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印象,应该说 ...

  • 红河州这些电影胶片、放映机……你肯定没见过

    8.75mm.16mm.35mm,这是电影胶片最常见的规格,为了播放这些不同规格的影片,就需要不同型号的放映机.在红河州电影放映历史陈列馆中,就展示着多种规格的放映机. 陈列馆中的电影胶片墙 各种型号 ...

  • 散文||八十年代的露天电影

    八十年代的露天电影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物.风貌与特色:每个人的童年,也因着出生的时间.地点.家庭条件和环境不一样,都有每个人童年难忘的故事.而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农家孩子来说,在八十年代的 ...

  • 【散文】蒋建春/露天电影,记忆里的乡愁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蒋建春 露天电影,对于现在的孩子,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但大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尤其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对露天电影一定不会陌生.那时侯人们的 ...

  • 十一期征文 | 李中军:公社放映员

    公社放映员 李中军 乡下村里的满仓叔,身材魁梧,黑黑的脸膛整天挂着笑容,为人和蔼.热情,是一位电影老放映员.在我的童年乡下农村,那时侯,人们拿台半导体收音机,听段评书.广播剧,已是享受.我也是在中央人 ...

  • 十一期征文 |段建筑:难忘童年的美好时光

    难忘童年的美好时光 文/段建筑 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我,小的时候家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更没有手机,而且当时村里也没有通电,照明还得靠煤油灯.当时生活虽然很苦,但因为我们有自己喜欢玩的游戏,所 ...

  • 第十届征文大赛 | 《难忘的一个人》

    难忘的一个人 -江正勇- 他,个子不高.他,脑袋不大.他看起来很弱小,但他却有一个能说的人心服口服的嘴.他学习成绩好,朋友很多,但他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 考试临近,我心情复杂,一个人坐在教室里. ...

  • 【《文学百花苑》杂志第二十一期征文】| 魏立国:向往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向往 魏立国 闪烁的霓虹映照着万家灯火那样璀璨.蒋耀东伫立在窗前,望眼远眺,心潮起伏. 忽而,一个意念在胸中形成, ...

  • 【《文学百花苑》杂志第二十一期征文】| 赵民:发小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发 小 赵 民 要过年了,整个椰城都躁动起来.大街上车流涌动,商场里人满为患.公司里倒显得冷冷清清,员工们也无心工 ...

  • 【《文学百花苑》杂志第二十一期征文】抠门与大方 | 廖锦正|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抠门与大方 文/廖锦正 你有没有被人说过抠门或大方呢?我猜想应该有,有的当面说,有的背后说.很多人都被人家用这两个 ...

  • 【《文学百花苑》杂志第二十一期征文】| 也许是爱情:翁煜翔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也许是爱情 翁煜翔 一阵清风拂过篮球场,宇辰蓦然间抬起了头,他看见晚霞染红了整片天空,他从不曾发现,彩云之中,那若 ...

  • 【《文学百花苑》杂志第二十一期征文】| 门道:梁志威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门 道 梁志威 逢年过节去照照领导,那不叫送礼贿赂,美名,去家头坐坐,还叫面对面唠唠.有时还会收到意外惊喜,过来人 ...

  • 【《文学百花苑》杂志第二十一期征文】| 俞金闪:虚惊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虚 惊 俞金闪 天可预测云风,人却难测祸福.一场史无前例惊世骇目的大疫情不期而至,严峻考验人类生存的风险挑战能力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