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的七种美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
《三礼义宗》说:“大寒为中者,
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天凝地避,水冷山寒。
寒翼翼而流云,山峋峋而水阔。
大寒循节,施一年中最严酷之际。
可越是艰难的时刻,我们越是怀抱温柔。
寒极必暖,否极泰来。
四季芳华,走过最深的寒冷,
才能遇见最熙暖的春天。
大寒到,严寒爬上了最高点。
即便大寒有冷意,
也阻挡不了人们劳累一年后
那颗需要休憩和团圆的心灵。
这时候很多他乡游子,
早已踏上归乡的列车,
在纵横交错的华夏大地上。
一趟趟列车穿过冷峻峭险的山脉,
越过落霜的树木,行过结冰的河川。
向着故乡的方向,
岁晚灯火,处处归心。
遥想家门花灯照,柴锅炊烟思断肠。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
很多城市倡导就地过年。
一些游子,不能回家团聚,孤单人影。
此时,寒冷的不再是天气,
而是我们的心境。
面对人生所遇到的‘寒’,
不要遗憾,也不要悲伤,
生命历经层层叠叠倾轧,
为岁月洗礼、休养生息。
瞧瞧那风,刮得是多么得瑟呀。
可是它也就剩那几天可以叫嚣了,
转眼春天就会吹来一口暖风送走它。
“最冷的天也不过如此!
待所有的风霜雨雪过后,
寒冷的日子終將逝去,
來年春風再起時,我們總會相遇。
天寒于岁暮,草木方知枯荣。
山愈静而梅放,风吹葭以四散。
落英如雪,流丽至極。
落下的梅花,铺出一條通往春天的路。
四时华茂,岁寒而知松柏高洁,
松柏绿而挺直,洒向阳以青烟。
旧庭廊下,沐天地煙雲,風景如昨,
转眼间,鬢已星星,松已青青。
只道:风有信,如期而来。
花不误,迎风盛开。
大寒三候,一候一花信。
一候瑞香:
小花团簇,身影不显,
却有浓香,醉人心魂。
二候|兰花:
花中君子,贤德俊雅。
一花在室,幽香清远。
三候|山矾:
叶似栀子,光泽坚强。
春开白花,芬芳扑鼻。
岁岁年年,风花时令,
永不相负。
农谚说,'大寒三白定丰年',
意为大寒降雪得丰年之意。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风雪打珠帘,簌簌云海间。
民间还有“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
作为冬季六节气之一的大寒,
天寒地冻,是这个节气的特点。
寒至极时,天凝地闭。
冬至初临,水面结冰。
大寒时节,上下皆凝。
故云腹坚,尽情嬉戏。
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
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
且最结实、最厚,
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
银装遍地,暖雪晴天。
一年終章,至此輪迴。
仿佛一幕大戏到了高潮,
大寒时节,美味云集。
大鱼大肉大豆腐,
年糕水饺白馍馍。
大寒的养生要遵从
冬季养藏、养阴、养肾的原则。
在食材的选择上应避免寒凉,
以温补食材为主。
老北京大寒吃“消寒糕”,
一家人分吃年糕,
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
广东人吃糯米饭,
饱满的糯米,在碗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吃上一碗,瞬间就有了满足感。
南京人喝鸡汤。
那碗浓香四溢的老鸡汤,
趁热一口干下时,
连同一颗心,也变得温热起来。
这些聪明的“因时而食”的食俗,
也算得上中华民族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智慧。
古人用顺应节令的美食,
教会我们协调身体和自然之气的沟通。
天地的凛冽和居所的温暖,
风雪的吹寒和蔬饭的飘香,
交织成热闹喧腾的人间美景。
到了“大寒”节气,则正是进入腊月。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尾牙祭拜是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
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
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人们多在下午开始祭拜。
供品里不仅有三牲四果,
还要有润饼,即春卷。
这一天买卖人尤其要设宴,
而白斩鸡就是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据说鸡头朝向谁,
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
而宅心仁厚的老板,
在宴席上主动把鸡头朝向自己,
这样员工就能安心吃饭,
也能回家过个安稳年了。
腊酒盈樽,金炉炭温。
人们推杯换盏,祈求四季平安。
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了,
虽然以“大”来命名,
却并非是最寒冷孤寂的时候。
大寒这段时间,反而热闹得紧。
虽然河水冻到了水中央,
但母鸡也开始咕咕叫孵化起小鸡,
万物都有了毛绒绒的新生。
民间有:“大寒小寒,杀猪过年”的说法。
清寒之中,年味漸濃。
赶年集,置新衣,写春联,腌腊肉……
除旧布新,清理过往,期盼未来。
所有對『年』的期待,都不會落空。
大寒就像一个优雅的谢幕,
在冰天雪里,带着过年的喜庆
和春天即将到来的那一丝萌动,
款款而来,为全年画上了一个句号。
岁月流转,大寒是天地万物
循环往复的节日,
是酷寒的结束,也是新生的开始。
一岁花开又一岁花落,
时节便这样慢慢流转。
每到寒尽春晓时,
心中总有不尽热望,
寄存于不远处的来年春天。
九夏三冬,朝夕往复。
纵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但只要心中的生命之树常绿,
生命就不会枯萎。
恍若一转身,
就能与春天撞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