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二:《伤寒论》辩证的原理是什么?
解密二:《伤寒论》辩证的原理是什么?
《黄帝内经》曰:阴实阳密,邪不可干。就是说一个人阴精充实,阳气密实,阴阳相平,任何邪气都不可能侵入人体。换句话说,纯粹的外感病是不存在的。所有的病邪,都是在内伤的基础上进入人体的。设想两个人相伴而行,突然天气鄹变,风雨交加,温度下降;结果不是两个人都罹患外感病:一人有恙,一人安然;说明有恙者,自身虚弱,这叫内伤,安然者,自身强壮,这叫无内伤;可见六淫不能使人疾,内伤才是招患的主因;而且再放大统计面,此环境下,罹患外感病的:或伤风,或伤寒,或伤湿,或伤温,不一而同,这个事例说明内伤不但是招患的主因,而且还决定着招患什么病邪。这个事例是毋庸质疑的。它说明外感病的发生是以内伤为先决条件的。
不仅如此,而且内伤还决定着外感病的发展路线。还是上边的例子。我们变换一种统计方式,用分类法,会发现:有的人外感后,经治疗很快就痊愈了;有的人病情则继续发展,发展的路线因人而异,即在临床上出现了种种变证。为什么同种环境会引起不同病症,而且病症的预后和转归又因人而异?追究其因还是内伤决定的。这就是《伤寒论》的辩证原理:人先有内伤,后才可外感六淫;内伤是六淫侵入人体的窗口:阳虚的,伤寒;阴虚的,伤温;气虚的,伤风;湿困的,伤湿;津亏的,伤燥;外感病形成以后,其发展仍按内伤路线进行。此结论,还可以用一个实验作说明:取同样大小的玻璃砖和土砖各一个,分别放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水盆中,水不会侵入玻璃砖内,却侵入了土砖内。此实验说明:砖受水的侵蚀,不是由水决定的,而是由自身决定的。水在砖体内的传播,仍然由砖的密实程度决定,疏的部位水可以进去,实的部位水难以进去。六淫对人体的侵入也是这样:无内伤,六淫何以侵入人体;六淫在人体内的传播同样也是这样:正气盛的部位病邪不能侵入发展,只有正气薄弱,即内伤的层面才是病邪侵入发展的部位。所以,在外感病中,病情只有沿内伤的路线预后转归,绝没有什么按经表里传、越经传、横传、逆传的现象和道理。两千年来,后人对《伤寒论》的注解,可谓汗牛充栋,可惜都未得仲景真意,解错了。仅以太阳病层面罗列展示原理如下:
太阳伤寒病:每一脏腑的阳伤,都会引起太阳经经气中的阳削弱;此种内伤型机体,寒邪易于侵入,形成的外感病初期是太阳伤寒证;若久治不愈,便会沿着内伤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出现或脏寒或腹寒的病症;治疗大法是扶阳祛寒。
太阳伤风病:每一脏腑的气伤,都会引起太阳经经气中的气削弱;此种内伤型机体,风邪易于侵入,形成的外感病初期是太阳伤风证;若久治不愈,便会沿着内伤路线进一步发展,出现或脏风或腹风的病症;治疗大法是补气祛风。
太阳伤湿病:每一脏腑生湿,都会引起太阳经经气中的燥湿功能消弱;此种内伤型机体,湿邪易于侵入,形成的外感病初期是太阳伤湿证;若久治不愈,便会沿着内伤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出现或脏湿或腹湿的病症;治疗大法是扶正利湿。
太阳伤温病:每一脏腑的阴伤,都会引起太阳经经气中的阴消弱;此种内伤型机体温邪易于侵入,形成的外感病初期是太阳伤温证;若久治不愈,便会沿着内伤路线进一步发展,出现或脏温或腹温的病症;治疗大法是滋阴清热解毒。
太阳伤燥病:每一脏腑的津伤,都会引起太阳经经气中的津气消弱;此种内伤型机体,燥邪易于侵入,形成的外感病初期是太阳伤燥证;若久治不愈,便会沿着内伤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出现或脏燥或腹燥的病症;治疗的大法是养津润燥。
我举《伤寒论》中一个例子作说明。
桂枝汤证——小建中汤证。桂枝汤证(12条),小建中汤证(105条),《论》中不在一处排列,但却演示的是脾营损伤引起的太阳伤风病的发展路线。因脾营损伤,引起太阳经气中的营气消弱,招致六淫中的风邪侵入机体,初期形成太阳伤风证;若巧用桂枝汤,病情就会就此痊愈;若未经治愈,便会沿着脾伤的路线发展,形成脾风证(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心中之所以悸而烦,是因为脾脏伤了风邪;治疗大法是建中益营。
《伤寒论》每一条都是鲜活的例子,仲景是在不厌弃烦地淋漓尽致地演示他辩证的原理。而且此种原理把病因·病机·治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医家只要掌握了这一原理,病家就像是你设计的机器,你的诊断和治疗还能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