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鉴别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鉴别

定义
脾气虚证:脾气亏虚,运化功能低下,气血化生乏源所表现的腹胀,便塘,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
脾阳虚证:中焦阳气虚衰,阴寒内生,运化功能障碍所表现的腹部疼痛,喜温喜按,泻下清稀,四肢不温和脾气虚的症状。
病因
脾气虚证:“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不节,饥饱不调,或思虑劳倦,则易损伤脾气,诚如《内外伤辨惑论》所云:“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或年老体弱,脏气虚衰,或慢性疾患,消耗脾气,均可导致脾气不足证。故《外科正宗》说:“善养生者,节饮食,调寒暑,戒喜怒,省劳役,此则不损其脾胃也,如不然,则精神气血由此而日亏,脏腑经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由此而日削,所谓调理一失,百病生焉。”
脾阳虚证:可在脾气亏虚的基础上,由气虚导致阳虚,而形成脾阳虚证。故亦可具有脾气虚证的病因。若饮食生冷,损伤脾阳,寒从中生,形成中焦虚寒证,此即《医方论》所云:“人非脾胃无以养生,饮食不节病即随之……多食生冷则寒生……”或元阳不足,命门火衰,脾失温煦,则运化不及。因此,《医贯》谓:“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热,脾能化食,全借少阳相火之无形者,在下焦蒸腐,始能运化。”《张幸青医案》论曰:“脾胃之磨化,尤赖肾中一点真阳之蒸变,炉薪不熄,釜方成。”均道出了脾之健运,有赖于阳气的温煦和推动。
病机
脾气虚证:脾位于中焦,与胃互为表里,主运化水谷,吸收精微,输布水津,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古人对脾之消化功能,认识到“脾之所以消磨水谷者,非为磨之能砻,杆之能舂也,以气吸之,而食物不坠焉耳!食物入胃,有气有质,质欲下达,气欲上行,与胃气熏蒸,气质之去留各半,得脾气一吸,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得以尽留,至其有质无气,乃纵之使去,幽门开而糟粕弃矣”(《医述》引《医参》)。因此,脾气亏虚,运化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减弱,则病证百出。“故东垣以脾胃为人之主,脾胃和一疾不生,亏则百病生焉”。
脾既能运化水谷,又能吸收、输布、排泄水液,与肺、肾一道维持体内水液的代谢平衡。脾虚则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则水湿内停,水肿、痰饮之证作矣。因此《明医指掌》云:“论:借水谷以生,谷赖脾土以化。若脾土虚,则不能制水,故传化失常,肾水泛溢反得以渍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壅塞,渗于皮肤,注于肌肉,而发浮肿。”《读医随笔》认为:“痰则无论为燥痰,为湿痰,皆由于脾气之不足,不能健运而成者也。盖水谷精微,由脾气传化达于肌肉而为血,以润其枯燥,达于筋骨而为液,以利其屈伸。今脾气不足,土不生金,膻中怯弱,则力不能达于肌肉,而停于肠胃,蕴而成痰矣。”
因此,脾气亏虚,则运化功能减退,升降失职,清浊不分,水谷不化,精微不布,聚湿成痰成饮。脾主统摄血液,有维持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而不至溢出脉外。
若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血失统摄,则血溢脉外,出血部位,多为下部,表现为便血、崩漏、肌衄等,血色浅淡。因此,《金匮要略心典》云:“下血先便后血者,由脾虚气寒,失其统御之权,而血为之不守也。”
脾主升,其气上升既可对各脏器有固摄作用,又能统摄血液正常运行。若脾气亏虚,中气下陷,托举固定脏器的功能减退,则脏器下垂,而出现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脱垂等。故《赵李合壁》云:“妇人阴中突出如菌,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其因有气虚下突者……”若脾胃亏虚,日久不复,气血生化枯竭,则肌肉消瘦,血气亏虚,正如《奇效良方》所云:“脾胃一伤,则真元之气败坏,致生诸虚百疾而夭人寿。”
脾阳虚证:多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因此,它既有脾功能减退的病理基础,又有阳虚寒盛的病理特点。脾阳不足,运化功能迟缓,不能温运水谷,则水气内停,阴寒内盛,湿阻气滞,清浊不分,升降失职,而成脾虚寒诸证。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说:“脾虚寒病,泄泻,腹满,气逆,呕吐,心烦不得卧,肠鸣,虚胀,饮食不消,劳倦,虚羸,喜噫,四肢厥冷,多卧少起,情意不乐。”
若脾阳虚日久,“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则形成脾肾阳虚证,以水气内停,阴寒内盛,五更泄泻为病理特征。《寿世保元》认为:“人病泄,每至五更辄即利,此肾泄也,用五味子散数服而愈。因起居不慎,泄复作,年余不差,此命门火虚,不能生脾土,法当补其母,火者土之母也,遂用八味丸补其母。”
鉴别要点
脾气虚证: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进食尤甚,大便塘薄,肠鸣,肌肉消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轻度水肿,舌淡苔白,脉濡缓。以腹胀,纳差,便塘之脾失健运和气虚证共见为临床指征。
脾阳虚证:腹胀,食欲不振,腹部疼痛,喜温喜按,泻下清稀,肢末不温,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肢体困重,水肿,小便不利,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或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而弱。以脾气虚证,伴见寒象为临床特征。
鉴别分析
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是脾病虚证不同的发展阶段,初起是脾气虚,继之可累及脾脏阳气,而出现脾阳虚证,较之脾气虚证病情更加深入。因此,脾阳虚证,包括了脾气虚证的病机和症状,故二者具备脾气虚的共同病理基础,因而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进食尤甚,大便塘薄,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的共同症状。二者症状鉴别的关键就是是否具备阳虚内寒的表现。
脾气虚证:即脾胃的运化功能减退加之气虚证。
脾具备运化水谷,吸取精微,敷布周身的功能,与胃相合,胃主受纳、腐熟,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功能,故《外科正宗》云:“脾胃者,脾为仓凛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胃主司纳,脾主消导,一表一里,一纳一运,运行不息,生化无穷,至于周身气血,遍地脉络,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借此以生养。”若脾气亏虚,运化失职,由此影响胃的受纳功能,则出现食谷不化,水湿停聚,内困脾胃,则腹胀,属因虚致胀,非实证腹胀,进食则困脾更甚,腹胀加重,食欲不振,故《诸病源候论》说:“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虚实不等,水谷不消,故令腹内虚胀,或泄不能饮食,所以谓之脾胃气不和不能饮食也。”
脾运水液,脾虚土不制水,水走肠间,则肠鸣便塘,总由湿邪内停所致。“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多为湿,谷多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景岳全书》)。
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亏虚,精微不能布散周身,则形体消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故《张氏医通》说:“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太平圣惠方》亦阐释了脾虚,气血化生乏源的生理、病理特点:“脾胃者,水谷之精,化为气血,气血充盛,营卫通畅,润养身形,荣于肌肉也,若脏腑不足,脾胃虚伤,不能饮食,则令气血减少,肌体羸瘦也。”若脾虚不运,水气内停,则可出现轻度水肿,“脾主土,候肌肉,土性本克水,今脾气衰微,不能克消于水,水气流溢,散在皮肤,故令肿也”(《诸病源候论》)。舌淡苔白,脉濡缓,均为中虚不运之象。
脾阳虚证:除具备上述脾气虚的症状外,更须兼备阳虚湿盛水停和阳虚寒盛的症状。
因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水湿内聚,其泄下物更加清冷;水泛四肢,则头身困重,水肿,“阳虚之人,脾虚不能胜湿,而湿胜则能生寒。阳气因寒,所以日败;胃气因湿,所以日虚。其症则形容日羸,饮食渐减或脉息见弦细,或体常怯寒,或脐腹常有隐痛,或弦昏常多困倦,或不安于五鼓,或加甚于秋冬,但无热证可据,而常多飨泄者,则总属虚寒也”(《不居集》)。
脾阳虚衰,阴寒内生,寒性凝滞收引,气机郁滞,或阳虚,脉络失于温养,故腹部作痛,喜温喜按,因此,《张氏医通》云:“绵绵而痛无增减,欲得热手按,及喜热饮食,脉沉迟者,寒也。”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而弱,均为阳虚、寒湿内盛之征。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二者均具备腹部症状,“盖腹中为至阴之地,脾胃大肠小肠居之……”(《病机汇论》),故有“大腹属脾”之说。脾气虚证,腹部症状是腹胀;脾阳虚证,腹部症状是腹痛,喜温喜按;前者为脾虚不运,气滞湿阻的虚性腹胀;后者是阳虚不温脉络的虚寒疼痛。
二者均有腹泻症状,前者是大便塘薄,脾失健运所致;后者是大便泻下物清稀,由于阳虚生寒,脾虚湿盛所致。
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均可有水肿,但前者不属必备证,即使有也仅为轻度水肿,以气肿为主,按之凹陷,抬手即起,多在下肢,足跗浮肿,因脾虚,水谷不运所致;后者水肿以四肢肌肤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起,伴寒湿盛的表现:小便不利,肢体困重,白带清稀量多,由于阳虚寒盛,脾不制水,水湿下渗,带脉失约所致。
前者舌脉是:舌淡苔白,脉濡缓;后者是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而弱。
总之,脾气虚证,仅为脾功能减退的症状和气虚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表现,脾阳虚证,则为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既有脾气虚证的表现,又有阳虚阴盛、寒湿内停的症状。
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就其病机病势而言,前者病机为:脾气亏虚,运化失职,精微不布,甚者水气内停,气滞湿阻,属虚证,可发展成脾不统血证、中气下陷证。后者病机为:阳气不足,脾运失司,寒湿内生,带脉失约;或阳虚不能温养四肢百骸,属虚证,可发展为脾肾阳虚证。二者病位均在脾,概属脾病虚证,前者以气虚为主,后者以阳虚为主。
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就其病因病史而言,前者多有饮食不节,思虑劳倦的病因;后者亦可有饮食生冷的病因,有脾气虚或肾阳虚的病史。
(0)

相关推荐

  • 脾虚的人多吃这“四白”,补对顶一年!

    脾虚的人多吃这"四白",补对顶一年! 黄仙僧带你瞅瞅 · 一点号 6小时前 . 为百家健康奉献一份健康资讯. 关注 点"中医技术殿堂",关注健康生活俗语说:「秋 ...

  • 软组织内黏液样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课件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强永乾   老师

  • 艾叶的鉴别方法

    艾叶的鉴别方法 8u58药材网 / 1970-01-01 / 微信群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艾,由义字加艹头而成.义,有治理之义.其叶可灸 ...

  • 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例 作者:郭歌.王晓华

  • 十大名茶如何鉴别是否正宗?注意这些少花冤枉钱

    现在的茶叶市场鱼目混珠,很多不法茶商真假茶叶混卖,老茶客都很难辨别真伪.中国十大名茶历来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商品,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掺假的.那么我们普通消费者如何辨别是不是正宗的呢? 01. 西湖龙井 产 ...

  • 髌骨骨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髌骨是全身骨骼中最大的籽骨,是伸膝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传导股四头肌肌力.维护膝关节稳定及保护股骨髁的作用.髌骨骨折常由作用于膝前面的直接暴力或来自股四头肌肌腱的间接性张力造成.骨折后表现为伤区疼痛, ...

  • 馆藏宣德炉底款大全,高清详解鉴别要领!

    众所周知瓷器都有底款,宣德炉也有底款,这小小的底款也蕴含了很多有趣的知识,且听小编娓娓道来!宣德炉底款的形制虽源于瓷器底款,但形式.内容之丰富,则远胜瓷器,对宣德炉的年代考证.藏玩价值有重大参考意义, ...

  • 需要与癫痫相鉴别的疾病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中,一些疾病的发作症状表面看非常像癫痫,但实际上却不是.且由于公众对癫痫知识的缺乏,也会将一些非癫痫性发作当作癫痫,甚至有一些 ...

  • 腹痛鉴别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