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大补脾汤
土性药(亦阴亦阳):有运化之功,可补脾益肺养心泻肾抑肝。15
①土中土(亦阴亦阳) 2
人参,土中土。甘,微苦,微温。入脾、肺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固脱生津,安神。
牛脾,土中土。甘、微酸,温。入脾经。补脾健胃,消积除痞。
②土中金(中之少阴) 4
麦门冬,土中金。甘、微苦,微寒。入心、脾、胃经。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白酨浆,土中金。酸、甘、微苦,微温。入肝、脾、胃、大肠经。清热利咽,泻湿退黄,消肿敛疮。
苦酒,土中金。酸、甘、微苦,微温。入肝、脾、胃、大肠经。清热利咽,泻湿退黄,消肿敛疮。
酢,土中金。酸、甘、微苦,微温。入肝、脾、胃、大肠经。清热利咽,泻湿退黄,消肿敛疮。
③土中水(中之至阴) 2
茯苓,土中水。甘、淡,平。入心、肺、肝、膀胱经。淡渗利水,健脾补中。
瓜蒂,土中水。苦,寒。有小毒。归胃经。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④土中木(中之少阳) 5
炙甘草,土中木。甘,平。入心、肺、脾、胃经。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升麻,土中木。辛、甘、微苦,凉。入肺、脾、胃经。发表透疹,解毒升阳。
半夏,土中木。辛,温。有小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甘草,土中木。甘,平。入心、肺、脾、胃经。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黄芪,土中木。甘,温。入肺、脾经。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⑤土中火(中之至阳) 2
大枣,土中火。甘,微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缓和药性。
鸡子黄,土中火。甘、平。入心、肾经。滋阴养血,益胃除烦。
脾之虚实为病
《辅行诀》云: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若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大补脾汤
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人参 [土中土] 甘草[土中木](炙,各三两) 干姜[木中土](三两) 术[ 水中土] 麦门冬[土中金] 五味子[金中金] 旋覆花
[火中火](一方作牡丹皮,当从。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解析:
脾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为病曰“燥”,必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口苦干渴。《说文》曰:“燥,乾也,从火,喿声”。 脾为土,按《经法图》图示,用土体,左转(阳进)为补。
“脾虚,则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是病。
脾病用土体,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土、木虚,金、火亦弱,而水却旺,强克肾水五行之水、土、火、木。“大补脾汤”方中人参为土中土,炙甘草为土中木,干姜为木中土,白术为水中土,麦门冬为土中金,五味子为金中金,旋覆花为火中火。
《辅行诀》曰:“味甘皆属土,以甘补之”:
以“土体”中之土、木、金补扶“土(本)体”之土、木、金;
《辅行诀》曰:“以辛泻之”:
肾水“水体”之子“木体”中之土(水体之火生木体之土),承而制(化解甘土克苦水)之“土体”中之水;以“水体”之土反侮转化制约“土体”之土、木;
《难经》曰:“子能令母实,虚者补其母”:
以“土体”之子“金体”之金、“土体”之母“火体”之火扶助“土体”之金、火。
脾虚“'土体’之土、木虚,金、火亦弱,而水却旺,强克肾水五行之水、土、火、木”是病则用“大补脾汤”是方:
人参为君药,炙甘草、麦门冬为臣药,白术、五味子、旋覆花为佐,干姜为使,化苦除燥,治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口中苦干渴。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五脏五输穴五行互藏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的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配属五行首见于《灵枢本输》,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难经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均依五行相生规律而来,提出了十二经的五脏五输穴分类也含有五行互藏理论。
属于五脏(五条阴经:肝心脾肺肾)的穴位各有五个输穴,即“井、荥、俞、经、合”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其排列次序是: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属于六腑(六条阳经:膀胱、胆、胃、大肠、小肠、三焦)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 对应的五行是从“金”开始的,也就是“金、水、木、火、土”。
排列次序是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我们将五脏五输穴同二十五味的五行方位相比类,同气相求,根据《辅行诀》的组方思路,也可形成五输穴的大补脾汤。
大补脾汤组方法则配伍的五脏五输穴
大补脾汤
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人参 [土中土] 甘草[土中木](炙,各三两) 干姜[木中土](三两) 术[ 水中土] 麦门冬[土中金] 五味子[金中金] 旋覆花
[火中火](一方作牡丹皮,当从。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药名:人参(土中土),配伍穴名土中土(太白)
药名:甘草(土中木),配伍穴名土中木(隐白)
药名:干姜(木中土),配伍穴名木中土(太冲)
药名:白术(水中土),配伍穴名水中土(太溪)
药名:麦门冬(土中金),配伍穴名土中金(商丘)
药名:五味子(金中金),配伍穴名金中金(经渠)
药名:旋覆花(火中火),配伍穴名火中火(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