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的盘古,最初是一条狗?盘古大神究竟从何而来?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屈原《天问》

◆ ◆ ◆

参考资料 | 《中国神话传说》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远古的开头是由谁来引导流传?宇宙是怎样构成的?又是谁开辟了天地?

曰: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2300多年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就在《天问》中提出了一连串关于天地、阴阳、宇宙的问题,这是屈原对天提出的问题,也是他对未知的探索,但在那个对“远古神话传说”的文字记载非常有限的时代,伟大如屈原,也只能提出问题,却没有答案。

2300多年之后,我们谈起开天辟地的传说,自然会联想到盘古这位大神,可是,盘古又从何而来,盘古劈开的混沌,又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太大,我试说之。

01

混沌

《庄子·应帝王》里有一篇传世寓言,非常有趣,甚至有些滑稽: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说南海和北海之帝,分别叫倏、忽,而中央的天帝叫浑沌(同混沌)。这倏忽二帝经常到混沌家玩儿,混沌又十分友善好客,倏忽二帝就想着要报答混沌的恩情。二帝商量了一番,说:“人都有七窍,用来吃啊喝啊看的,而混沌一窍也没有,不如我们去替他凿出个七窍吧”。

两个呆萌神带着刀剑斧钺,按着混沌就一顿猛凿,一天凿一窍,整整凿了七天,可怜的中央天帝、混沌大神,就这样被折磨了七天,呜呼哀哉,死了。

这就是“浑沌凿窍”的故事,可见,在远古神话中,混沌确实是一个天神,但由于他没有七窍,在后世传说中就逐渐被丑化成一个半狗半熊的怪物,他不分好坏,是非颠倒,非常讨厌,所以后世人们对混沌的概念总是黑乎乎的,黏糊糊的,成片的,除了讲究“不知不识”的道家,没有人喜欢这么个黑暗的玩意儿。

且不论混沌是让人敬畏的天神,还是让人厌恶的怪物,混沌确实是被凿死了,他虽身死,但留下那黑乎乎、黏糊糊、成片的混沌,却成了孕育天地和宇宙的种子。

02

盘瓠

究竟是谁劈开了混沌,创造了天与地呢?在说到那个人之前,我们先讲一个忠狗迎娶公主的故事。

传说,帝喾高辛氏时期,王宫中有个老年妇女患了耳疾,医生为她挑治,挑出像蚕茧那么大一只虫,医生把它放在瓠瓢中,盖上盘子,不久这只虫竟然变成一只无色狗,医生给它取名叫“盘瓠”,并饲养起来。

那时,正逢北方戎吴部族强盛时期,经常侵犯帝喾的边境,多次征讨也不能胜,于是帝喾发布诏令,说谁能拿下戎吴将军的首级,就赏千金、封万户,还要把小女儿嫁给他。

颁布诏令不久,一直五彩狗叼着戎吴将军的头来到帝喾面前,帝喾和大臣商议,一只狗也不能赏钱封侯,更不能娶妻,怎么办呢?这时帝喾的小女儿听说了,便来到父王面前说:父亲,您要讲信用啊,盘瓠为国除害,您作为一国之主都不讲信用,就是国家的灾祸:

“大王既以我许天下,盘瓠衔首而来,为国除害,此天命使然,岂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搜神记》

帝喾觉得很有道理,就把小女儿嫁给了盘瓠。

后来盘瓠带着公主住进了山里,生儿育女,这些孩子自由婚配、结为夫妻,用树皮织布、用草籽染色,制作成五彩斑斓的衣服,而且衣服后面都有条尾巴。

帝喾知道后,就派人去接他们,但他们喜爱山林、厌恶城市,而且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一样,都不愿意回去王宫。于是帝喾赐给他们姓名和名山大川,让他们自由生活,称为“蛮夷”。后来这一族人子孙昌盛,他们就奉盘瓠为共同的祖宗。

故事记载于《搜神记》,但也有许多其他版本,都大同小异,流传于中国南方民族中,特别是瑶族祭祀盘瓠非常虔诚,人的生老病死、农作物是否丰收,都有盘瓠掌管,称为盘王;而苗族也有类似的传说,他们甚至有文字记载的《盘王书》,相传生活中使用的器物就是盘王创造的。

在这个故事中,保留着强烈的母系氏族社会印记,虽说盘瓠才是故事的主人公,帝喾高辛氏才是决策者,但公主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她充满智慧,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智慧的公主与勇敢的盘瓠,倒也十分般配。

03

从盘瓠到盘古

盘瓠神话,最早见于《后汉书·南蛮传》,《后汉书》成于南北朝,时间上似乎有点晚,说服力不够,但值得注意的是《后汉书·南蛮传》中有注说“并见《风俗通》”。《风俗通》是汉末应劭所著,可见在两汉时期,已经有了盘瓠神话流传,把时间提早了不少。

但如果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盘瓠在《山海经》中就出现端倪了:

“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百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山海经·大荒北经》

在中原王朝眼中,犬戎本就是西夷,而盘瓠神话中,盘瓠的后代也被称为蛮夷,这么看来,也许,最初盘瓠作为狗的形象出现,就来自于这段记载。

由于“盘瓠”和“盘古”发音相近,久而久之,就传为了盘古,到三国时期,徐整作《三五历纪》,吸收了各地各民族流传的盘瓠和盘古的传说,加上自己的想象,才创造出了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

说来也有趣,本来盘瓠只是某些民族为了推寻祖先而流传的故事,但是在神话的发展中,却变成了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由此,从远古时期到开天辟地之间这一段空白的历史,才真正算是用合理的说法填补上了。

04

开天辟地

根据徐整创造的说法:天地未开之时,宇宙是一片黑乎乎、黏糊糊的混沌,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就孕育在这颗鸡蛋中。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开始分开,清气上升为天,代表阳,浊气下沉为地,代表阴。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增厚一丈,盘古在天地之间,随着天地的生长而生长,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大家都发育地差不多了,于是才有了三皇诞生。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三五历纪》

天地分开了九万里,盘古立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不让天和地重归于黑暗混沌。

这大约是关于“盘古开天辟地”最早的传说了,“天地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地突然就分开了,盘古随天地生长,都受到了天文学家张衡“浑天说”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哲学色彩,一点也不像民间传说,于是乎,到明朝末年,周游著《开辟衍绎》把这个故事加以润色,才有了我们现在熟知的版本:

“……左手执凿,右手执斧,或用斧劈,或用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开辟衍绎》

明末人心中的盘古,是手持工具,或劈或凿地开辟了天地,从啥也不干,等着自然生长,变成了一个劳动者,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浪漫思想,而这种浪漫,让充满哲学的神话变得更接地气,对开辟天地的过程也有了更详细的描述,整个神话也显得更加生动了。

05

化生万物

天地都已经开辟,但盘古作为创世神的工作还没结束,他屹立于天地之间,直到死去。

死后世界再次发生巨大变化,盘古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声音变成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化为大地四极、五体化为五岳、血液化为江河、筋脉化为道路、肌肤化为田和土、头发胡须变成星星、汗毛变成草木、牙齿和骨头都成了矿物岩石、精骨变成了珍珠美玉、汗水化为雨水,寄生在他身体中的各种小虫子,被风一吹,变成了人。

这一说法出自于《五运历年记》,作者也是三国时期的徐整。

盘古可真是为这个世界操碎了心,连死后也不忘了贡献自己的身体,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神话传说中的矛盾之处,如:

“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méng)”。——《五运历年记》

甿通氓,古代指百姓,这里引申为人类。按照这个说法,人类是盘古创造的,而更加著名的传说则是女娲造人,就流传广度和长度来说,女娲的记载更早、流传更广,人们也更倾向于女娲造人,不赞成盘古“身之诸虫”化为人的说法,因为说人是虫子变的,有损人类的尊严。

06

小结

远古的开头是由谁来引导流传?宇宙是怎样构成的?又是谁开辟了天地?

伟大的诗人屈原,通过问天没有得出的答案,经过数千年的传承,经过无数学者的考据,终于从斑驳的历史中,得出了合理的答案。

不要说神话只是神话而已,不是历史,因为神话的起源,与上古每个时期的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要创造神话,就离不开生活、劳动,不可能凭空推想。因此,在缺乏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的上古时期,神话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申明: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晋·干宝《搜神记》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

袁珂《袁珂讲100个中国神话故事》

《山海经》

————  / END /  ————

推荐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