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延洲:《孔雀东南飞》中的用典 2024-06-22 15:56:56 《孔雀东南飞》中的用典 吴延洲 自《孔雀东南飞》问世以来,学术界普通认为:《孔雀东南飞》是一篇白话的长篇民歌,质朴之中,夹着不少土气。显出不少的鄙俚字句,因为太质朴了。不容易得当时文人的欣赏。因为到齐、梁之际,隶事(用典)之风盛行,声律之论更密,文人的心力转到“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种种把戏上去,正统文学的生气枯尽了。故《孔雀东南飞》不见收于《文选》,直到六世纪下半徐陵编《玉台新咏》始被采录,并不算是很可怪诧的事。是不是《孔雀东南飞》就没有涉猎历史典故,这是不可能的,成诗的年代还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综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中大量采用了历史典故,且用得恰到好处。下面试举几例以为佐证。 在汉乐府中,有一首四言的《古艳歌》:“孔雀东飞,苦寒无衣。为君作妻,中心恻悲。夜夜织作,不得下机。三日载匹,尚言吾迟。”与《孔雀东南飞》在内容上有联系,与刘兰芝的悲诉几乎相同。《古艳歌》可以看做《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面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 《孔雀东南飞》起句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就叫“兴”。意思是看到相似的事物,引起感慨,从这点入手,来歌唱自己所要歌唱的对象。古人用双鸟起兴以喻夫妇的诗歌很多,只是这两句涉及孔雀的含义过于简单,遂使许多人觉得似乎与本文无关,不大容易解释。其实还是以双鸟起兴的一个用得习惯了的例子。 《玉台新咏》里还有一首《双白鹄》,其词如下: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峙 顾群侣,泪落纵横垂。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诗里说的是一对双飞的白鹤,雌的突然得病,不能继续前飞,雄的想衔它,口噤不开,想背它,羽毛日摧,所以只好“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恋恋的不忍独去。这首诗收在《乐府诗集》里,题作《艳歌何尝行》,词句略有出入。曹丕取其大意,作为新乐府《临高台》里的最后一段,但“白鹄”却已经改作“黄鹄”。古诗里提到这个故事的很多,例如吴迈远《飞来双白鹄》的“可怜双白鹄,双双绝尘氛”。《襄阳乐》的“黄鹄参天飞,中道郁徘徊”,就都是的。孔雀双飞的含义正复相似。诗里的“东南飞”与“西北来”、“五里一徘徊”与“六里一徘徊”,说明借以起兴的对象并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所用的鸟名不同而已。 “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蒲苇”“磐石”之喻来自于《诗经》《柏舟》,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俞平伯认为:“通篇措词委婉幽抑,取喻起兴巧密工细,在朴素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意思是诠释自己的这个人对待爱情认真执着,始终坚信一种信念,不会轻易放弃或变心(改变初衷)。这甚合孔雀东南飞的主旨。 “枝枝相复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这句典出自宋朝轶事:宋康王舍人韩慿,妻何氏美,康王夺之。慿怨,王囚之。……俄而慿乃自杀。……妻逐投台而死。遣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首赐慿合葬。”王怒,弗听。使人埋之,冡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冡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冡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棲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号其木曰“相思树”。……南人谓此禽即韩慿夫妇之精魂(见“搜神记”十一)。 也有人认为此事出自吴黄龙年间,吴都海盐有陆东美,妻朱氏,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时人号为“比肩人”。……后妻卒,东美不食死。家人哀之,乃合葬。未一岁,冢上生梓树,同根,二身相抱,而合成一树,每有双鸿常宿于上。孙权闻之,嗟叹,封其里曰“比肩”,墓曰“双梓”(见“太平广记”三八九“述异记”)。 比翼鸟和连理枝是民间对于夫妻殉情的普遍传说。这个传说不知起于何时。倘若韩慿夫妇的传说在先,则此诗的末段便是用那个传说来表示的赞美焦仲卿夫妇爱情的坚贞始终不渝,无间生死。他们与韩慿夫妇殉情的情节虽各不相同,而被迫离异以致于同殉,则完全一致。不过一则受统治者的压迫,一则受礼教的压迫,各有不同而已。然而这些近乎神怪的传说,后来仍在民间继续发展,例如东晋时代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中载:宜兴善权寺前有祝陵。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大蝶,双飞不散,传是二人之精魂。今称大彩蝶尚曰“祝英台”云。(见邵金彪《祝英台小传》…… 又如《劳久杂记》云:“俗称,新婚三年,夫妇同瞻神像者(按即指祝梁庙中神像),得偕老。谚云:‘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吴中呼黄色花蝴蝶为‘梁山伯’,黑色为“祝英台”,谓其死后焚衣,衣化成蝶。此说盖出好事者附会。”附会固然是附会,可是为什么会这样附会呢?显然的这是封建社会对于婚姻问题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民间要求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的一种表示。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孔雀东南飞》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不能以偏概全否定其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丁松 版式设计:夏显亮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吴延洲,小市中心校副校长。出版作品集《静等花开》。附:投稿及稿酬发放须知 赞 (0) 相关推荐 《文心雕龙》卷7乐府诗解2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诗声曰歌辞繁难节 至魏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 观曹操之,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 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杂荡辞不,离于哀思. 三调正声,虽实韶夏,之郑曲也.逮于晋世, 傅玄晓音,创定雅歌,以咏祖宗;张 ... 诗词丨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双燕离> 唐.李白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 ... 吴延洲:《孔雀东南飞》中民间风俗 <孔雀东南飞>中民间风俗 安徽怀宁 吴延洲 <孔雀东南飞>中引用了许多民间风俗: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其中的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 ... 吴延洲:从“三逼”中读懂诗的主题 从"三逼"中读懂诗的主题 安徽怀宁 吴延洲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从焦母身上看到了婆媳间的不和,从刘兄逼迫刘兰芝再嫁中看到了趋炎附势,从焦刘爱情悲剧中看到 ... 吴延洲:从宋城看孔雀东南飞的开发 从宋城看孔雀东南飞的开发 吴延洲 曾经在报道中听过一句牛气十足的话,大意如此,"游完宋城(杭州),看过演出,如果你觉得不值,可以全额退票".质朴的话语透着自信,充满气势,真的有背后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制陶者 匠人系列之--制陶者 安徽怀宁 吴延洲 陶瓷是怎样发明的,有人大胆猜测:古时,先民们,在取水时,没有容器,于是有聪明的人想出,用泥作胎放在竹器里,这样到河边取水,可取水时,依旧没有用,非常愤怒地将泥 ... 吴延洲:诡异的猫 诡 异 的 猫 安徽怀宁 吴延洲 猫何以与鼠为敌,人类编了一个传说,当年为了把十二天干各配一个吉祥物,俗称十二生肖.喜讯传来,动物们都在行动.猫和老鼠是好朋友,于是相约一同前往,就在出发前的晚上,老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织布者 匠人系列之--织布者 安徽怀宁 吴延洲 小时穿的衣服是家织的土布,俗称"老布",由自家种棉.弹花.搓条.纺线.织布.染色.再剪裁成衣.其中弹花和成衣找专业的匠人外,其余的环节均由 ... 吴延洲┇自来自去梁上雀 自来自去梁上雀 安徽怀宁 吴延洲 因性喜静,便找了一处安静之所,往来的是几个白丁,并没有鸿儒可资谈笑,朝夕相处的是一窝麻雀. 麻雀一家应该早于我落户于此,数不清到底有几只?确有人类"儿女罗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箍桶匠 匠人系列之--箍桶匠 安徽怀宁 吴延洲 听父亲说,他三岁就没了父母,后来过继给我现在的爹爹.因家境贫寒,父亲只读了三年书,辍学后,爹爹叫他学箍桶:"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箍桶在室内,不会像泥瓦 ... 吴延洲:嫁墩的传说 嫁墩的传说 安徽怀宁 吴延洲 "嫁墩"望文生义,就是出嫁的墩子,出嫁多在家里,怎么会在土墩上,会不会是北朝风俗结庐高墩之上,其中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附近的人告诉我:今天小市老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