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路上的故事:广西省立医学院及西江学院往事
桃源路,西与中山路相接,东至南湖边的广西医科大学,与双拥路贯通,全长约2000米,宽约22米。宋朝以前,南宁城就是在桃源路这一带。桃源路只不过是一条无名的小路,因附近有一家作坊名叫“桃源”,久而久之连门前的小路也都叫做桃源路了。
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四月初六,壮族首领侬智高揭竿造反,带着一支5000人左右的造反大军,先是攻打邕州,然后沿西江而下,一直打到广州城。一路上所向披靡,锐不可当,浩浩荡荡。没想到在广州遇到了宋朝守兵的顽强抵抗,元气大伤,结果败下阵来。几经周折,于大年三十之前,回到宾阳与邕宁交界的昆仑山下。侬智高满以为有了昆仑山的险峻,可以抵挡前来镇压的宋将狄青,便将造反大军安扎在靠近南宁的归仁铺一带。没想到狄青施展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上元之夜,越过昆仑关天险,对造反大军发动袭击。侬智高败走,回到南宁,放火烧城,然后往云南方向逃走……
南宁古城一时被大火吞没,待狄青的士兵赶到时,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城中的百姓无家可归,两手空无一物,无能力重建家园。朝廷衙门只好在距离古城不远的五花岭重新建起一座南宁城——即史书上常说的宋城。
在侬智高烧城的大火中,桃源路和它附近的桃源坊自然难逃劫难,从此被瓦砾和烂泥掩埋。直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新桂系执政之后不久,才将洗脚塘和桃源坊填土修整,开出一条新路,于是才有了名副其实的桃源路。
关于桃源路的话题,首当其冲的当是广西医学院(其旧址在今自治区人民医院处)。20世纪20年代,广西的军阀各自称王,战事不断,卫生事业不但谈不上发展,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直到1930年,广西省政府民政厅才设立卫生科,足以想见当时落后的情状。当时的民政厅厅长雷殷向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推荐曾经留学日本千叶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李祖蔚和张榕出任广西卫生事业筹划顾问,对广西医药卫生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作一个系统的规划。到了1932年,教育厅厅长雷沛鸿组织人员到上海、广州等地参观学习。之后,便开始筹备在南宁开办广西医学院。
医学院办学的目的是着重培养西医医生和助产士,学生毕业后回到原来的县开展工作,以便达到逐步改变各县的医药卫生事业落后的面貌。
1934年,广西医学院在南宁正式成立,但地址尚未落实,只是暂借凌铁村军医院(今303医院内)的新建楼房来作为招生办公室。遵照教育厅核定的招生计划,第一年招收西医本科一个班,男女兼收,计40名;高级助产班、护士班各一个班,全收女生;报考资格以高中毕业为限,各班学生的待遇由各县政府负担。招生工作完成之后,省政府决定拨民权路(今民族大道西段)旧省长公署为医学院校址。
一年后的1935年,医学院扩大,省政府又将桃源路跑马场旁边的广西研究院原址(在今的自治区人民医院处)拨给医学院,校本部及全部本科班搬入新址,民权路处则作为学院的附属医院门诊、留医、留产部以及助产、护士班的教室和宿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适应战争的需要,第五军总部和广西省政府将广西医学院改为广西军医学校,增招军医速成班、担架救护班和药科速成班。第二年,速成班的学生毕业,全部奔赴前线,为抗日最前线服务。1939年夏天,广西军医学校改名为广西省立医药专科学校。同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立医学院。解放后,广西省立医学院变成了广西医学院。如今的广西医学院,已经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医科大学,成为广西医学教学界的一面旗帜。
20世纪30年代初,广西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1933年9月,广西省政府根据省教育厅厅长雷沛鸿的建议,颁布了《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五年计划大纲》(次年修订为六年计划大纲)等法案,用行政的力量拉开该项运动的序幕。同年12月,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成立,地址位于与桃源路东端相接的津头村(今广西医科大学处)。雷沛鸿出任研究院院长。该研究院为广西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对广西的教育事业产生过不容忽视的影响。
1944年,由于南宁的沦陷,广西军医学校几经搬迁之后,雷沛鸿等一批有识之士来到桂林。6月4日,这一群有识之士推举雷沛鸿、苏希洵、陈寿民等14人作为筹备委员,成立西江学院筹备委员会,动手筹建西江学院。
由于日军的步步逼近广西,筹委会不得已只好随着广西教育研究所迁至百色。11月24日,南宁第二次沦陷,百色闻讯,一度慌张疏散。但雷沛鸿等人仍然在百色坚持开展筹款工作,依然得到百色各界有识人士的鼎力支持。1945年2月,西江学院在百色问世,雷沛鸿出任院长,招收大学预科学生两个班。是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西江学院即迁到南宁,落户在原先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院址。
西江学院开设中国文学系、数学系、法律专修科和土木工程专修科等。1946年12月,学院改为“公立西江学院”。第二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将该院改名为“广西省立西江文理学院”。解放后,1953年4月,各科系并入广西大学,学院停办。
如今的桃源路已经变得十分宽阔,加上两边高楼林立,昔日的影子已经一点也找不到了。历史在前进,我们面前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宽广,南宁变得更美了。(张波)
- 来源 : 南宁晚报
- 作者 :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