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一:千年古驿道,如今仿古街

·周日特刊·

千年古驿道,如今仿古街

图文作者:王忠一

立于海棠溪“黄葛古道”起点的石碑

在重庆主城,与渝中半岛隔长江而望的南岸古渡口海棠溪,是一条古驿道的起点,这条古驿道就是自古以来重庆连接西南的大通道——黄葛古道。这条古道千百年来,历经风吹雨打、朝代兴替,一直默默地承载着重庆与贵州、广西、云南的物资互通、通邮通商、文化交流的重任,直至几十年前川黔公路通车后才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黄葛古道从长江南岸,沿着一片陡峭的山坡(下图),穿过茂密的黄葛与香樟树林,翻上山垭,到达黄桷垭老街。

黄葛古道穿过左侧的密林直达山上的垭口

古道的尽头在南山上,有一条随古道而兴的黄桷垭老街,见证了这段沧桑的历史。而今,经过精心打造,黄桷垭老街焕然一新,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观光的网红景点。

黄葛垭老街的新街景

立于古道终点,也是进入黄桷垭老街路口的记事碑:

碑文:

千年黄葛垭

一道通古今

黄葛古道,乃巴渝第一古道,始于唐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古巴渝十二景之一,至今逾千年历史。黄葛古道,原起点于出重庆城的海棠溪码头,古道依山而建,两旁皆是黄葛树(又名黄桷树)而得名。

黄葛古道是历代渝黔、渝桂、渝滇商贾必经之路。古巴渝驰名的青铜、瓷器等工艺品,丝绸、蜀绣等纺织品,汇集于重庆城,由商贾组织渡船过江,再由马帮、背夫驮运,首经黄葛古道通往黔、桂、滇;与此同时,云南、贵州的茶叶、药材、皮毛、土纸等货物最后经黄葛古道进入重庆城。

各类商品从海棠溪沿古道上黄葛垭,其地势陡峭,山路崎岖,漫漫长路,负重前行到达垭口时,已是人马困顿,此处便成为背夫、马帮集中歇息之地。有人瞅准了商机,于是在此建房住家提供服务,故成为黄葛垭老街的起源。

黄葛垭从背夫歇息之地、官府驿站、驻兵扎营,逐渐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古街,至明清到达鼎盛时期。昔日黄葛垭古街,如同一幅繁华美丽的“清明上河图”。

光绪15年(1889年),因黄葛垭的繁荣,巴县在此设立崇文镇。光绪17年(1891年),重庆开埠,助推崇文镇进一步发展,随之贵州商会馆、云南商会馆相继在古街建成开馆。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都,黄葛垭成为国民政府抗战指挥中心。黄葛垭老街成为文人学士、爱国志士等有识之士的聚集地。

如今盛世,南岸区委区政府筹资对老街进行了修缮改造,黄葛垭老街重现昔日繁华之景象。

公元二〇一八年

黄葛古道长两千多米,地势陡峭,台阶数千,一坡到顶,沿途数百年的古树拥立道旁,遮天蔽日。

“黄葛树,黄葛桠,黄葛树下是我家。”屹立危崖畔的黄葛树,根蟠枝虬、峥嵘挺拔、千姿百态,因其不择地势、不畏涝旱、易生易长、枝繁叶茂,给人一种坚韧不屈、挺拔向上的气势,非常符合重庆人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性格,难怪重庆人将它定为“市树”。

千百年来,古道人踩马踏,石阶磨损,几番补修重凿,消磨痕迹今犹在。深深的凿痕,向路人讲述着古往今来的故事。

笔者一次在古道休闲,一支香烟消除了与一位土生土长原住民之间的陌生感。他给我讲述了当年古道上的故事:

没有川黔公路以前,客商的货物都是雇力夫、马帮运送。海棠溪对面的储奇门是重庆最大的仓库与市场区域,客商购得的货物雇木船渡到海棠溪后,长途雇马帮,短途雇力夫。远行无轻担,海棠溪至黄桷垭这一坡虽然路途不算长,却因坡陡难行,体力消耗特别大,黄桷垭就作为一个接替站,力夫运货到此,领了力钱,再揽下山的活路(业务),客商则另雇力夫继续赶路。那时力气不值钱,一趟活路下来只能买到几升米(一升米等于1.5斤)养家糊口。只有别无生计的人,才来从事这种费力不挣钱的苦差事。

听我的一位堂叔讲:他的小姨当年在女中(现在的第二外语学校)住读,他的外公很富有,每周都要他奉外公之命,从储奇门过江上黄桷垭,为小姨送一次美食,每次给他两角钱的舟马费。他上山骑马,下山走路,还能剩下几分钱买零食。由此可见,当年的劳动报酬与物价是何等低廉。

古道中段有一石刻古碑(下图),因年代久远、风雨浸蚀,只剩下精美的刻花与剥蚀的石狮,已无法考证刻碑时间与内容。

为了保护这处遗迹,最近在此修建了风雨棚(下图)。

黄葛古道尽头附近的石壁上,有“古驿斜阳”石刻。

古道旁,石桥连通一条支路,行人罕至,别有一番遗风古韵:

一条通江达海的高速公路从古道半腰跨越而过,过去需跋涉经月,现在计时而至:

黄葛古道作为交通运输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如今,它那一路茂密的树林成了天然的氧吧,成为人们寻幽访古、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老当益壮的爬山健身者

一路跋涉到古道顶端,就到了黄葛垭老街的入口。一家在重庆最普通的、价廉物美的豆花馆,等待着饥餐渴饮的路人:

古道尽头,山沟上新建了悬空游廊,供游人观光。独出心裁的空中泳池,高悬在悬空游廊之上:

观景台上俯瞰老街上半部,典型的渝派民居鳞次栉比:

街背后,有蜚声海内外的女作家三毛故居

走进黄葛垭老街,一步一景,目不暇接:

古时候,黄桷垭地处要道,雄踞山口,作为重庆城的南面屏障,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因此建有一座军事要塞,屯兵扎寨。

老街上有兵营(上下图)

要塞敌楼今成观景台

老街上有云南会馆

老街上有大宅门(上下图)

走进老街后,地面逐渐向下倾斜:

街头小景,趣味横生:

抗战期间,因南山上的黄桷垭山高林密,利于躲避日机轰炸,蒋介石的黄山官邸距此不远,达官贵人与社会名流也汇集此地。

重庆大学创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工商业者李奎安故居

名士赵熙故居

赵熙,蜀中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曾任清朝监察御史。抗战时期,蒋介石坐阵重庆,招揽名流以增其名望,命孔祥熙在此为赵熙安排寓所。赵熙长时间在此居住,李奎安尊以为师。二人皆好佛学,华岩寺刻有二人留下的诗词。

孔香苑

“孔香苑”原是当年黄桷垭档次最高的餐厅,被孔二小姐强取豪夺占为己有,改名为“孔香苑”,聘用希腊厨师制作西餐西点,香飘半条街,成为上流社会聚会场所。

老街尽头,“黄桷垭老街”标牌亭亭玉立:

老街标志牌:“黄桷垭老街”

回转身来,只见飞檐翘角的“贵州会馆”雄踞老街出口的右侧,五层重楼的“大夏驿栈”遗址壁立在出口的左侧。(此出口也就是下山走黄葛古道的入口,走进去,就把笔者前述风景倒着再观赏一遍。)

贵州会馆

大夏驿栈

大夏驿栈遗址前横躺着一座山形石碑,向游人述说着一段大夏国历史。

大夏国,是十四世纪中期,元末统治四川的实力人物明玉珍在重庆建立的一个没有坚持多久的地方朝廷,对结束元王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他明白自己实力不如北面的朱元璋和东面的陈友谅,便把扩展的方向放在南面的贵州和云南,因此在黄桷垭建立了这个驿栈,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服务。

碑文:

“大夏驿栈旧址”简介

大夏驿栈又名“大夏驿站”,乃渝黔古道第一栈。明玉珍称帝并建都于重庆的大夏国时期,平章(地方大官职)窦英在渝黔古道设置的第一个出渝入黔的官府驿站,用于传递官文和军情。光绪三十二年,随着铁路、船运等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朝廷设立了邮传部来掌管铁路、轮船等邮政事务。官府设立的大夏驿站随之裁撤,改为私营的客栈。

老街出口前横着一条南山主干道——崇文路,公路对面有一个涂山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大禹之妻涂山氏的塑像。南山又名涂山,有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涂山氏就生于斯、长于斯。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旅居重庆期间,常上涂山寺庙与高僧谈经论道,在这里留下了诗篇:

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

涂山往来熟,唯是马蹄知。

白居易诗碑

黄桷垭还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出生之地。

施光南(1940-1990)

在黄葛垭老街周围、崇文路两侧,有着多所著名学校: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广益中学

重庆第二外语学校(原女四中)

“天下名山僧占多”,南山上下曾经有无数佛院道观。与黄葛垭老街毗邻的老君洞,传说道教始祖李聃(李老君)曾在此修行。创于三国,建于隋末唐初,是川东最大的道观。道观里香火鼎盛,朝拜者络绎不绝。

雄踞南山之巅的玉皇殿

黄葛垭老街西侧的山巅,屹立的文峰塔,见证了重庆南山的人文荟萃:

文峰塔(网络图片,向作者致谢)

黄葛垭老街东侧的山体外侧,建有一棵树观景台。登上台顶,重庆主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是与美国旧金山、香港维多利亚湾齐名的世界三大夜景观光地之一,有“不到一棵树,不算看到了重庆”的美誉。

一棵树观景台(网络图片,向作者致谢)

站在这刀劈斧凿出来的古道遗址,俯瞰山腰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风驰电掣。在飞驰而过的嗖嗖车声中,仿佛能隐约听到力夫负重的喘息和驮马沉重的蹄声,眼前浮现出肩挑背扛、汗流浃背、胼手胝足的身影,思绪不禁穿越时空,访远古而探未来:

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并不是从我们现在开始的,我们是在先辈的基础上建设,而后人会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我们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积累上前行,从蒙昧走向文明。让文明薪火相传,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追求,也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吧?

作者在黄葛古道采风

图文采写于2020年8月

作者近照及简介:

王忠一,网名洋花椒,故人旧事文学社编辑,故人旧事2020微信群群主。生于1953年,1971年初中毕业到南江县当知青,1974年顶替父亲到重庆松藻煤矿工作。退休后致力于纪实文学写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