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效——常见穴位4
继续更新常见穴位专栏。每篇精选5个穴位。
一、百会穴
“百会穴”即百脉之会。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百脉之宗。
百会穴位于头顶,为人体最高处。各经脉气、阳气汇聚之处。
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
故具有开窍醒脑、固阳固脱、升阳举陷、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的作用。
如果近期时常感觉头昏、脑涨、胸闷、烦躁,按压这个穴位,就有很好地调理心脑的作用。
艾灸亦多,艾灸百会可以改善胃下垂、脱肛等脏器下垂性疾病症状;改善脾阳不足引起的便溏、肾阳不足引起的五更泻,以及全身阳气不足引起的手脚发凉等症状。
另外,除按摩、拍打、艾灸外,道家还可采气、意守、梳头等养生方法。
百会穴
二、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又称“阙中”。此位置与肺部相关。
说起印堂,不得不提的是印堂及山根的望诊。
儿童的两眉之间及山根部有青筋浮起者,易患感冒、神经系统等疾病。
色白是精神过度疲劳的表现。
有一道竖皱纹者,往往提示患者的性格比较刚烈,肝火比较旺盛。
该穴具有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的作用。
可用于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印堂穴
三、水沟穴
又称“人中”。归属督脉,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会。
具有醒神开窍、宣通督脉、舒筋利脊的功效。
督脉行于人体腰背正中,由下而上,贯脊属肾。
若督脉不通,实则脊强,所以落枕和腰扭伤多为督脉经气受损,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水沟穴为督脉之重要穴位,具有宣通督脉、疏通经络的作用,当发为上述疾病,用之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使经气通畅,以达“通则不痛”的目的。
此穴亦可治疗唇肿、口歪、齿痛、鼻塞、鼻衄、面肿等疾病。
亦可急救昏迷、晕厥、休克、中暑、癫痫、急慢惊风、牙关紧闭等。
水沟穴
四、至阳穴
至阳在背部正中,对应脏器正是心胃。
“至”,极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
具有利胆退黄、宽胸利膈的作用。
近治作用:背部、肩部疼痛、胸胁痛。
揉按至阳穴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养生效果。增强抗心绞痛药物的效果。
胃脘部消化不良、恶心、嗳气等症状时,亦可揉按至阳穴,振奋胃脘部气机。
至阳穴
五、腰阳关穴
腰,穴在腰部。阳,阳气。关,关卡。
腰阳关名意指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于下。
人体有两个相互呼应的关口,就是任脉的关元穴和督脉的腰阳关穴。
关元穴是腹部元阴元阳相交之处。腰阳关则是督脉元阴元阳相交之处。
腰阳关可以补肾气、益精血,起到阴阳双补的功效。
亦可祛寒除湿、舒筋活络。
可治疗腰骶痛、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等。
此穴亦拔罐、艾灸为多。
腰阳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