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绝育,川藏线的流浪狗该怎么办

原创 张大东 真故研究室 今天

如果你问一个自驾游老手,途经川藏线需要注意什么。除了高原反应和自然灾害之外,他一定会认真且严肃地叮嘱你:一定要小心川藏线上的狗。

没有人统计过川藏线上流浪狗的数量,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川藏线为轴,流浪狗的踪迹遍布整个高原。假设存在中国流浪犬分布地图的话,川藏线附近必然达到了数据峰值。金毛、阿拉斯加、藏獒......诸多你见过的没见过的狗,总能出现在某个石头缝里、某座山的山腰、某片湖的岸边。

图|驴友遇到的川藏线上的狗

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完全可以套用在这些川藏线上的流浪狗身上。没有人详细了解过它们的命运,它们像迷一样在西藏大量出现,又在某个角落死去,它们的后代也在重复同样的宿命。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搞清的问题:川藏线上流浪狗,它们究竟从何而来,它们最后又将在何处死去。

  藏獒热之后

2005年,原田径教练马俊仁在河北廊坊举办的中国首届藏獒展览会上现身。他戴着一副咖啡色绒线手套,牵着一条和手套颜色相近的藏獒登台。当人们试图和马俊仁谈论狗的价格的时候,他总是会打断对话,并重复强调:“我马俊仁培育的是藏獒,不是藏犬、藏狗。”

图|马俊仁和他的藏獒

藏獒是狗吗?先不论问题答案,对于马俊仁来说,他有一点十分明确——藏獒能赚大钱。

马俊仁在接受新民晚报时披露,一位韩国客人曾经光顾过他的藏獒养殖中心,并开出了4000万人民币的高价想要收购一条配种的纯血公獒,但被他拒绝了。最后韩国人只好花了180万元买下了公獒的直系后代。

这个故事的真假除了马俊仁没人知道。但是自从他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并对藏獒多番宣传之后,全国人民知道了一个概念:藏獒=钱

2011年3月12日,青岛的吕先生带着他的藏獒出现在“交接会”上。这只藏獒出自他在沙子口附近的名为“军港”的藏獒饲养基地,当时只有11个月大,浑身毛发偏红。最重要的是,这只藏獒是当时国内著名藏獒“万岁”的后代,血统纯正。一位来自山西的煤老板报出了100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只藏獒。

低本钱高利润,藏獒生意迅速火遍全国。像是吕先生一样开藏獒养殖基地的老板比比皆是,而藏獒故乡青藏高原的藏獒养殖基地更是数量繁多。央视科教频道2009年11月的《走近科学》报道,由于藏獒身价在内陆市场飞涨,不少商人闻风而来,深入青藏高原,不加选择的为藏獒配种,甚至扰乱了藏獒的遗传谱系。这一时间段,混血狗的数量飙升,藏獒血统成了决定一条狗身价的重要标签。

藏獒热的兴起有它的市场成因:

1、短期供应少,物以稀为贵

2、信息茧房控制信息传播,让人们无法认知藏獒的真正价值

3、圈子没有全民化,少量资金就能操控藏獒市场,影响藏獒价格。

而藏獒热的退潮,也无非是这三个条件的崩塌。

先是大批藏獒养殖基地提供了大量的藏獒供给,产能过剩压低了藏獒的价格。其次,网络的普及让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认识到了藏獒的真正价值后,不愿意在花大量资金来购买藏獒。最后,房地产、P2P、比特币等新兴市场吸引了盘踞在藏獒市场的资本,藏獒丧失炒作价值之后,身价跌倒了谷底。

随着资本的退潮,那些买卖藏獒的商人率先离去,在供应链终端的养殖基地的主人也无可奈何离去,但那些养殖基地里的狗,无法在短时间全部处理。

当时媒体报道,西藏95名藏獒饲养者中,几乎有一半破产。陕西藏獒协会某成员称,有不少藏獒养殖基地把藏獒以狗肉的方式贩卖,以此处理在手中囤积的藏獒,但据商家称,藏獒肉并不受消费者欢迎,只有在一些路边摊才会使用藏獒肉。

真正让藏獒经济彻底崩盘的,是国内在千禧年后越来越完善的城市养犬管理规定。藏獒这种攻击性极强的大型烈性犬,被拉到了城市养犬户的黑名单里。丧失了城市住民这批最具购买力的潜在客户之后,藏獒的宠物赛道彻底堵死,再无翻盘机会。

无法处置的藏獒们,只能被“放生”。由于青藏高原地广人稀,人类踪迹较多的川藏线就成了流浪狗的聚集地。

不少自驾游旅行的人,面对比较温柔的流浪狗的时候,会选择投喂一些食物。甚至有的自驾游游客,还会带着狗子一起上川藏线。这些狗有一些会走失,成为川藏线上流浪狗的一部分。而一些当地藏民走失的狗,同样会加入流浪狗群体之中。

养殖基地的藏獒、驴友的狗、原住民的狗,这三类狗共同组成川藏线上的流浪狗群体。各品种的流浪狗在没有外界管制的情况下,自主繁殖。各类混血的犬只纷纷出现,川藏线成了一个条状的混血犬类聚集地。

  生态问题

在很多的川藏线自驾游视频中,流浪狗出镜频率极高。其形象通常都是泥泞的爪子、肮脏成绺的毛发、深色的泪痕、瘦弱的身躯,它们就这样出现,用鼻子在地上嗅来嗅去。通常情况下,它们找不到什么正常食物。在青藏高原上,就连草丛都是稀疏低矮的,石头和砂砾在数千米海拔上占据绝对数量,每一口食物都弥足珍贵。

极端情况下,草也是流浪狗维持身体运转的能量来源。最难熬的当属冬天,高海拔地区的冬天温度极低,河水冻结,积雪就是流浪狗补充水分的主要来源。这样的自然筛选,川藏线流浪狗每年都会经历。

图|川藏线上有很多新生的小狗
它们的生长速度极快

在这样一个达尔文主义盛行的自然环境下,流浪狗引发了诸多生态问题。

狗的营养需求中,蛋白质是重要组成部分。狗可以消化90%-95%的动物蛋白质,60%-80%的植物蛋白质。在川藏线上,高蛋白质植物数量稀缺,依靠进食肉类是流浪狗补充蛋白质的重要生存一环。

川藏线上最常见的动物正是狗,狗吃狗的现象并不少见。澎湃新闻曾报道,一位受访者称在玉树州一家流浪狗收养中心目击到一只流浪狗叼着另一只狗掉了皮的后腿。常年无法饱腹的流浪狗对于肉类的需求,远胜于同类相食的恐惧,一些弱小的狗有可能会成为其他狗的口粮。

有时候,流浪狗的进食需要对当地其他动物也造成了影响。

分布在亚洲中部山区的雪豹,是受到流浪狗影响最深的物种。独栖的雪豹,主要捕食方式是以毛发在环境中隐蔽伏击,身体的肌肉构成决定了它不以攻击力见长,其主要食物,也是一些中小型食草动物。面对成群的大型烈性犬时,形单影只的雪豹只能逃跑,否则就会被流浪狗瓜分吃掉。

在三江源地区,曾有人拍到几只流浪狗抢夺雪豹刚刚捕获的岩羊的场景,还有人目击到十多只流浪狗包围棕熊的画面。既抢夺食物,又攻击捕食者。对于在川藏线附近的鹿、狼、熊、雪豹等动物,流浪狗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对于血缘相近的物种,比如狼,流浪狗甚至会和它们杂交,严重影响当地狼群基因纯度。

流浪狗带来的威胁不全是物理上“肉眼可见”的。

在川藏线附近游移的流浪狗,因为食物驳杂,和人类社会接触较深,甚至进入垃圾场觅食。这就导致它们身上携带的病菌数量远超当地野生动物。病菌随着流浪狗的迁移、捕猎、争斗等行为,通过空气、血液等途径散播到整个生态圈中,对野生动物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作为生态循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类同样也深受流浪狗携带的疾病的影响。众多疾病中,包虫病和狂犬病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疾病。

包虫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犬科动物,数量最多的流浪狗自然是川藏线附近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包虫病污染源。狗身上携带有虫卵,随粪便排放到草场、水源等位置,通过进食含有虫卵的水草的牛羊二次传播,或者是人类直接和虫卵有接触,就会导致人们患上包虫病。

包虫病致死的原因,是肉眼不可见的寄生虫通过空气、水、食物进入人体,虫卵在小肠孵化,寄生虫穿过肠壁,随着血液循环到达人体脏器,迫使脏器囊肿变形,肝脏和肺部这两个人体重要脏器是寄生虫的主要寄生位置。包虫病致死率高达94%,被牧民称为虫癌。2008年-2013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由于流浪狗问题引发了人类大规模感染包虫病,当地住民每8人就有1人感染包虫病。许多当地人为了治疗包虫病而倾家荡产。

狂犬病不用过多解释,值得关注的是,狂犬病背后的流浪狗袭击人类的问题。

川藏线附近的村落数量与内陆相比并不算多,但是流浪狗的肆虐已经影响到整个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命安全。牧民们在夜间很少出门,在白天甚至会携带棍棒防身。但还是有很多人受伤,甚至因此丧命。

一些进藏的游客,尤其是骑行者,更能体会到被流浪狗袭击的恐惧。几条藏狗疯狂追赶,在公路之外自行车的速度无法甩脱流浪狗群。几只狗隔着裤腿疯狂撕咬,骑行者忍着疼痛不敢停车,一直跑到几公里外,到了没有狗的地方,才赶快停下来消毒,在剧烈的心跳声中拨打当地防疫站的电话,抓紧一分一秒,打狂犬疫苗,包扎伤口。

图|知乎用户zhang liz

他在玉树被两只藏狗追咬
缝了十多针

面对不计其数的流浪狗时,所有的处理方法都显得十分乏力。西藏不少地方都开始为流浪狗绝育,并鼓励住民领养性格温和的流浪狗,为流浪狗制定识别牌等。这些处理方法虽然见效缓慢,但总比没有好。

  狗到哪去

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肉狗养殖技术》一书中,称用藏獒公狗和良种母狗配种,可以培育出优良肉狗品种。但把川藏线上的流浪狗以狗肉的方式处理,根本不切实际。

首先,西藏本地的藏民出于宗教信仰,很少杀生。当地牧民即便被流浪狗咬伤,也会阻止捕狗队捕杀流浪狗,有时甚至把流浪狗赶到自己的院子里加以保护。狗肉产业在当地面临巨大的阻力。

其次,即便在西藏当地建设屠宰场,冷链问题也是成本的重要难题。而把流浪狗运输到内陆进行加工,那用来捕捉流浪狗的人力成本、运输过程中狗的饲料,也需要付出一大笔钱。巨额的成本是导致狗肉市场远离川藏线流浪狗的一大原因。

最后,川藏线上的流浪狗本身基本不可能达到食用标准。包虫病、狂犬病以及其他疾病,足以让顾客退避三舍。

不过,以上的三条分析,只适用于合法的狗肉产业链,有些黑狗贩常常开着卡车进藏抓狗,没人知道那些狗肉最后会被谁吃掉。

相比较吃狗,收养流浪狗更加务实有效。

收养流浪狗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之前提过的当地住民收养,另一种是游客收养。

旅游博主小叉在川藏线上最新捡到的狗是一条阿拉斯加,自从捡了这条狗之后,他的视频播放量直线上升,粉丝数量也不断上涨。评论区经常有人说,这条狗一定是其他自驾游游客家养的狗,出门旅游走失了。不过视频发布这么久了,也没有前主人找过来。因为是在西藏班戈县捡到的,所以这条阿拉斯加被小叉取名为班戈。在班戈之前,他还捡过两只混血藏獒。

图|班戈和小叉的旅行神车

捡到流浪狗的不只有小叉一个,在网上路过川藏线收养流浪狗的故事比比皆是。但不是每个人都十分友好,尤其是在流量时代,收养一条流浪狗,已经成为徒步、骑行、自驾游川藏线的游客的流量密码。在旅行完后,被收养的流浪狗也有可能被一起穿过川藏线的人类放弃,相当于换个城市流浪。

总的来说,游客们收养流浪狗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庞大的川藏线流浪狗群体来说,个人力量十分乏力,成组织的收容机构才是当前解决川藏线流浪狗问题的主要力量。

国内的动物收容所一般有两种模式。

一是盈利性收容,高度商业化的收容所可以让被收容的动物获得稳定高质量的生存环境。二是非盈利收容,经营成本被压缩到极致。但相对的,被收容的动物只能满足基本的收容需求,生存空间狭窄,食物较为粗糙,疾病感染率高。

当下社会中,几乎是压倒性占比的非盈利收容所常常陷入经济困境。拉萨市流浪犬收养中心,因为流浪犬数量超过了收容中心的负荷,使得收容中心只能做到看到的流浪狗饿不死的地步。收容中心的动物,呈现出一种半散养的状态。在川藏线上所有的流浪犬收容中心,基本都是同类的工作模式。

图|拉萨市流浪犬收养中心位置偏僻

有效降低了房租成本

民间的非盈利动物收容所,除了资金上捉襟见肘外,偶尔也会招人反感。动物的粪便、不分昼夜的吠叫,都是让周围住民难以忍受的原因。

所以,川藏线上的流浪狗,结局屈指可数。要么被其他狗吃掉、要么在某个乱石滩上老死、要么死在雨雪灾害里、要么被动物收容所“半收容”,偶尔吃点爱心人士带来的狗粮。

它们最好结局,大概就是在路上遇到一个好心人,被对方收养后,成为那个人人生的一部分。

川藏线上的流浪狗因人而来,它们的结局也因人而定。哲学三问还剩最后一个问题:它们是谁?

纵观所有流浪动物。川藏线上的流浪狗,源于商人们的一己私利;校园里的流浪动物,有不少是被毕业生所遗弃;小区里的流浪动物,也许几天前还是被租客们娇生惯养的宝贝。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人类的自私。

图|某平台上被主人转让的动物们

在主人离开某城市前它们还没有新主人的话
大概率会开始流浪
- END -
撰文 | 张大东
图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