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记】聂光玲:红薯丸子,诱惑你的那一口香甜酥软…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真实的生活,简单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浓得化不开的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情、乡情,和对故乡、往事的追怀……
长时间以来,我们总是将味道与舌尖联系在一起,味蕾上的愉悦总是能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幸福与满足。于是,在这个全民皆是美食家的热潮中,“吃货”这个词,变得越来越热门。
尽管,在如今,有太多东西比美食更吸引人的追求,但不可否认的是,美食依旧是生活的一个硬指标。一天的时光,在食物中开始,也在食物中落幕。有时,只是那一口的惊艳,就能让人拥有一天的好心情。
周末,趁着有空,买了几个红薯,历经几道程序:刮皮,蒸熟,捣乱,然后揉成小丸子,再做成小小的饼,给中间包点提前烘焙好并捣碎的糖、核桃、花生米,放入油锅,煎至金黄。没想到,这个极为家常的小食品出锅后被一抢而空,小朋友直说没吃够。
红薯是一种神奇的食物。烤的、煮的、蒸的、熬粥、油炸,乃至和上面做成种种点心,就没有不好吃的。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那时候盼过年,就对吃的最惦记。被我们念念不忘的、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的好吃的,在今日早已屡见不鲜,但是,这么多年头里,红薯丸子一直是我的最爱,那是母亲给我们精心准备的过年吃的甜点。
在农村老家,谁家婚宴喜事,每桌上一盘红薯丸子是少不了的。如果炸出的丸子两两连在一起,那主家特别高兴,因为是特别喜气的好兆头,预示着小两口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恩爱和睦,幸福长久。
童年里,每年腊月二十七八左右,邻居家家户户的厨房都会飘出油香,大家都在忙着炸过年的各种果子。过年炸果子是一件大事,全家人一起动手都要忙活大半天。我们知道炸好吃的,就眼巴巴的从早上开始等,眼看着母亲把红薯刮皮、洗净,切块放入蒸锅中,我们还会问,什么时候能熟?什么时候搓丸子?她的回答总是说,别着急嘛,心急哪能吃得了热豆腐?
眼巴巴地等着红薯蒸熟了,再看母亲用勺子趁热将红薯捣成泥,加入少许面粉拌匀,搓成大小适中的丸子放在干净的柳条簸箕里备用,之后锅中倒油,完全烧开再晾到六七成热时放入搓好的丸子,眼看着一个个丸子炸至黄色,便关火起锅。
我们迫不及待地拿一个边吹边咬开,一口香甜酥软!任你吃遍山珍海味,最终也还会好着这一口!
寒冷的冬天,暖暖的火炉,温暖着每个人的脸,母亲做的那一盘红薯丸子,不仅温暖我们的胃,更温暖着全家人的心!
随着学习、工作、成家,我不断的走向远方。之后,我便常常回忆母亲的做法、学着她的样子做各种传统小吃给我的孩子们吃。不仅做红薯小丸子,还做小饼,给中间包点提前烘焙好并捣碎的糖、核桃、花生米,放入油锅,煎至金黄。再者,给盘子底部装醪糟,上面放一层丸子,蒸出来,只是闻着透着酒香的红薯丸子,都会甜到每个人的心底。
歇下来后,微信发一条朋友圈,并配以亲手做的美食照片:“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一旦结婚成家做了母亲,就变成另外的一个人了,什么油盐酱醋、五谷杂粮都揽入眼底,很平常的小东西,也能做出些味道来。而且最幸福的是得到孩子的夸奖,每次都说妈妈做的最好吃。”
这种晒朋友圈的做法,不仅仅是晒美食,也是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当然……我想说,好吃的食物,都是包含着爱的。
因为有母亲的手的温度,自然也就多了一层宽容和珍爱,而就是在这样的情致下,锻炼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妈妈们。周末,我说炸红薯丸子,女儿总是带着弟弟在一旁跟进跟出,她说要帮忙,其实越帮越忙。但即使是这样,热气环绕的厨房里,总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
北方人爱吃红薯丸子,如同初一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中秋的月饼一样,缺了它似乎就少了点什么。红薯丸子个个圆溜溜,泛着金黄色的光泽,外皮焦香,内里软糯香甜,像是吉祥的小精灵,很简单,很美味,在每一个平凡的小日子里为大家带来满足、幸福的家的感觉!
有道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也是生活的需求:快中求慢。
生活也要有绿荫底下的偷闲,无论什么时代,烹小鲜让你忘记外面世界的忙乱。休息的状态中,去亲历和描述一种忘记所有、投身厨房的日子,世俗而充满安乐。
我们的人生在一日三餐中度过,制作美食、品尝美食,也是我们发现自己,追求梦想,让每个小小心愿达成的一种过程吧。
(紫薯玫瑰花卷)
作者:聂光玲,女,80后,陕西镇安人,中级营销师,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商洛市青年作协理事,商州作协理事。有文字见于《东方烟草报》《新烟草》《陕西烟草》《商洛日报》《三秦广播电视报》《丹水》《天竺山》、中国烟草市场、烟草在线等。喜欢读书,爱好写作,不刻意矫情,不讲大道理,讲的都是身边的事情和最真实的感受,与有缘的人分享。认为写作是提供道路的一个出口,一种记录时光的凭证,代表着回望,代表着继续,没有完结时。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