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何抄袭——谈小说创作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很多人不会抄,所以干脆砍掉后半句,把“天下文章一大抄”奉为圭臬,大肆抄袭。
抄袭是必须的,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只是笨蛋把抄袭变成了偷盗和抢劫。高手抄袭,抄了再拿给原作者看,原作者不但看不出是抄袭自己的,而且还会引发共鸣,将抄袭者视为知己。
朱光潜在《谈文学》一书中说道,学习写作,就要找一百篇精品文章,反复研读,模仿创作。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我们抄袭,让我们山寨别人的精品。
清风就以小说为主,从细节、情节、结构和思想等几个方面来谈如何抄袭得天衣无缝,气死原作者。
细节。
有作家说,给我一个好细节,我就能创作一篇好的短篇小说;给我两个好细节,我就能创作出一篇好的中篇小说。
看了日本著名推理类小说家东野奎吾的《红手指》后,我发现,其实一个好的细节,足能够撑起一部长篇小说,甚至是以精细和严密著称的推理类小说。
那么,当我们看到一个好的细节后,怎么抄袭成自己的呢?
这里,以作家许行的著名小小说《立正》为例。
曾经有个著名杂志的主编,抄袭了这个经典细节。不过他只是把立正改为了正步走。这就像别人写太阳,他写月亮,别人写苹果,他写鸭梨。读者看了,都知道是在抄袭。
清风的老师百无一是写了篇小小说《黑子》,就是抄袭的这个经典细节。大意是:一条大狗很凶,邻居的小黑狗每次经过大狗家门口,大狗就让他趴在地上爬着走,还要叫爷爷。后来,小黑狗发现大狗死了,它就昂首挺胸从大狗的尸体旁走过。这时,突然一阵风,吹起了大狗的毛,大狗毛一动,黑子吓得赶紧趴在地上,边爬着走边叫爷爷。
清风受老师启发,在小说《鬼潜艇里的笑容》里,也抄袭过这个经典细节。一战期间,德国的潜艇只用了350艘,就击沉了协约国和中立国舰艇、运输船等6000余艘,让对手闻风丧胆。作为海下攻击性武器,潜艇不适宜露出海面,而在英国海域,大白天竟出现一艘德国的U-21潜艇。英国指挥官派出19艘反潜艇舰艇逐渐靠近它,然而快要接近它的时候,刮起了大风,海水撞击着潜艇,潜艇浮动着,像是准备下沉一样。英国的这19艘反潜艇舰艇慌忙掉头,玩命逃窜。
这种抄袭,就不会让人那么容易联想到许行的《立正》。
情节。
清风发在《百花园》的小说《捕鱼》,就是一篇抄袭作品,然而《百花园》的主编,河南作协副主席杨晓敏先生知道这篇是抄袭,依然给发表了出来。
这个故事是多年前知道的一个细节,然而怎么把这个细节表现出来呢。我看了一篇不错的小小说,大意讲,猎人打死了一只狐狸,老狐狸咬死了猎人家的牲畜以报复。猎人又设计陷阱害老狐狸。故事比较精彩。
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如何展开的,我在草纸上画图认真研究,接着设计一个放羊的老人,无疑中发现并捕捉一尾怀孕的鱼,结果受了伤丢了羊却没捉到鱼。放羊的老人继而展开自己的报复。结尾的设计恰是我那个细节,报复本身,又成了对老人的伤害,最后他丢掉了年轻时引以为荣的鱼叉。
如果我不说,没人知道我是抄袭那篇猎人与狐狸的斗争,人物和故事完全不同,只是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抄袭了原作品。
《满城飘香》这篇吃人肉的小说,也是我抄袭杂志上的一篇小说。除了故事有点老套之外,其他还算成功。原作品的情节设计,在不同故事的基础上如何抄袭一个类似的,我研究了几个小时,才开始动手写。画人物关系图,事件之间的联系等等,全都表现在一张图上的时候,就变得一目了然。然后自己设计一个图,再变成文字就行了。
结构。
余秋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把自己已经想明白的事,交给课堂;把可能想明白的事,交给学术;把想不明白的事,交给散文。”
余秋雨的散文所以精彩,很多程度上是因为抄袭了很多著名小说所表现的“两难结构”。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面对空空的鱼的骨架,老人失败了,而老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又是一种胜利,甚至尝试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失败和胜利像两座大山,让人反思,令人回味。说不清到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所以美国航天事故,让全国人反思哀悼的同时,却让大家都想起了《老人与海》。
像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国王赶走了说实话的小女儿,危难之际却也只有小女儿救他,当他抱着小女儿的尸体时,说道:“我发现了真正的人。”作为国王和作为父亲的他,不能两全,陷入了两难的绝境。
像《红楼梦》,人们都希望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但是,风流的贾宝玉,小心眼的林黛玉,他们具备一切品质,却没有作为丈夫和妻子的品质。想让他们在一起,却又无法在一起,这是一种两难。《红楼梦》神来一笔的结局,也是两难的最好结局。这也是续写者高鹗的伟大之处——他延续了这种结构。
所以,余秋雨拦下那驾满载中国文物,驶向国外的车,该让它驶向何方?自己陷入了困境。祖国无力保护,外国能够保护却流失他处。最终,余只能“我好狠!”只能“大哭一场!”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杂文《“烧死”圆明园》,虽然观点独到,却缺乏一种必要的同情,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其实,就是少了这种令人无奈和纠结的两难结构。
小说不仅仅是讲故事,刻画人物,如果融入这种两难的结构,社会与人类的终极矛盾,作品无疑将是厚重的,大气的,引人深思和回味的。
思想。
缺乏思想的作品,难免显得浅薄,只能沦落成为了叙述的叙述。思想的抄袭,首先是传承和吸收,然后通过细节的填补,情节的构造去表现它。甚至有人说,故事越复杂,思想性越强。虽然极端了,但也有几分道理。
《红楼梦》开篇的《好了歌》,可以说就是抄袭了老庄逍遥派的思想作风。曹雪芹开头写下它,别有一番深意。
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的小说《孔子》,是用小说的手法,穿越的方式,以孔子车夫的身份写了孔子的一生。小说所以精彩,除了表现手法的新颖外,主要还是孔子的思想闪现着光辉。但是,没人说他抄袭《论语》,人家确实在创作,人家抄袭的仅仅是不那么显而易见的思想而已。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十几年里,穿越逐渐红火起来的这几年,日本的某些作家,几十年前就开始玩穿越了。
17K文学网,重点推荐的一部作品,也是写孔子的,手法也是用车夫的角度。我想,编辑如果多读几部书,就该知道那部被网站重点推荐的作品,是抄袭井上靖的,而且还是最低劣的抄袭。
抄袭是多种多样的,还有语言的抄袭。譬如贾平凹的散文集里有这样一句“天气,就是天意。”你写作中,对话里完全可以写个“民意,就是天意。”也很精彩不是。
电影《夜宴》抄袭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几乎照搬,但是又有几人看过原著和原电影?
文学界有条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就是老手抄袭新手,大作家抄袭小作家。你一个精彩的细节被自己粗劣的文笔和表现方式埋没了,到他手里就能用得更好,影响力更大。我几年前写的小说《斗恶》和新出的电影《杀生》,剧情如出一辙。假如这是抄袭我的,我该何处伸冤?
不抄袭的作家成为不了好作家,只懂得抄袭的作家又会慢慢地把自己掏空,失去自我,永远是某某第二。抄袭是为了学习,是为了不再抄袭。我们反对的不是抄袭,而是复制加粘贴、苹果换成鸭梨的低劣而卑鄙的抄袭手段,反对的是偷盗和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