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书和时光不可辜负
如果说有一样东西无论你开心、忧伤、烦恼、孤独都会无怨无悔地陪伴着你,那么我首先想到就是书,如果今生选择与书为伴,那么这一辈子你的精神世界都不会陷入绝境。
冬日的周末晒着暖阳,欣宝一有时间就手捧一本课外书,看得如痴如醉,我轻轻地掩上门不能再去打扰。齐宝一边玩车一边听有声书播放着的一个个儿童故事,妈妈很欣慰。我的两个孩子都已经爱上了书籍,看书读书,享受到了书带给他们的快乐。
我从小喜欢看书,从有记忆以来,家里就有很多书报纸和杂志。我的父亲也特别爱看书,记得每个周末他都带我们去逛书店。虽然父母工资微薄,但买书的开支父亲从来没有省过。每次去新华书店,我最喜欢去儿童书柜台,那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连环画和小人书。每周去我都仔仔细细地看每本书封面,看一遍书的封面就猜测内容是否好看?选好后让书店的阿姨拿给我。爸爸总会每周买一两本送给我,我会开心一整周。十岁那年父亲送给我一套儿童出版社,林汉达先生主编的《上下五千年》。林先生深入浅出、生动流畅的叙述风格,开创了通俗历史读物的一个新时代。我到现在都视为珍宝,现在也是欣宝最喜欢的书。
小学高年级父亲带我去市博物馆办了一个借书证,从此我如鱼得水,我陆续看完了,《365夜》、《安徒生童话》、《皮皮鲁和鲁西西》、《三毛流浪记》、《10万个为什么?》,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孩子们爱看的书,我几乎都看过。
初中高中的六年,虽然学习越来越忙,作业越来越多,但在书桌上课外书一直没有间断过。那时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我的阅读口味从儿童故事转变向文化散文。这六年里,余光中、余秋雨、刘墉、张晓风、席慕容、龙应台、三毛、罗兰、张爱玲、白先勇、舒婷等作家的书,自然而然建造成了我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刘墉写给他刚考上高中的儿子刘轩的系列书信集《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深深吸引了我。如何面对青春期的迷茫,如何蜕变成一个成熟的人,这些书给了我答案。当然,我也瞒着父母,读完了琼瑶的30多本爱情小说,从《窗外》到《在水一方》,从《六个梦》到《梅花三弄》,无数个夜晚,我默默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琼瑶喜欢在书中引用诗词曲赋,读得多了,我也渐渐爱上了唐诗宋词。爸爸的书架上有一本《唐诗300首》,他常引用古人的话说:“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初中毕业那年暑假,闲来无事,我每天都背一首。一边读唐诗,一边翻新华字典,一句一句读,这样坚持了一个暑假,把《长恨歌》、《长歌行》《将进酒》等一批巨无霸的诗词都背了下来,后来买了一本《宋词300首》、《古文观止》等,但功课越来越忙,终究没有像唐诗那样好好下笨功夫去背诵。高中毕业后整理书房,课本和辅导书大多都送人,但这些陪我走过童年、少年的课外书,我一本都舍不得处理,好好保存他们,那些是我最初的精神家园。
大学两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可以肆无忌惮看书的时光,摆脱了中考和高考的束缚,可以真正到书的海洋里畅游了。我到大学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办理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证。每周至少读两三本书,并特意买了一个笔记本,记录着我看过的书名,望着笔记本上与日俱增的书名,我也我有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毕业时我登记在册有400多本书。
大学时光我收获了很多,沉浸在图书馆和那些这些书里,渐渐觉得学问是没有界限的,无论是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最后都会水乳交融,触类旁通。有位教授曾经说过:“物理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哲学,哲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宗教。”我最喜欢文学,但在阅读文学时,也渐渐学会了用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等思维方式思考处理问题,远比我们只记住书中事实本身要有用的多,且终身受益。
工作后我也继续保持着爱看书的好习惯。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同样的,无书,也会令人俗。最近这段时间,工作忙,忙于琐碎的生活事,无法静下心来看书,时间久了就觉得自己面目可憎,腹内草莽。
周末我最喜欢带欣宝齐宝逛图书馆、逛书店。也常和你们开玩笑说,妈妈最享受的事情,就是每晚睡觉前,一边泡脚一边看书,这是真正属于我的世界。最近夜深人静时写文章,曾经读过的书,竟奇迹般的一一苏醒,曾经读书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也常常浮现眼前,还有父亲陪我们读书的时光,都倍感亲切。
阅读就像一个圆,如果半径代表阅读量,圆周代表未知世界,那么读书越多,半径越长,未知世界就越大。探求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
我们读过的书,度过的时光,不会辜负你。你的身上会有你曾经读过的书的味道,愿我的孩子们也喜欢并享受这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