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作者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大荒,有多种意思。一是指荒废不治。《荀子·强国》:“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杨倞注:“大荒,谓都荒废不治也。”一是指荒凉的边地,很远的地方。《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如王昌龄《从军行》“军气横大荒”。周繇《送入蕃使》:“猎猎旗幡过大荒,敕书犹带御烟香”。再就是指广阔无际的田野。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李白这首诗里的大荒就是指广阔无际的田野。

海楼,海市蜃楼。

试翻译如下

乘舟渡江已很远,到了荆门山的外面,来到楚国游览。高山随着平野的展开而到了尽头,长江也随之(从峡谷)流入一望无际的原野。月亮西沉,映入江水,就像飞来一面天上的镜子,云气蒸腾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我还是怜惜故乡的水(指长江水,从李白故乡四川流过来),它奔流到万里之外送我远行。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初次离开蜀地到达楚地的作品,说是送别友人,但诗中不见友人,只是一味表达自个离开家乡看世界的愉快和雄心。读这首诗,仿佛天下尽他李白驰骋,任他长风破浪了。

首联并不惊人,只是一般叙述,讲他乘船到了楚地。颔联就了不得了,用宏大的意象,塑造了开阔的意境。阻他的山没有了,只是一望无际的平野,浩荡长江冲出峡谷,奔腾于辽阔的原野。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看似客观的描写中,蕴含着李白想要一展抱负的畅快和激动,升腾着大鹏一日同风起的理想。“山随平野尽”,那是天高任鸟飞的空阔;“江入大荒流”,那是海阔凭鱼跃的自由。(这一联后来被杜甫点化为“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颈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写眼前的景致,是接着颔联的“全景镜头”来了一个“特写镜头”,细到写月照水、云凝天,月亮西沉,好像飞来“天镜”映照水中,云气蒸腾,好像结成了海市蜃楼。这样奇幻的意境,也是表现李白的抱负--他的人格也要像明月一样给人间带来美,他的才华也像云气一样给天宇涂抹瑰丽。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面看是初离家园,怀思故乡,其实思乡的感情并不重,要去看世界的激动压过了思乡,而这思乡也有了身负家乡人重托的意味,想一想那送行万里的长江水,和现在学生上大学或出国求学而去送行的家长有什么两样?送一程又一程,都是带着嘱托的。再与李白后来遭遇挫折思乡的一首诗相对比一下。《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那时候的思乡是听到鸟叫声就断肠,在春天最适宜游玩的时候却愁念家乡,这种思乡是真思乡,而这首诗里的思乡,不过是略一回想,想到不是回乡,而是不负家乡重托、不负亲人期盼,一定要鹏程万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