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一生都在追求荣华富贵。他们所用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作诗献媚,一个是巴结攀附。
《旧唐书》上说,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有三项才能,一是文章写得好,二是力气大,武功高,三是书法好。宋之问与两个弟弟各得其一。
宋之问凭文章作了官,又想凭巴结攀附再升官。他的梦想是和当时最高权力者、老女人武则天睡觉,成为男宠。可大概因为只顾学习,没有好好刷牙,武则天嫌他有口臭,就一下子断绝了他想达到权力顶峰的路。宋之问却并不气馁,退而求其次,巴结男宠张易之兄弟,替这哥俩写文章不说,他还为张易之捧尿盆。后来,武则天死了,张易之兄弟被杀了,宋之问获罪被流放。他却偷偷地跑回到洛阳,住到一个叫张仲之的朋友家里。探知张仲之要谋杀权臣武三思以安王室,他就毫不犹豫地告发,由此又当上了官,继续巴结攀附,武三思、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安乐公主,谁有权他巴结谁、攀附谁。到睿宗李旦当了皇帝,就将他流放,越流放越远,直到桂州,最后赐死。
泰戈尔诗:“闪烁的幻想倏忽地飞翔,我想紧紧地抓住,它却抛闪了我。我追求我得不到的,我得到我不追求的。”宋之问想当官、当大官,没当成,反而丢掉了性命。而他当作工具的诗歌却让他获得后世的殊荣。初唐诗歌受到诗歌格律化影响,五言古诗古意尽失,宋之问有意在五古中恢复汉魏古意,将五古与五律区分开来,这是他促进五律定型的大功绩。他除了应制诗之外,还写过很多田园诗,对田园诗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像“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汉江宴别》)“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经梧州》)“雨色摇丹嶂,泉声聒翠微。两岩天作带,万壑树披衣”(《早入清元峡》)写得清新自然、清绮幽深。田园诗巨擘王维不但买了宋之问在蓝田辋川的别业,也从他诗中得到很大启发。被贬谪流放,对宋之问来说是罪有应得,却也让他看到岭南风光、感受到人生况味,其诗歌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最有名就是《渡江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从贬所回家乡(是第一次被贬),心情之急迫可知,但家里会有什么变化?一个“怯”字,将渐近家乡时的惊惧、忧喜的复杂心理全表现出来了。
苏东坡诗中说:“年来万事足,所欠惟一死。”据西方心理学家说,享受到过人生、愿望都满足的人在生命结束时是非常坦然的,而一生碌碌却什么也没有得到的人,在死前非常难受。宋之问刚尝试人生富贵之外的另一种境界,却被赐死。死前,难受得不得了,“荒悸不能处家事”,连遗言都不能好好说了。
今天看他被流放途中的一首诗。
题大庾岭北驿
作者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释:
阳月,指农历十月。
瘴,瘴气,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陇头,一般指甘肃和陕西交界的陇山。这里是“垄头”的意思,本指田地中间略高出、当作分界的小路,这里指大庾岭,因为大庾岭也是一个南北的分界线。
试翻译如下:
十月南飞的大雁,传说到大庚岭就要折回了。我走到这里却还是不能停步,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呢?潮水初落江水平静,可是林子昏暗,有毒的瘴气还没有散。明天我再回头遥望我远远的家乡,应该看到这岭头的梅花。
赏析
先用一个对比,大雁至此折北方,自个却还要往南走,定了伤感、无奈的基调。“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又将这种伤感与无奈更深一层。潮已落,江水静,这是外界环境催促着往南走,可南方的危险却是巨大的,那要人命的瘴气浓得化不开。最后一联又将这种情绪再往上提了一层,是以自我安慰的语调来写的,“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望乡看到陇头梅,这远在家乡的旅途中之梅花都让人感到亲切,可大庾岭隔着,却望不到家乡了。这一种自我安慰,更衬托思乡的情感、离乡的伤感之刺心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