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今天走出旖旎的田园山水,去看浩瀚的边塞风光。

盛唐开疆拓土,与周边少数民族接触较多,这为边塞诗提供了广阔的生长天地。盛唐边塞诗是体现盛唐气象的一个重要诗种,边塞诗既有个人情感,又有家国情怀,既有征战的惨烈,又有民族融合的气度,既有戍卒的奋发斗志,又有将军的战略眼光。盛唐诗人几乎都涉猎边塞诗,但以边塞诗出名主要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今天抄一首高适的七绝。

塞上听吹笛

作者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其实就是通感修辞的运用。

试翻译如下

边塞地区的雪化了,牧马归来吃草,月明时候戍楼间响起羌笛声。试问一声,这“梅花”落在何处?呀,它被风吹了一夜遍布关山。

赏析

极短篇幅中显出大境界,这是高适作为一个战略家广阔胸襟的体现。

“雪净胡天牧马还”,先写了一个和平安宁的边塞,接着又用“月明”强化这一感觉,点出描写对象笛声来。后面两句是重点,将笛声从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感受(这是通感的修辞),同时又用“梅花落”这个语码,点出离情。然后又将视觉形象中虚的梅花按实景来写,“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的形象又是怎样的呢?耐寒不屈,品质高洁,从而将边塞将士都赞颂了。

边塞少有的安宁之景中引出笛声,笛声勾起怀乡情绪,怀乡情绪弥漫却被诗人赋予梅花的形象,又将怀乡情绪转化为坚守边塞的豪情。这是这首诗的脉络和结构。

这样的结构充满了张力,也更动人,也更能显示豪情。前一段疫情中,武汉一年轻的新冠肺炎患者临死前留下遗书,前一句是说将遗体捐献,作研究新冠病毒用,后一句惦记老婆,问了一句:“我老婆呢?”结果某报只报道了前面一句,却没有报道后面一句,让一些人抓住把柄,谣啄不已。其实这两句同时报道了更动人,逝者牵挂的不只是大的国家、人类,愿意为之贡献,更牵挂家人,怀着深深的眷恋。看看高适这首诗,就明白某报的报道是多么地差劲。怀乡却坚守,更能表现坚守的伟大;眷恋家人却义无反顾地捐献遗体,为人类抗疫尽一分力,更是对家人之爱的升华,也越能见这个平凡人的伟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