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今天看一下卢照邻的代表作《长安古意》,这首诗很长,就不全抄了,抄出其中一部分赏析,略讲一下唐代古风的发展。
长安古意之片断
作者 卢照邻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试翻译如下
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像比目鱼一样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我不羡慕神仙只愿意作个鸳鸯。比目鱼和鸳鸯才真是让人羡慕,他们成双结对来来去去,你们谁也看不见。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试翻译如下
专权的人自以为是英雄豪杰,骑着宝马良驹在春风中驰骋(青虬、紫燕,均指好马。屈原《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虬:本指无角龙,这里借指良马。紫燕,骏马名,称“紫燕骝”。如李白《天马歌》:“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妓女自认为可以永远地唱歌跳舞蹈,自认为自己的富贵超过五公(五公,汉代的五个权贵)。好季节的风物与风光不等待人,桑田变碧海只是一会儿的事情。昔日的金阶白玉堂豪华府第,如今只见几棵青松矗在那里。
赏析
选这两段,前面一段是写豪门家里歌女的心声,后面是写王公贵族以及妓馆娼家恣意狂欢,不知繁华须臾、好景不常。
这首词总的来说是借汉代长安之名,写唐代长安的盛况。先选取宫室、车马以及富丽的装饰和豪门中歌儿舞女的妖娆情态,写出白天帝室王公竞争豪奢的生活。然后转入夜间娼家的描写,将市井中荡子、杀手、侠客、官吏都纳入到妓馆中来写。接着写将相权贵争权夺利、互不相让。将长安盛况写到极致之后,却一盆冷水泼下,发出人事沧桑的感叹。初唐文人都见闻过不久前隋朝的瞬间盛衰兴亡,对繁华有一种天生的思索与警觉。结尾以杨雄空愁著书与长安骄奢生活相对照,寄托作者寂寥愤慨以及追求不朽声名的人生观。
明代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胡应麟评价这首诗:“抑扬起伏,悉谐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綮。……七言长体,极于此矣!”这是站在诗歌发展史上对卢照邻这首诗的评价。
唐代发展古体诗,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要求古风入律,高适、王维等是这一派,就是要求篇中各句都是律句,或准律句,出句与对句的平仄是完全对立的;四句一换韵,每段都像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仄声韵要与平声韵交替;大量使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李白、杜甫、韩愈等是另一派,主张不入律,这样才显得古拙。杜甫甚至不用一个对仗写了《岁晏行》,岑参《白雪歌》也只用一个对仗。
卢照邻这首诗显然受当时齐梁宫体声律方面的影响(他那时还没有律诗),不自觉地将声律美纳入到其诗中,有意地将平声韵与仄声韵相交替,更多地使用对仗,追求声律美。这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