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论嘲讽
嘲讽一词,宋代苏轼的《送李公恕》就用过:“酒酣箕坐语惊众,杂以嘲讽穷《诗》《骚》”。嘲讽,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他人进行挖苦,歧视他人,恶意践踏他人人格和侮辱他人尊严,属于不道德的行为;另一种是秉持公道,对生活中的一些假、丑、恶现象进行鞭笞的行为,是正义之举。
先论其一。那些动辄就或明或暗地嘲讽他人的是非之人,终归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毁形象,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就像席勒说的那样,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嘲讽他人者,亦会被他人嘲讽。
其实,人生在世,遭遇嘲讽在所难免。韩信未发迹前曾遇嘲讽并受到胯下之辱;司马迁曾因“宫刑”承受了奇辱和与之而来的嘲讽;爱因斯坦刚上小学时沉默寡言,被同学嘲讽为“笨蛋”,老师也不待见他。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未在意世俗的偏见和嘲讽,悄悄努力拼搏,暗暗力争上游,最终,韩信成为了“初汉三杰”之一,司马迁以《史记》赢得了“史圣”的尊号,而爱因斯坦更是以“相对论”而闻名于世!
这种嘲讽,不外乎源自两大方面:一,自己的出色方面;其二,自己的不足方面。前者,自然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人就是见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看到他人优秀的方面,以一种“酸葡萄”心理,以多种方式进行挖苦嘲讽;后者,则是以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见到对方不如自己的一面时,就会鄙视说风凉话,冷嘲热讽……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优秀。慢慢地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往往反而能尊重他人,而不是去嘲讽他人的短处。因为“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个人总不会一无是处,人家也定有他人难以企及的闪光点。况且,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时间的长河里,盛者转衰,弱者转强的情况屡见不鲜,事情往哪个方向发展有时很难料定。
我们遭遇嘲讽时不必畏惧,切勿一蹶不振,甚至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面对嘲讽时,若能从中自警自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如此,迟早会给那些曾嘲讽过自己的人当头一棒,颠覆他们的成见!
再说第二种嘲讽。当年,在那特殊时期,鲁迅以睿智的思想、犀利的文笔,对社会上的诸多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这为麻木不仁者注射了“清醒剂”。倘能像鲁迅先生那样,抱持着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对“假丑恶”的现象给予嘲讽,警醒世人,那倒是应该予以肯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