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 | 非常实用:王羲之行书技巧7法33式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教程 | 非常实用:王羲之行书技巧7法33式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已置身于新的历史层面上。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擫,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直下”。
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抒。唐代张怀瓘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王羲之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对钟繇隶书“损益”、“运用”,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
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就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十七帖》、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集字作品有《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金刚经》、《千字文》等。王羲之用笔飘逸潇洒,天真遒劲,变化丰富,给人以眼花缭乱、移步换形、风云莫测的感觉,总结起来共有7法41式。即:1、横法5种。2、竖法4种。3、撇法4种。4、捺法4种。5、点法5种。6、钩法5种。7、折法6种。
总体来讲,在临摹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点画要有力度。初学要沉着劲挺,骨力十足,用笔如刀,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但沉着并非用蛮力重按,而是举重若轻。
2、线条要有质感。也就是要有立体感,必须中锋行笔,常令笔尖在点画中行。
3、牵丝要自然。点画间的牵丝与折搭,一任气势自然,要分清虚实和粗细,但不宜过多,过多则乱,反而阻滞,流于俗气。
4、快慢有变化。就是说要有节奏,不能一成不变,有快有慢才是节奏,如同音乐有高低快慢不同的旋律,才能形成美妙的音乐。
1、横法5种
2、竖法4种
3、撇法4种
4、捺法4种
5、点法5种
6、钩法5种
7、折法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