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家乡味道
这几天一起吃饭的一桌子人来自四个省份。
山东滴、吉林的、辽宁的、江苏的。
这一桌人凑一起,对于做饭的人来说真是一种
挑战。因为你无论怎么做,都会听到一句:这
个菜我们那里会怎么做。然后,主厨会盯着盘子里剩菜多少来判断,这个菜是否符合“他们那里”的口味。
那天做的红烧河鱼。看得出是静心烹制。鱼是朋友自己钓的,新鲜。吃饭时,辽宁的老师说:我们那里做这个鱼都用啤酒,五花肉。
这个符合我的做法。我是山东人,但我不敢代表山东人说话。因为当年我在山东荣成做鱼时,很多朋友表示她们也跟我不一个做法。我只能代表我娘,我从小见我娘就这么做鱼。并且觉得我娘做的鱼最好吃。
江苏的朋友说这是当地做法。并且,还因为顾及北方人的口味没有加太多糖。想来也是,我来泰州这些次,这可是个包子馅都加糖的地方呢。
我曾经无数次显摆的韭菜奤饼。在江苏泰州并没有惊艳到哪一个。甚至,这个奤饼在当地人眼里跟吃个包子没啥区别。他们抓起奤饼,无从下口。用筷子夹着,几口就把奤饼撕扯得乱七八糟。只有儿媳妇吃法正宗,两边一圈,成桶状。看她大快朵颐,我心甚是安慰。
韭菜奤饼是山东昌邑的叫法。出了昌邑叫什么我还真不清楚。我娘做奤饼都是用鏊子,个头大,皮子薄。我在荣成吃的叫韭菜盒子。巴掌大,皮子厚。在锅里容易翻动,吃起来味道还好,只是我吃不了厚皮。总觉得厚皮不好熟,咬一口满嘴面,不见馅子。
吉林的王老师,夹起我的韭菜奤饼。推了推眼镜。深情地说:我家做韭菜盒子都小。比这个小多了!
王老师见哪个菜也会说他家怎么做。
其实他说来说去,也是围绕着东北菜说话。
尽管面对着花样多多的南方菜,他心里惦记的还是地三鲜、酸菜猪肉粉条、肉渣炖白菜……
北方菜到了南方,不是菜水土不服,是做菜的人水土不服。原来地道的北方做法,到南方人那里,会加糖、会不加酱油、会把花生油变成菜籽油……
八月十五还早,饭桌上的人逐渐少了。其实早几天都在说自己的归期。想必不光是每逢佳节,思乡心切。胃也不会撒谎,想吃的那一口一定不在异乡,而是在推门而入的那一刻,热气腾腾里家的味道。
儿子微信说想吃韭菜奤饼。怕我麻烦,语气里还有点不好意思。真不懂为娘的心思,偌大的江苏,他才是林妈妈私房菜最忠实的粉丝,也是我最在意的粉丝啊!
(图片选自网络)
(还在泰州,今晚回北京。这几次都用的手机编辑。电脑不方便躺着写字,但是不写又觉得心里痒痒,也会想念你们。身体一直在路上,❤心却始终在家乡。
早安亲爱的每一位!
如果喜欢我,请点击题目下面的蓝色字体“时光如棉”关注我吧。或者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