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电影《家》:一次跨越式的体验创新
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家》是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乃《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曾被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前几年,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专业的师生将其改编成舞台音乐剧,并演出了很多很多场次,取得了业内外不错的口碑反馈。今年他们又在音乐剧的基础上跨越式地创新出了音乐剧电影《家》。这部由中央戏剧学院出品,刘红梅执导,何弘宇、李梦珂、田依凡、李京旭等主演的电影于6月15日在内陆上映,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完全不同的观影体验。
虽然巴金的小说原著曾被改编成话剧、舞剧、故事片、电视剧等多种形式,但这款音乐剧电影版的《家》却是别具一格、独一无二的。这版《家》既不是歌舞片,也不是音乐剧版《家》的简单录播。它是用电影的镜头、剪辑、配乐方式,独特地还原了音乐剧版。这种体验,之前囤儿从未有过。影片由中戏与黄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摄制。中戏师生保证了内容创作的专业性,黄海电影则提供了将音乐剧电影化的经验。
片中的演员完全是按照音乐剧的流程来演出的。也就是说,他们拿出的是被几十场现场演出检验过的表演,无论情绪、动作、走位、互动都精准异常。镜头则并非人们看音乐剧时的固定远观,而是使用了电影常见的景别、构图。在特写镜头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演员对情绪的诠释,在全景镜头里,我们也可以看到“闹新娘”时十几名演员的欢腾。一定意义上,导演刘红梅用镜头的变化弥补了我们看音乐剧常常会错失细节的遗憾。由于有了后期剪辑,本片也能够给出音乐剧完全无法实现的特效镜头,比如两个镜头的叠加、转场,有效地把氛围推得更高。
本片由巴金之女李小林女士担任文学顾问,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巴金原著的精髓,在艺术性、社会性、文学性、思想性上都达到了标杆级的水准,对当下观众理解原著的深刻内涵很有帮助。由于中戏的音乐剧版有6年的不断打磨,舞台设计、配乐、唱词、舞蹈、人物造型等也都把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完成了有机融合。片中的歌曲不仅抒发角色的心境,就算是单独聆听也是极悦耳哒。同样,片中的舞蹈既有叙事功能,又有很高的专业难度和视觉美感。
影片看下来囤儿发现,巴金的《家》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有跨越时代的欣赏价值。经过中戏师生的努力,本片从叙事和演员的颜值上来讲,即便对飚偶像剧也能有过之而无不及。觉新、觉慧、觉民三兄弟各自爱情的凄美虐心也很容易让年轻观众动容。这使得电影的卖相极佳。中央戏剧学院的师生为音乐剧电影化做出的这一次跨越性尝试非常成功,必将很大程度地推动中国电影类型上的多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