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小暑 三阳化土

2020年7月6日(农历庚子五月十六)23点14分,太阳到达黄经105°,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小暑之后的半个月便是大暑,将进入五运六气的下半年,也是四之气的开始。《黄帝内經》对于庚子年大暑至秋分两个月的气候论述道:「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

庚子年四之气不利于人的脾胃系统。脾胃为肺之母,脾胃失常会导致肺的免疫力下降,使人易患畏寒或者怕热的感冒。这种气候对于「新冠」疫情期间的全世界民众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过好小暑至大暑半个月,为四之气打下良好基础十分重要。

小暑仍处于三之气。《黄帝内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讲庚子年三之气时说:「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利弊是一非二。小暑之后的「大火行」气候如同双刃剑,既可以伤人,也可以养人。三之气「金运太过的中运」,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阴君火」,三运的客运「太角」。太过的金、木、火相搏,可以伤人,人如果未能避免,会出现心脑为主的梗症。但是,如果以柔克刚,养阴敛阳,可以借天力助人力,「三阳化土」,增强人的免疫力。

避免梗症

三之气的最后半个月,客运仍然是三运「太角」,使得肝气太过旺盛,如遇血管阻塞,可能引起心梗或者脑梗。预防的办法是忌辣味,忌酒,忌怒,忌饮食过饱,忌太过疲劳,等等,尽量避免极端气候下的急症发生。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笔者的《庚子夏至  一年阴之始》。

大弊大利

当下时空阳气太过,对于人既是大弊,也是大利。

1

身心的阳气如果不能转化为阴,则成「火气」,日积月累成为「热邪」,伤及脏腑,引发百病。
2

阳盛时空,收纳5两,已过1斤。所以,小暑到大暑的时空下,时令养生以养阴敛阳为主,重点在于「酉初」。

「医」最早下面是「巫」字的「毉」,随着「祝由」术难以寻觅,演化为下面是「酉」字的「醫」。这也告诉世人另外一个道理:「十一脏腑之精华归于肾」,酉时即为收关之际,阳气收进即是力,故「肾为作强之官」。酉初养阴可以「三阳化土」。

三阳化土

1

脏腑与藏府

《黄帝内經》将脏腑称之为「藏府」。这是因为随着汉字的演化,涉及人体器官的字,往往以「月」为部首。例如:肝、胆、(大小)肠、肾、膀胱,等等。去除「月」字,即是古时对于特定的器官广义上的理解。

(1) 脏与藏
「藏」,是一个多音字,读作cáng或zàng。

读cáng时,意为隐藏、潜匿;读zàng时,意为储藏珍贵物品的地方。在本文里藏读为zàng。

(2) 腑与府

府,权力机关办公之地,如古时的官府。

2

阳时养阳

(1) 三阳经

人的阳经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

一是「太阳经」旺,分为未时「手太阳小肠经」旺,申时「足太阳膀胱经」旺。

二是「阳明经」旺,分为卯时「手阳明大肠经」旺,辰时「足阳明胃经」旺。

三是「少阳经」旺,分为亥时「手少阳三焦经」旺,子时「足少阳胆经」旺。

(2) 三阳通府

阳经通府。阳经旺时与天相应。《黄帝内經》讲:万物的根本在天上,枝叶在大地上,大地悬浮在大气中。

阳经旺时,分别接收自然界的阳气。自然界的阳气化为身心之阳气,气化人体,包括消化吸收,调节水之清浊,乃至《黄帝内經》讲的「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等等,可以清除人体细微之处的垃圾,令人头目明亮,身轻气爽,令诸病渐渐消逝。

可是,因为许多人不知道《黄帝内經》大药在天的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垃圾堆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多病早亡。

明白了上述道理,在阳经旺时,尽量不饮食干扰阳气运行。如果太渴,饮一两口热水,含在口中,引下粘涎,徐徐咽下;若有气虚,可以口含人参,日限3克之内。如此「三阳化土」,令肉气畅通,使得以「肉」为基的身心万象更新。

(3) 脾主肉属土

脾属土,主运化。「运」是指营运转输,「化」为消化吸收。脾可以将水谷化为精微,转输至全身各部。

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

脾主升清。升指上升和输布功能;清指提取精微物质功能。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稳定的作用。

3

阴时养阴

(1) 三阴经

三阴经分为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

一是「太阴经」旺,分为寅时「手太阴肺经」旺,巳时「足太阴脾经」旺。

二是「少阴经」旺,分为午时「手少阴心经」旺,酉时「足少阴肾经」旺。

三是「厥阴经」旺,分为戌时「手厥阴心包经」旺,丑时「足厥阴肝经」旺。

(2) 三阴归藏

如果说「三阳」在时空中获取能量,「三阴经」旺时则转化为身心质量。这是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智慧,通过上古时期的《黄帝内經》告诉炎黄子孙的道理。

阴经旺时充分养阴,通过饮食满足人体实际需要。之前充足的阳气可以有力地气化食物与水,濡养五藏。

迎接溽暑

宋代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至今常被引用,在于它阐述了一个哲理:真理即在当下,在身边,在每个人的心里。

可是,喧嚣的世界往往令人心迷,不知所措。当灯火渐息,本心渐渐归于平静,人们突然发现:日思夜想的真理即在眼前,从未走远。

在回归中華优秀文化的新时代,静心践行《黄帝内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聖之教已经等待我们至少一万年了。

学习《黄帝内經》27年,瞬间领悟「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这句话,才不过两个月。我与学生千余人恭敬照做,无不受益:臃肿消失,身轻气爽,头目明亮,回归欢喜。

我如同「快递小哥」,接了单子就应该及时送达需要的人,于是便有了这篇与以往稍带别样的节气养生文章。

但愿这篇文章益于时令养生人,三阳化土,强健身心,去面对半个月之后长达两个月的「民病寒热」的「溽暑」气候,共克时艰。

附:子午流注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 

注: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准,各地根据当地经度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来计算时差,可以在百度查阅《真太阳时算法与中国主要城市查询》作为参考。

———— / END / ————

文字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