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丨微展厅·2017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城市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来源:全信息艺术设计

—— 前言 ——

“ 也许我们的橱窗设计不能立刻转化为商业应用 但是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它可以引领橱窗设计的前沿。通过艺术的手段, 用体验设计的方法,吸引您的注意力,是我们的目标。”

—— 指导教师 ——

马浚诚 / 胡雪琴 / 张岩 / 金炜 / 孙鸥 / 王镭 / 李嘉豪

—— 毕业生作品 ——

谭  钦

「 起源 」

作者通过AR技术与生物化石与雕塑的制作,使得存在于苗族传说中的生物“复活”,能够让人们关注到这些即将消逝文化的同时,也深入思考现代文化的发展脉络。

苗族蜡染纹样的创作是一种精神起源,远古生物化石的生成是一种生命起源,将这种精神观念再推回到远古时代从而实现跨时空的交流,从一个生命的起源走到一个精神的起源,再继续,这或许会是未来的一个新起点,新的起源再次循环......

王  卿

「 美的历程 」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西方艺术史对从艺者而言意义非凡。我的作品就是将西方艺术史从书本中再现到画布之上,整体描绘了从艺术的起源到现代艺术之前这段历史,用传统绘画的形式来传达这些信息。

王  睿

「 闺 」

“走进民国闺房中,有一张摊开的报纸摆在老桌上。”墙上的钟表停留在固定的时间点,时间无法倒转,但历史留下的痕迹却是抹不掉的,往事可追忆,今昔犹可待。如简介中所写的,我通过一个民国场景带观众回到民国时期感受当时的人与事,感受在特定环境下的女性生活方式,从而引发一个当今社会女性该如何生活的思考。

王衍玮

「 傩韵 」

中国的艺术珍品,尤其是这些隐藏在边角的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理应受到发觉与保护,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日益深入,传统手工艺遭到了严重的冲击,民间工艺美术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成批复制,也使民间工艺品的艺术价值难以得到体现。这不得不说这对此产业的发展是相当的不利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工艺美术重新改造与市场接轨。

赵冰洁

「 虫二 」

“虫二”来自“风月无边”这个典故,形容山水秀丽的景色,是作品的视觉内容,结合传统刺绣展现。如今,大部分传统刺绣的作品受到了画面视觉形象单一拘谨的束缚,加之现代机器刺绣和新潮绣法大行其道,一针一线的传统刺绣落得窘境。所以我的作品利用了水墨晕染的元素结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与传统刺绣进行融合、互补。希望能让大家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传统刺绣艺术的魅力和超越时代的审美价值。

孙天骄

「 束 」

当自我追求与大众价值观产生冲突时,你将何去何从。你永远知道被要求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有决策都是为了迎合主流价值观。你是否挣脱了这种束缚。

刘瑶瑶

「 卵生人 」

“悠悠芦笙曲,漫漫起源史”。苗族,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千百年来以稻作为生 ,深居隐林,却又创造了神秘而又辉煌的 文明。如此传奇的民族,究竟是如何诞生 的?他们为何世代以枫木和蝴蝶作为最神 圣的图腾,又为何认为自己的祖先是“蝴蝶妈妈”?“十二颗蛋”的传说又是怎样的?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苗族古歌》说起。而我的作品,就是希望借助现代影像与装置的形式,将其重新演绎表现出来 ,希望把这个神秘而有趣的故事与更多人分享。 

石  宁

「 冷餐 」

“冷餐”作为一种形式与本质背离的社会性模态,对符号化城市中当代人的快餐式交往方式及其过程中自我与身份的分离状态进行呈现和探讨。试图运用综合材料、数字影像、场景噪音以及人脸采集技术共同构建一个自发性的荒诞式互动体验场景,使观者可以融入其中并与自身进行交流。

刘  蓓

「 昼梦 」

梦是一种主体经验,通常是非自愿的。这种看似没有逻辑联系的画面,实际上每一个梦境里的事物及场景都是自我的对话,并有自己内心的情绪反应。我将自己的梦境元素提炼出来并加以场景构成画面,做成动态演绎,加上背景音乐强调气氛和情绪,也希望通过画面的传答给其他人带来心灵上的同等感受。

刘  向

「 THEMIS 」

手工的情感和温度,是否可以在工业产品中回归一点。

戴华旬

「 胶囊城市 」

胶囊外壳包裹着城市,透明的外壳既是保护着城市,又是隔绝了这小小的城市与外界的联系。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样式和机械元素相结合,把我心目中一个梦幻的乌托邦表现出来。

陈盈宇

「 童年的时空隧道 」

童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段美好时光。感受童年,体验童年,再次唤醒童年,重回天真岁月是在当下这个繁杂社会中不可缺的。现在孩子们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我希望用视觉听觉上的小回忆唤醒那些沉睡在人们心底的童年的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