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音: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山海之音: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文/大象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十分优秀的文化典籍,记录了上古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奇书展示了生机盎然的自然生态画面,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弦外之音——绿色发展主题: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山海经》中描述的地理环境经后人实地勘察,有许多与现在是相一致的。比如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山海经》记载的山系河流走向、山与山距离、动植物种类等完全吻合。《山海经》记录有许多超乎想象的奇禽异兽、奇草珍木,至今仍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一些物种。

比如,“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就是今天的犀牛;“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说的就是今天的犰狳;“当康”就是疣猪,“驩头”就是企鹅,“水马”就是斑马,“狡”就是斑点鬣狗;此外,书中还说到健步如飞的长臂猿、挖坑觅食的食蚁兽、学人说话的鹦鹉、人脸鱼身的水滴鱼……

这些动物今天还真实存活,但是,书中记录的动物大多已经灭绝,比如神奇瑞兽九尾狐、六足四翼的帝江鸟、长着一只眼的獾……我们已无法寻觅到它们的踪影。

联系到现实,我国的大熊猫、白鳍豚、黑颈鹤等二十多种珍稀动物和银杏、珙桐、桫椤等三百多种珍稀植物也濒临灭绝。如果我们今天再不好好保护生态环境,还会有更多的动植物在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消失。

读《山海经》,领略到许多河流湖泊、原始森林,许多山地丘壑富有黄金、铜铁、玉石、药材等物产,然而今天这些资源也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加珍惜,一味无节制开发,也是很快就面临枯竭。

读《山海经》,我们会醉心于许多美丽而神奇的植物。比如:祝余草,形状像韭菜却开着青色的花朵,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饥饿;迷穀树,形状像楮桃却呈现黑色的纹理,并且光华照耀四方,人佩带它在身上就不会迷失方向;白䓘树,形状像构树却是红色的纹理,枝干流出的汁液似漆,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饥饿,还可以解除忧愁,可以用它把玉石染得鲜红;萆荔草,形状像乌韭,但生长在石头上面,也攀缘树木而生长,人吃了它就能治愈心痛病;文茎树,结的果实像枣子,可以用来治疗耳聋……我们为远古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植物王国而无限神往,而为今生今世与它们无缘而无比遗憾。

环境遭到破坏,人类首当其冲就受到惩罚。病毒感染、雾霾笼罩、江河污染、水土流失、极端天气……这种种恶果都是因为人类欲望膨胀和不良活动——对环境资源的无度掠夺而造成的,给人类带来了难于愈合的伤痛。

今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还在人间蔓延……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环境。对于已经遭受破坏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像治疗伤口一样逐步把环境修复好。如今,我国在绿化治理沙漠、修复生态环境、消除雾霾污染,以及防控新冠状病毒疫情等方面,取得了举世数目的成就,让我们信心倍增。

我们已经形成共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才是我们生活的底色,我们要走的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生态环境永葆生机活力。

每个人都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当好生态文明人,在日常从爱惜食物、节约水电、低碳生活、保护野生动物等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山海经》是一座文化宝库,不仅蕴藏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智慧,还回响着萦耳不绝的警钟,让我们更加对自然生态环境怀有敬畏之心、珍爱之情。

大象,原名陆志峰,广西大新县人。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曾任相思湖文学社社长,相思湖作家群成员,广西作家学会会员、广西诗词学会会员、广西写作学会会员。网络签约作家。

更多阅读

落日

我的母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