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葛正浩先生的《解读古诗咏泰兴八景》之二
这里输入标题
这里输入标题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葛正浩先生曾与笔者各自考证、探研和共同整理而于本公号编发了《泰兴古城十景考》,受到了许多朋友的点赞、热评和支持。不久前,葛老大概看到了我在本公号又发了古贤诗咏泰兴十二景,亦发生了兴趣,遂对前八景诗作了解读详注,并陆续给我发来,期待我早日改写成散文。我很感慨于葛老,今将其注解之二发于此。
八景咏泰兴(二)
柴墟夕照
(1)草碧霜黄野烧红,负薪人散夕阳中。
(2)镇兵鼓动烟生柳,贾客帆收岸隐枫。
(3)稍喜桑榆留暮景,漫嗟萑苇入秋空。
(4)百年我亦东归鹤,诗梦犹怀老蜕翁。
【注解】:
柴墟,即今口岸镇。古泰兴县城所在地。古镇柴墟:高港口岸镇旧称,也就是宋史上岳飞江淮无险可守时,退保柴墟之地。这座历史文化名镇,从五代南唐(公元937年)建镇算起,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人文古迹。
1、斜阳照墟、万景黄染、秋风萧萧的古代柴墟江边:茫茫秋色中,残阳如血,野旷草黄,打柴、拾草的人们在沉沉暮色中踽踽归来。
2、驻兵生火做晚饭炊烟出现在江边,鼓声中,远处杨柳如烟似雾,白帆点点,波光粼粼江岸边的红枫若隐若现,商贾客船徐徐落下船帆靠岸商人的货船靠岸停歇在枫林边。
3、桑榆:(1)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2) 比喻晚年:桑榆晚景;《淮南子》:日西垂,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晚景喜人。
萑苇hun wi江边的两种芦类植物:。: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朱熹 集传:萑苇,即蒹葭(jin ji)(芦荻,芦苇)也。八月萑苇,萑苇:芦苇类植物。八月里收割,制造养蚕的用具,如蚕箔之类,以供第二年春天用。柴墟之名初起是因江边一带芦苇较多,每当傍晚时分,落日的余辉洒在江面,芦苇在秋风中輕輕摇动,一两只江鸥展翅飞翔。
4、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载:辽东人 丁令威 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后以化鹤喻脱离尘世仙去,即去世。
泰兴俗语蛇老蜕壳人老死。老蜕翁,即老人、老熟人,老到快蜕壳的年龄的人(褒义)。
倪蜕[清]本名羽,字振九,晚更名蜕,自号蜕翁,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家昆明。善画山水,仿王蒙。精书法,清健有别趣。工诗。读书滇省近华浦之西山,足迹不入城市,人亦以高士称之。 《阱砚田斋笔记、滇南书画录》陈范(1860~1913) 本名彝范,晚年更名蜕庵,字叔柔,号梦坡、退僧退翁,别号有梦通、忆云、锡畴、瑶天等,湖南衡山人。陈钟英仲子。是一位精通诗文、很有气节的清末报人,也是中国最早提出节制生育人口的人。陈彝(1827年-1896年),字六舟,号听轩,晚号蜕翁,江苏省仪征县人。谥文恪。曾担内阁学士,后兼礼部侍郎。有《家书》、《奏议》、《谈异》、《抱瓮庐诗文存》等著作传世。
【试译:】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江边上,原本白色的云朵浮动在四野湛蓝的天空,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秋霜下在碧绿的草尖上洒下了一层黄色的光芒,打柴拾草的人四散归家,人体的轮廓带着金光。鼓声乍起,操练的士兵们嘎然收队,细柳丛中飘来阵阵炊烟和饭香。江中的商船已落帆靠岸。隐入枫林中的港湾。大江上只剩下点点渔舟,满载返航。远远望去,呈现一幅古渡归帆之景,且其壮观尤胜之。诗人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夕阳照射的,江滩。碧草绿树沐浴着金光,芦苇摇曵,驻兵收队、居民暮归,江船落帆、星星点点。由景生情,此情此景,堪比《淮南子》中的桑榆晚景:“七月流火、八月萑苇。秋风飒飒,芦苇茂盛,蚕箔之料足矣,望苇影凌空,喜农桑兴旺,又是一个丰收年。人生百年,终要仙去。能拥此佳境,亦可谓满足矣。诗画丛中忆旧游,常有春梦怀老翁。”尽管情景不尽相同。但乡音乡愁同样温馨。想到了百年之后,感叹人生的短暂。此时的柴墟江景,在诗人眼中有些类似晚唐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时所的感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忆古思今,感慨中华文明的博大、优美。自豪现在祖国的展翅腾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