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四幅挂屏的故事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作者严峻,为编者微友和老乡,江苏泰兴人,曾就职于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瓶片部,现为宿迁市应急管理局省厅派驻专家。作者擅长摄影,是中国石化摄影家协会会员,扬州市摄影俱乐部会员,仪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亦是仪征户外运动协会会员。摄影的同时,严峻还好文喜读善写。本文所写四幅挂屏的故事,真实感人,其内涵元素多多,颇值一读。

一则四幅挂屏的故事

严峻

大伏天,在老家泰兴都有晒伏的习惯。近期忙于搬家,将老家拆迁时保留下的旧物放在楼下的储藏室内。夫人突然想起,提醒我检查一下,别让刺绣挂屏受潮上霉了。
我将四帽挂屏拎到楼上,打开包装,发现这包装包得很严实。老家拆迁时,父亲亲手将这四幅屏面面相扣,用塑料布包扎好,亲口跟我说,这四幅屏有点历史纪念意义,老家的记忆,你把它带走吧,带到仪征去。
打开二十多年前的尘封的记忆,拆迁那时,我拎着这四幅屏从泰兴坐公共汽车到口岸,把这四幅屏寄放在口岸岳父家。若干年后,基本上把这事忘记了。十年前,老岳父患上白血病和阿尔默氏综合症,他提醒我四幅屏之事,让我把祖传的东西带回我家。于是这四幅屏我带到了扬州美琪的家里,放置于儿子的床肚下面,这一放又是近十年。前段时间,准备将扬州的房子处理了,搬家将东西搬到仪征我的家。老家的四幅屏终于回归到仪征。
老家拆迁时唯一留下的旧物,据我妈说,这是我外婆结婚那年代购置的刺绣陪嫁。文革时期被红卫兵视为四旧之物。学中文的父亲用绢布手书了四句主席的诗句,得以保存至今。四句诗文的书迹也是父亲唯一留下的墨宝。
湖北书法家裴建丹点评:你父亲的行书写的很俊朗,骨力通达,有二王遗风。
这四幅挂屏与书法家陈仲明老师收藏保存的大圆门床,都是泰兴西门晚清举人周绍西家的。周家,原住西门戴家巷附近,原来人民医院宿舍区是周家大院。周家,与我外婆戴家是邻居,同住泰兴镇西门戴家巷,两家有过交往。小时候听我外婆说我家的方凳、椅子、大床、四幅屏都是周家变卖的,据说有的方凳都是红木的。后来泰兴折迁,这些东西也没有带出来。唯一带出来的就是四幅挂屏。
四幅屏,从晚清举人家流转到平常市民家,从一个旧时代的大户人家的旧物到父亲手书主席诗句赋予新的寓意,从两位父亲的亲手相传到我的珍藏。它见证过旧社会的没落,见证过时代的变迁,见证过新家庭的幸福,见证过文化革命的冲动,见证过父亲的睿智担当,也见证过改革开放的大拆迁。它承载过历史,延续着家风!
睹物思人,恍若真人再现。
刺绣如诗,与字相得益彰!
得一传家宝物,有段历史故事,定当好好珍藏!

有你需要的内容

来自延令的凡人传奇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