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宋词(一)
晏几道《鹧鸪天》名句别解
——读“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臧克家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是宋代著名词人,他的不少作品,为历代所传诵,其中最杰出的要数这首《鹧鸪天》了。这首词,写爱情,炽热灼人;写心里,深切动人。字句美妙,音调铿锵,令人爱不停口,百读常新。其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又是名篇里名句,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诗意葱茏的灵境,色彩缤纷的画苑。女主角曼舞狂歌,充满了热情的浪漫情调;她那袅娜神态,她那撩人的歌声,即使没喝酒,男主人公也会为之“醉颜红”了。心相印,情交通。天下有情人,怎能不与这一双情侣共鸣而心倾?
这传神的两句,吟诵起来,便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它浓艳的气氛中,不论视觉还是听觉上,都得到了十分酣畅的美感享受。可是,在具体赏析它的时候,却难免会发生一种美好的事物,直觉地感到它妙不可言,到了要你说出个所以然来时,就难于出口了。
关于这两个名句,我看到过好几种不同的欣赏。第一句,有的照字面作了解释:在楼上中心,一直舞到杨柳梢头的月亮看看偏西了。还有的说:杨柳,带有舞人柔曼腰肢的意思。关于后一句,也是众说纷纭。有的释为扇子上面画着桃花;有的则说,扇面上写着各种曲调的名字。把“扇子”作为歌唱时的道具,看法大致是一致的。而“风”呢,当然是从扇子底下来的了。
我,好几年来,在孤灯照人,僻巷独步之时,便情不自禁地以饱满诗情,扯起特别腔调,吟诵起这两句来。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为了体会其中意,品味其中情,我一想又想,再思三思。我不敢说别人的说法对还是不对,但个人独辟了一个欣赏境界。这,我也不敢说,是否符合当时的情与景,只是,别立一格罢了。
歌舞场所,我想象不在楼上,而是在楼下庭院中。小山(晏几道号小山)之父叔同(晏殊字叔同),在宋仁宗时代做过宰相,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了,我想,他的楼台座座,会仍在的。我们的词人与他热恋中的,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那位歌女,一同欢饮,她殷勤劝酒,酒入情肠成为兴奋剂,于是,这一双情侣在明月之夜,乘兴来到绿柳红花的庭院之中,她用舞姿表达狂欢之情,跳呀,跳呀,兴酣无尽,直跳到身旁柳梢头的月亮渐渐西沉了,仍兴犹未足。在旁边的桃花树下,煽动着彩扇,把无声的情思酣畅淋漓地唱了出来。所谓的“扇底风”,也是来自桃花树间的。从字句的对仗上看,“舞低杨柳”是对“歌尽桃花”的,这应是实景。“楼心月”是对“扇底风”的。我的这个设想,是不是诗意更浓一些?如果把“楼心”看作歌舞的场所,与情人们心胸旷阔的精神世界对照之下,是否太狭窄了一点?更何况,在楼上如何看到楼下或楼外的杨柳、知道月亮渐渐西沉了呢?
诗无达诂,词无达诂。读者,各自凭个人的心境,欣赏情趣与能力,拥有个人的想法与看法。这里边,没有谁是谁非的问题。即使起作者于地下,直接向他发问,她也不会说得清清楚楚的。我的这种设想,是酝酿已久,从再三琢磨中得出来的。
(摘自《名家讲宋词》中华书局出版——岁寒斋主辑)
(摘自《名家讲宋词》中华书局出版——岁寒斋主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