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风格流派
【花间词派】后蜀·赵崇祚编选晚唐、西蜀词人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牛嶠、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夐、孙光宪、魏成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十八家词作五百首为《花间集》所收词多咏女子生活与男女相思事情,以柔靡婉丽为主要风格,后世因称字为花间词派。
【南唐词派】南唐词派主要指南唐二主(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从时间上说,南唐词派的形成稍后于花间词派,在当时五代十国割据的历史条件下,二者之间并无承传关系。但南唐词派与花间词派又有相同处:其一,南唐词派总体上以亦“男女情事”为主要题材,在直接抒写内容上,南唐词派亦大体不出“伤春”、“秋思”和离情别绪;其二,在艺术风格上,南唐词派的总格调也是柔婉深约,蕴藉含蓄。其相异处则为南唐词派之眼界较大,感慨较深,风格亦有趋于纯任性灵者。
【婉约词派】词之分为“婉约”、“豪放”两大基本流派,起于明·张綖《诗馀图谱·凡例》后之“附识”:“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中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张綖对词作的“大略”划分,有助于在总体上把握词的两种最基本的风格倾向,故明代以后词学界广泛沿袭使用,其影响直至于今。宋代词人已有词须思致委婉、意蕴深长之观念。秦观、周邦彦为北宋婉约派词最有成就的词人;南宋婉约词之大家则为姜夔、吴文英,探其源头可上溯至五代十国花间派和南唐词派。婉约词以男女情事、伤春伤别为直接题材,以柔婉、缠绵的心绪为基本情结,而通过“情景交炼”的意境含蓄地表现耐人寻味的情思,并在其中融入微妙而又广泛的人生体验。婉约词伤感缠绵的情感基调及其迂回曲折的表现方式,有别于“言志”之诗。李清照等婉约词人坚持词乃“别是一家”,严分诗、词之界,而历代词人也大都奉“婉约”为正宗。
【豪放词派】宋词重要流派。北宋时期苏轼首先有意识地倡导豪放词风,“以诗为词”(陈师道《后山诗话》),把有悠久历史的诗的题材、立意融入词的写作,扩大词之单纯“言情”的范围。至南宋初辛弃疾为首,张元干、陆游、张孝祥、刘过等爱国词人为辅翼,形成颇具声势的豪放词派,其影响直至宋末。其后历代词人之豪放词虽未据词坛主流,但作为词的基本风格流派绵延相续,而与婉约词分庭抗礼。
【大晟词派】北宋末年词的流派。宋徽宗于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设置大晟府,周邦彦于正和六年被任命为大晟府提举。他们新制的曲调即大晟乐,依新曲调而填的词世称大晟词。从而形成以周邦彦为首的大晟词派。
【格律词派】北宋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词派和南宋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因深谙词之声韵,作词严守音律,并致力于创制新调,因此各有格律词派之称。
【风雅词派】南宋中后期的流派。姜夔等人非仅擅词笔,且精通音律,在词的体制上承袭北宋乐府流风,亦复参究周邦彦等人的技法、风格而有所变化发展,其风雅词派之影响及于清代。
【江西词派】①北宋前期词以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等为主体。二晏为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欧阳修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故称江西词派。②宋末元初词的流派。元初江西庐陵的书坊凤林书院刊有无名氏所编《名儒草堂诗余》(一名《续草堂诗余》),入选者多为江西人,尤以庐陵籍居多。
【云间词派】明末清初的词派,主要成员有陈子龙、李雯和宋徵璧、宋徵舆兄弟,以及夏完淳和宋存标、宋思王、宋泰渊等。云间词派标举南唐、北宋词旨,推尊南唐二主和周邦彦、李清照之词为典范,力求廓清明代中叶以来词学宗风之倾坠。(摘自《中国词学大辞典》有删节——岁寒斋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