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舔狗”就是真社交?错了,3招教你认清社交本质,建立有效人脉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成长菌
拉拉勾,邀请你置顶或星标我~
作者|Leah
来源|职场成长菌(ID:zhichangtime)
转载联系(微信ID:sicong633947)
01
热衷社交以为好友众多
却在求助时被“大佬”拒绝
这两天看《欢乐颂》,很是心疼剧中的樊胜美。在剧中,樊胜美曾在家庭遇到困难时向大佬求助,可都被大佬以“太忙,没时间”为由拒绝。这时候的樊胜美才发现,自己辛苦维护的关系原来如此脆弱。
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经历。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特热衷社交。一口气参加了3个学生社群,隔三差五就和社群里认识的朋友聚会,周末去校外做兼职,还会加几个微信。那时我通讯录就有好几百人,可真正遇到事了,身边却没一个人。
导员知道我热衷社交后,非但没有夸我,反而给了我一条让我记到现在的建议,他说:年轻人别把时间浪费在迎来送往上,有时间了多学习,多提升自己。
作为前辈,他大概见过太多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的年轻人。
几年过去,回看这句话,感慨颇多。
02
只有你有价值了
你的社交才有价值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加入某个微信群,第一时间看一下群里都有谁,发现居然有好几个行业的大佬,心里暗喜,终于可以和大佬做朋友了,好不容易加上好友,寒暄几句后,就不知道和对方聊什么了,从此,在ta的通讯录里「躺尸」。除了偶尔和朋友吹牛说自己认识谁谁谁,就再无交集。
为什么会这样?
你可能没有认清社交的本质,以为只要加上大佬微信,彼此就是朋友了。
心理学从本质上将社交划分为两种:“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
“共情社交”多发生在我们小时候,你们因为兴趣爱好相同结为好友,时刻黏在一起。比如,春游时你喜欢和扎着马尾、笑得很甜的小姐姐坐在一起;下课铃响起后,穿越人海,和闺蜜畅聊正在热播的《仙剑奇侠传》。
这部分社交,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
“功利社交”多发生在我们长大后,以价值为基础,交换信息和资源。比如,你参加了一个商业研讨会,获取了某些重要信息;下班后和同事聚餐联络感情。
功利性社交注重「交换效益」,即一段关系能带给ta多大利益,交换效益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交意愿,交换效益越大,个体交往意愿越强,反之,ta就越不愿意社交。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宁愿宅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和一群老朋友吃饭了。在对方眼里,和老朋友交往效益太低,与其赴会,不如在家宅着。
现在,让我们回到问题本身,思考一下为什么大佬没有理自己吧,是因为你长得不够美吗?好像大佬的朋友里也有相貌平平者;是因为你没郭德纲幽默,无法逗笑大佬?大佬平时看着挺严肃,笑不笑的好像也并不在意。好了,不卖关子了,真正的原因是:
你和对方相差太大,对方很清楚你这个人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可能给自己带来丝毫的利益,这段关系对你而言,价值巨大,对ta而言却是毫无交换效益,ta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这里,而不把时间、精力花在更能创造价值的事情上?
你没用的时候,认识谁都没用。
03
对等的关系叫互相提携
不对等的关系叫讨好巴结
前面聊了成年人社交本质,接下来,再来说说成年人社交前提。
1.成年人社交前提是彼此关系对等
这个对等不仅指社会地位、个人能力和拥有的社会资源,它还要看具体情况和个人评判标准。
比如你是一位百万富翁,喜欢听笑话,那么只要这人笑话讲得好,不论ta是乞丐、白领、还是小商贩,对你而言都是有价值的。
如果乞丐也同样渴望一个有钱的朋友,你们的关系就是“对等”的。
如果乞丐视金钱如粪土,那么即便你再有钱,对ta而言仍是无意义的,你们的关系就不对等。
而且,在彼此关系不对等时,一味讨好对方很可能遭到拒绝。
前文提到的樊胜美经历,让我们知道,大佬拒绝她的真正原因,不是没时间,而是:他们彼此关系不对等。
对等的关系是互相欣赏,不对等的关系是讨好巴结;对等的关系是互为贵人,不对等的关系是费力不讨好。
所以我们在社交前,请先想想你在对方心里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吧,如果衡量之后发现彼此关系不对等,你不能为ta提供价值,就缓缓吧。
2.高手提携后辈是在向人情账户里存钱
读到这儿,你或许会说:“有的人虽然现在混得不咋地,但仍能得到高人提携,他们关系也不对等呀。”
其实,它依然没有偏离成年人的社交本质—价值交换。高人看重ta未来的价值,他们的关系在未来会对等。
每个人都有人情账户,记录着每一笔人情往来。高人提携上进的后辈,就是在向人情账户里存钱,现在零存、以后整取。
成名前的萧红,是文坛一个边缘化小人物,而鲁迅则是成名已久的大佬。
有一次,萧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鲁迅写了一封信,附上了自己刚写好、还没投稿的作品《生死场》。没想到鲁迅看完作品后,被她的灵气和才华打动,立即回信给她。
之后,鲁迅出钱帮萧红出书,引她入文坛。
萧红也在每每提及此事时,都心怀感激。
鲁迅去世时,她专门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被后人评为缅怀鲁迅文章中最好的一篇。
萧红之所以能得到鲁迅的帮助,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确实写得好,受到了后者的赏识;另一方面,也和后者愿意提携后辈有关。
所以各位成名已久的前辈,在大步向前奔跑时,不妨多留意一下上进的后辈,并在对方需要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你们现在的付出,终会在未来得到回报。
04
如何才能优雅社交?
好了,说回到我们普通人,谁都想链接高手,谁都想拓展人脉。怎么做呢?
给你三种方法,从逻辑上看,它们属于递进关系,即:先让自己变得有用,再优化社交圈,最后扩大社交圈。
第一: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在与高手交往时,处于对等关系
什么是个人核心竞争力呢?
在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美国学者哈默尔(G.Hamel)看来,个人核心竞争力有四个标准,简单来说,就是:
① 价值性:你能创造成果;
② 稀缺性:只有少数人拥有这种能力;
③ 不可替代性:很少有人可以替代你,你创造的成果不可复制;
④ 难以模仿性:这是你特有的能力,别人很难模仿。
如何理解呢?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尤金·希金斯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凭借与阿莫斯·特维斯基对决策制定问题的研究,以心理学家身份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丹尼尔既懂心理学,又懂经济学,而且他还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非凡成就,让自己变得难以被模仿和替代。而这个难以被人模仿和替代的点,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杰克·韦尔奇在《商业的本质》一书中提到:
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非常”二字。
“非常”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你比大多数人都擅长,别人一想到这件事就会立刻想到你。
比如:在公司中,你做出的ppt页面精美绝伦,身边同事在制作ppt遇到困难时都会向你请教。那么,制作ppt就是你比大多数人都擅长的点,它就有可能发展为你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暂时还想不到自己擅长什么,就先低头干活吧。毕竟,任何领域的高手,在登上舞台前,都埋头苦干了许久。
第二:利用”邓巴理论“优化社交圈,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重要的人和事上
什么是“邓巴理论”呢?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了“邓巴理论”,即:
人类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精确和深入跟踪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
这是我们社交网络的基础。
由此可见,每个人的把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一定时间内跟踪交往的人也是有限的,因此,合理优化社交圈,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重要的人和事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优化社交圈呢?
跨文化研究专家戴愫老师结合邓巴理论,重新梳理并优化了社交圈,将朋友按一定方式划分为“命友”、“密友”和“好友”。关于戴愫老师的优化方法,我会用自己的话讲给你:
1.按关系亲疏和远近将人脉划分为“命友”、“密友”和“好友”
其中,命友5人,他们是我们的至交,我们对他们投入感情,不期待事业回报;
密友50人,他们有强烈吸引你的地方,可能是:他喜欢你、你们有相似的个性、他睿智且有专业能力。总之,你想和他们走得更近;
好友100人,你不希望自己只是对方通讯录上的一个名字,你希望彼此能增进了解,成为朋友。
2.按一定频率保持联系,互动建立深厚友谊
有事没事都要联系一下命友,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联系他”的动作;
和密友至少每周联系一次, 比如微信点赞,一起吃饭等;
和好友至少每月联络一次,过节和ta过生日时,一定要联系他。
3.见面后做笔记,跟踪对方动态
和朋友见面后做好笔记,记录会面情景,比如,你今天面基了一位做新媒体运营的朋友,回来之后,就可以简单记录下ta的职业、爱好以及最近困扰ta的问题,如果下次再见了,就要及时更新笔记。
另外,在优化人脉圈时,有两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① 人脉圈是动态的,可以根据你最近的需求变动,比如,你原来生活在上海,现在去了北京。这样,你就有更多机会认识北京当地的朋友,把他们选进你的人脉圈;
② 你要时刻保持灵敏度,留意那些有温度、见识高的朋友,将他们选进人脉圈,和他们成为至交,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第三:利人=利己,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为什么说利人=利己呢?
利人利己是一种做人哲学,一种双赢的人际关系模式,它以品格为基础,做到诚信、成熟、豁达。
有些人认为,利人则必损己,利己则必损人。于是,为了一己之利,便置他人利益于不顾,最后却往往落得一个损人害己、两败俱伤的下场。事实上,利己损人,虽有可能短期会获利,但长期来看,别人终会认清你的真面目;而利人利己,却能互惠双赢,扩大社交圈,长期共存。
徐小平说:
利他和利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应该把不计回报的帮助他人,变成自己的一种本能。所谓成功,就是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人的需求。利他的范围越大,就越接近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反之,想要在越大范围内成就自己,就越需要得到来自更多人的力量和认同。所以,利他精神发展到极致终究是成就自己。
那么,如何利人呢?
我们可以主动为朋友提供帮助。这里,帮助形式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顺手帮忙
特点是简单操作,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比如,你在朋友发表文章后,帮忙转发宣传;给正在学习ppt技能的朋友转发这方面的文章,为ta提供新认知。
2.提供特定帮助
特点是需要付出一定时间、精力。比如,打电话给一位处于职业困惑期的朋友,并为ta做出解答。
真正的社交,是你不断的给予,并且在之后,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让你和周围人变得越来越好。
05
结语
社交的前提是彼此关系对等,想认识高人,得到对方帮助,最好的方式就是:
第一: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在与高手交往时,处于对等关系;
第二:利用”邓巴理论“优化社交圈,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重要的人和事上;
第三:利人=利己,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长此以往,你就会发现,你的个人价值提升了,交到了一批高质量的朋友。
而这正好应了成年人的社交真相:你有价值了,你的社交才有价值!
参考资料:
戴愫《怎样成为人脉管理的高手》
作者:Leah,90后老阿姨,坐标上海。一个曾想仗剑走天涯的文科女,理性、有条理是我的标配,内里有颗敏感的心和有趣的灵魂。个人公众号“职场成长菌”(ID:zhichang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