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全息学解析

中和東亮

王阳明的哲学高度,至今无人企及、无人超越?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经千、万年,到王阳明处,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高度——巅峰状态的思想新高峰。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今以著名学案《南镇观花》为引子,轮廓性观摩一下王氏心学的核心秘密。

有一天,王阳明同一群门人学生、朋友外出郊游。路上,一位友人请教道,王老师,您一直给我们讲“心外无物”。您看这岩间花树,它自开自落,与我们何干?怎么能说是“心外无物”呢?

王老师说,未来之时,还看不见这树,“这花”与“你心”同归于静寂;当“你心”看到“这花”的时候,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您看这花是不是在你心中,也就是说:你的心之外是没有花的。

故事并不复杂,王阳明的讲解也很简单。可是,却难倒了一众学人。很不好理解啊!

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是一个高妙的哲学境界:

(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是整个宇宙的“心”的一个“全息碎片”。

就像全息照相底版上的“一个全息碎片”,可以近乎无差别(略显模糊)呈现“整个全息底版”所拍摄的事物一样。

宇宙的“心”,是一个完整的全息底版。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一个“全息底版”的碎片。全息底版——宇宙的心,是最明镜的;而全息底版碎片,也能够呈现宇宙。

(二)宇宙的心,涵摄一切;“吾心”即是“宇宙之心”;吾心即宇宙。

宇宙的心,像月亮。每一个人的心,就像长江黄河、鄱阳湖洞庭湖里的月亮。月映万川,每一个月亮都包含着全宇宙的信息。

为什么要天人合一?内容非常丰富。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任何一个心,要为全宇宙负起责任。因为宇宙的状态是“你心”所变现出来的。所谓:万事万物,唯心所造。相由心生,境由心生。

(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宇宙就在心中,一般如同暗夜,所有的万事万物,都像通电电流微弱的电灯泡,近乎微微不发光。

忽然,有一树花闯入心灵的窗口,“心”聚集、生发出关注的能量:一时,花的颜色,在心中明白起来。就像有一个“灯泡”在心中,电流骤然升高,明亮起来。

吾心即宇宙。生命一无所缺,身心虚空寂静、灵明通透。在“心镜”之外,没有一事一物;在“心灵”之中,万事万物的“道”、“理”全部都照见。

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人们所理解的:“你知道了,你就要做到。”这样的理解,太肤浅了!

(一)在“认知”之前,要先去“行动”。

没有知前之行,怎么会有行后之知。故而,不知也要勇敢行动,行而后知道。这是一种情形的“知行合一”。

(二)在“认知”之后,要:“悟后起修”——持续行动。

实践之前,就算是有所“认知”,也是肤浅之知。一旦行动之后,有了一些“比较深入的”认知,就要持续行动,边行动边调整。

(三)知行合一,知即是行。

认知是“身心”之一部分“心脑全息胚”的行动——认知,就是“行动”。单单机械重复的劳动,是一种“懒惰”——心脑的不勤快!

探索性的、试验性的“为知而做”的行动,本身就是:行动——是“认知性的行动”。这是一种情形的“知行合一”。

(四)行才是真正的知。

知道,知道却不去行动,就等于不知道。就算不知道,也可以试探性行动。

行而后“知”,一般说来,要比行前之知鲜活的多、丰富的多。因此,行动才是真正的“认知”,边行动边加深认知。不能苟且马虎从事,要时刻追求自我超越。

知了即是行动,而行动才是真正的“认知”。所谓“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即行即知。

致良知就是“格物致知”,这是王阳明的解读。革除心中“非物”、“非理”的妄念,使得身心归于“明白”、清净,这就是格物的功夫。格物在于:向内求。把生命里的“不干净”、不中庸剔而除之。

致良知,就是把身心性命中的良知良能发动起来!故而有了王阳明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正心

有善有恶意之动。……诚意

知善知恶是良知,……致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

悟。别不多叙。

(0)

相关推荐

  • 知行合一的改变

    关键词:改变 早起 知行合一 来自于痛苦的改变,或者是其他方式带来的在短时间内的改变,只在思想和精神层面,它会影响到我们的语言和行为,身体其实还没有反应过来跟上,所以真正能改变每天日常语言和行为的,还 ...

  • 怎样做到知行合一

    如何让自己更优秀,知行合一.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当下的我有三层理解. 行即自律 建立在当下知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做到行.懂了那么多道理,但在做过和做到之前,都不属于自己.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计 ...

  • 王阳明传习录学习1

    一.原文 问有所忿懥一条.先生曰:"忿懥几件,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耳.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 ...

  • 传习录,王阳明传习录在线阅读,简介

    作者:王阳明 朝代:明朝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 ...

  • 传习录,王阳明传习录在线阅读,简介、作者:王阳明

    传习录 作者:王阳明   朝代:明朝 字数:118919   人气:5278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 ...

  • 《道德经》全息学解析

    [编著]中和東亮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礩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析] (一)人的身心生命,跟宇宙自然是全 ...

  • 王阳明传习录译文白话文| 知行合一

    传习录译文 传习录之心即是理 徐爱录译文白话 卷上 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7年)八月,王阳明的门人薛侃刊刻<初刻传习录>于江西赣州.刊本内容包括正德七年至十三年的阳明先生语录,分&qu ...

  • 偶然性、必然性和自然性的全息学解析

    "接着讲"系列:先述而后作. 引题一: 我大学的自然辩证法哲学老师,他说:秋天,黄叶飘零.叶落,是必然:具体落在何处,这是偶然. 引题二: 哲学家"死老头子"如 ...

  • 王阳明《传习录》三十句名言,蕴含心学至上智慧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最经典的入门必读书,"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 ...

  • 王阳明《传习录》经典八句,道破心学本质!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一.不贵于无过,而贵 ...

  • 王阳明《传习录》经典16句,无障碍秒懂心学第一奇书!

    众所周知,王阳明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被誉为"真三不朽"者,其思想贡献尤其卓著,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影响超越明代而及于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