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教科书里寻常见,蒙童学诗处处闻。

杜甫实在名气太大,大到让每个中国人不假思索:满脑门阶级斗争,整天家忧国忧民,苦大仇深的干瘪老头。

诗圣的插图形象,直到读了冯至先生的《杜甫传》才幡然反转,重读杜甫诗、重走子美路,有如从旧课本中翻到了宝藏男孩,发现了那个光焰万丈却又烛火可亲的杜甫。

杜甫生来并不苦。生在“开元全盛日”的他,也曾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鲜衣少年;“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挂在嘴边,“读书破万卷”“敏捷诗千首”就是炫富的”明证”;年少的他看的是公孙大娘“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的剑器浑脱舞,听的是李龟年的“人间能得几回闻”,陪的是“痛饮狂歌空度日“的李太白,梦回唐朝不过如此。

杜甫这辈子真的很忙。

早年忙着云游,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徜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名山大川,羡慕”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的侠肝义胆,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昂文字。中间穿插忙着”溜边”宦海,奔走于”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一张老脸“强将笑语供主人”,感叹”拜迎官长心欲碎,鞭笞黎庶令人悲”。更多是忙着逃难,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落单时“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危急处“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脱虎口”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魂”。可正是这逃难之路造就了他的不朽诗名。

杜甫的逃难之旅堪称中国最早的公路片,一部真人版的《活着》,不必“二句三年强说愁“,而是”忆在潼关诗兴多“,目击成诗,若有神使之,遂下千秋之泪。

这路上有亲情,失散流离、再入家门,“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非至亲不能会,非亲见不能作。

这路上有良心,有”野狂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的悲壮,有“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暴戾,有”眼枯终见骨,天地终无情“的绝望,更有“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畅快,留下了民族苦难的诗卷图经。

这路上有坚贞,自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却道”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明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还忍不住嘱咐哥们”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为国为民,拳拳在心。

这路上有温暖,浣溪畔、草堂间,是杜甫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安稳让他”仰面贪看鸟”,“对酒满壶频”,细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写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柔风好雨,调皮地自嘲“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欣赏“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看尽国破山河、颠沛生活中的明丽春光。

这才是杜甫,一位不世出的巨匠,一座被误解的高山,一个三观正的读书人。人世间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好饭不怕晚。愿借着老人家金石之声、浩然之气的热乎劲,提醒自己在滔滔然天下皆是时仍知其不可而为之,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感谢杜甫,我们很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