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抽丝劲”
这里说的“盘架子”,不是般的盘架子。而是特指太极作为内家拳,其内功、气功、柔功、静功融为一体,并达到基本成熟程度时的盘架子。正像《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描述的那种神志与气势——“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所谓“对称”,《太极拳论》云“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反之亦然,有下即有上,有后则有前,有右则自左。如“意欲向上,即寓下意”;意欲向前,必先后去;意欲向左,必先也去。这是个力学原理。打过枪的人都知道,子弹发出之前,必先有个后座力。
“对称”部位,呈反方向对拔对拉,互为其根,就像以蚕茧取丝那样。蚕茧在热锅里为端,轴卷丝为另一端。卷轴的卷力,只限于把丝抽出来。却不可以拉出茧束,因为要利用茧束的座力,就这样操作,把蚕茧抽成丝线(这是儿时在农村看到的情况,大体印象)。还像草木发芽,束皙《补亡诗》“木以秋零,草以舂抽”。太极盘架子时体现“对称”理法的劲道。用“抽”这种具有韧性的缓慢劲、柔和劲来形容,非常贴切。下面举几个实例来讲
例一:十字手(上下)
成势时,意运丹田,底盘以下,以气下沉,直贯脚底,与地面接通,两脚似“植地生根”,底盘以上,以神提顶。在胸背俱开下侧重开胸,顺项贯顶。此时,身躯受沉劲和顶劲上下两个力的反向对称,拉得中松竖,呈整劲上下对称。在拔拉过程中,身躯就有一种抽长的感觉。同时,两脚左右分开,两侧对称,两手十字交于胸前,交相对称,手与脚上下相台。相合,也是种对称。
例二:野马分鬃右势(前后)
成势时,右脚屈膝半蹲。左腿伸直,呈右弓步,同时,右手从左下向右侧上展开,左手从后分开,用沉劲以称右手之势。此时,就体现出一种前后斜向抽拉的劲势。前后势整,肩与胯相合相称,肘与膝相台相称。
例三:单鞭掌(左右)
成势时,左腿屈膝坐实,右腿伸直,呈左弓步;左手往左平向出掌,右臂右旋,右手五指合拢,作弓字式下垂。开胸开背,顶劲沉气,芷右势正,肩与胯相台相称,肘与膝相合相称,此时,胸背和臂手有左右抽拉拔长的劲势。
上与下的“对称”,是整个儿对称中的纲,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这是较难做到的,人们多不懂得向上提顶。
向上提顶,以分下势。不懂此理,就会形成松塌,使下肢负重,导致膝关节受损。其实,向上提顶,并非主观上的人为规定要那样去做,而是生理与拳理的自然导向使然。太极主张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道理是同样的。即动作趁着呼吸;呼吸促使动作。呼时,伴随沉下;吸时,伴随起上。
上述举例,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是从定势将成时说的,只限于丰要方而。实际上,“抽丝劲”体现在盘架子整体运作过程中。太极盘架于要求势整,即要有整劲儿,一处对称,处处对称。譬如,在“野马分鬃”丰势未成势之前的抱球状中,两肘随胸背开势的松垂对称劲,加人了气沉丹田和虚灵顶劲,加大了躯干上下的中正松竖;加大了肩与胯、于与足相合相称的劲势,也同时加大了身体的整劲儿。
太极拳是内家拳,在内里先有感觉产生。譬如,胸和背开了没有?就看胸部和背部内里有无气感。若有,在胸腔周围有气圈形成,就像把胸腔包围住一样。传统遗著中叫“含胸”,含者,包含也。是故,在背部内气贴盖,就像热得出汗,村衫贴在脊背上一样,在背部沉气的反作用下,有一种“拔”的感觉,故云“拔背”。合起来,就是“含胸拔背”的“要则”。为了好理解起见,笔者管它叫“开胸开背”。胸开了,气就通了,背开了,气就顺了。
上与下的对称,总的体现在“顶劲沉气”中;前与后的对称,总的体现在“沉肩垂肘”,内与外的对称,总的体现在“心身相台”。“两肘”,是内里与外面,两臂与周身相合的关键之处,且距腰罔最近,又与腰脊运作相辅相成,这是“肘”的妙用!
向上顶起,以分下势,避免肢体松塌,谓之上与下的对称。胸背不凹不凸,使身躯保持中正松竖,谓之前与后的对称;两侧平衡,防止偏斜,谓之左与右的对称;内里的意思有了,相应形之于外,外面的动作正确了,内里的意崽也相应有了,里外一致,调之内与外的相合。上下顶沉对称,上下处处对称;前后胸背对称,前后处处对称,内外心身相合,内外处处相台。相称,相应,相合,都体现为一种“对称”劲道。亦即“抽丝劲”。
“抽丝劲”,只有在“意、气、神”的运作下,才会有的的!在这个意文上讲,“抽丝劲”是对“意、气、神”在太极拳中体现为一种物质力量的验证。也是“遍体意气布满”的一种实际感受。这种感受非常美妙,使“对称”部位间的肌肉,经络、骨骼出现一种对拔对拉的机理效应,极为舒展,内脏也被相应激活,再配合内气运行的酣畅劲儿,真是安逸极了!舒服极了!当这种内里的感觉充分了、经常了、深人了之后,自然而然地会形之于外的。在内里的感觉形之于外后,就会给人一种“运劲如抽丝”的印象。旁观者看着也会有舒服感。笔者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正当我在公园里习练时,一中年人路过驻足观看约半小时。完后,我问他:“你懂太极拳?”回答:“不懂!”我义问:“那你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多时间来看?”他回说“我看得舒服!”
这对我是个反馈信息,说明练法对路。
这里重复一句:“抽丝劲”——这种体现太极“对称”理法的劲道,只有在“意、气、神”的运作下,才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