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教孩子学会危机处理
24号晚上六点,我接到了学校负责安全工作的魏老师电话:”校长下午放学后三(3)的男生默默和三(5)的女生倩倩在参加英语社团活动前,在直饮水机那接水时,因为发生矛盾,默默用接满水的铁制水杯把倩倩的头打破了。
事情发生后两位班主任和社团老师先带受伤孩子到医院,紧接着分别通知了双方家长,又通知了我,当时他们都在郑大五附院,医生在给倩倩处理伤口,伤口在额头发际线下大约1.4厘米。听到这我第一反应提醒魏老师要给孩子用美容针缝,不管代价把对孩子的后期伤害降到最低,一个女孩子容颜还是极其重要的,毕竟美容针缝的伤口要精致得多。
我又担心肇事的默默受到惊吓,于是问:默默现在在哪呢?魏老师说:在学校老师办公室等着回去处理事情!”你安排今天的值班领导弋老师去找孩子了解情况,先不要批评教育,让默默把情况说一下,你这边先从三位老师那了解两个孩子的平时表现,等倩倩缝完针,看孩子精神状态,了解清楚事发时有没有其他孩子在场?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被打?
我因为在外面培训不能赶到现场,但心里很着急,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负责询问默默的弋老师来电话说:两个孩子不是一个班的,但英语社团是按年级组织的他们是混编班的同班,开始倩倩和另一个女生用语言挑衅默默,默默不搭理她俩,后来他们就用肢体挑衅,默默急了,下意识的用拿水杯的手还击,结果倩倩的额头就破了。我让弋老师给孩子倒杯水拿点吃的之后,就不要再和孩子交流,让他自己缓缓神冷静一下保持安静思考,等待去医院的倩倩和双方父母都回来了再往下进行!
又过差不多一个小时,魏老师打来电话:“校长倩倩缝了6针,精神状态还不错,了解了默默在班上表现很好,学习努力和同学关系良好,很有礼貌,倩倩在班上性格活泼外向,倩倩回忆说是她和另外一个女生先用语言攻击默默,默默没回应她就用脚去踢默默,默就拿水杯砸她了,妈妈主动把2750费用交了,倩倩的家长有些激动!”
我回复他:“家长激动很正常,你带大家回学校去大队部协调处理,处理前先联系那位和倩倩一起的女生核实情况。”当时接到魏老师电话,听到事情的后果我还纳闷的问了魏老师“默默脾气这么大?”了解到具体情况后,至此从心理学角度我大概知道了默默动手的原因了:一个内向的不善于言辞的孩子,遇到了这样的事情用这种方式回应符合性格特点!
被人欺负的孩子由于性格较弱,不敢主张自己的权利,压抑到最后的爆发是很危险的。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反抗和求助,自己解决不了,还有老师可以做后盾,及时去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将不良情绪排遣出去,任由情绪积累和爆发,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孩子自己都不想看到的。
我非常认同马云的观点教育不是确保孩子没有危险不出问题,而是教育孩子当遇到危险和问题时怎么去化险为夷、怎么面对并处理问题!
对于倩倩,我是又心疼又气!男孩已经多次警告,她依旧没有停止攻击行为。孩子要学会察言观色,对方显然已经气急了,那么这时就不要再挑衅,否则对方就像遇到针尖的气球,瞬间就炸裂了,对方是男生,体力天生比自己有优势!不会看脸色的孩子就不懂审时度势,也就将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于危险的境地,敬畏生命才能保护安全。
经过魏老师进一步核实,三个小当事人都很诚实,対事件的描述很一致,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双方家长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和处理要要求了。魏老师和弋老师很有经验,他们和家长如实讲述了事情的过程,讲完后让各自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在不同的办公室和自己孩子交流!
这期间魏老师又悄悄提醒默默妈妈赶紧去给倩倩买点儿慰问品,家长很配合,两位负责的领导就把双方家长叫到了一起,默默主动向倩倩道歉,妈妈赶紧把营养品也递给倩倩,倩倩不好意思的对默默说:“对不起我不应该先找你麻烦。”
事情进展到这里,倩倩妈妈和奶奶脸上的怒气已经看不到了,尽管自己孩子也有问题,但孩子毕竟是受伤遭罪了,所以倩倩妈妈提出让默默家再赔偿1000元的费用,默默妈妈爽快答应,魏主任打电话告诉我这个调解结果时,我说我们没有保护好孩子,也有责任,也应该负责,但双方家长都不同意学校赔偿,那一刻我特别感动,感动家长之间的理解和心疼,我让魏主任转告家长回家后不要再批评孩子,我决定明天早上见见孩子。
不巧的是第二天局里有会,下午学校又要接待西藏的校长参观团,忙完时已经放学了,我先问倩倩的班主任说孩子今天正常上课,没有发烧,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接着赶紧给默默爸爸打电话,爸爸说孩子情绪很低落,他也很困惑,这种情况孩子到底该怎么做?能不能动手?我说这种情况孩子可以还击,但用铁杯子有点儿防卫过当了,还好没砸着眼睛,但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告诉老师,我们会帮助孩子调解矛盾。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论语》已经将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做被欺凌者,是因为我们都在下意识地保卫自己,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以己及人,最终就能达成圣人理想的“仁爱”社会。
观察、倾听,让孩子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规则、敬畏生命,保障自己的安全,学会明辨是非,仁爱身边的亲友才是幸福的样子。我很认同马云的观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锻炼出危机处理能力。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逆转,但对事情的处理过程和方法,应该能引起孩子和家长的思考和认知,让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应对的更科学更得体,我想教育大体如此。
(作者胡建玲 二七区幸福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