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新 |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读《缜缅谍案》有感
文星传先生坚守着对文学的热爱,凭借着强大的想象力,唯美的艺术表现力,继《天堂在左》、《我的槐花巷》,第一部谍战小说《缜缅谍案》出炉了。
翻开中国谍战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按时间划分大体有两类。一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二是解放以后,集中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或是以跨越解放前后为主要时段。这些剧作均以新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年份和重大事件作为背景要素,借唤醒红色经典岁月的集体记忆,搏动当下国民的爱国红心。最具有代表作的如《暗算》、《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几部戏的共同点是“中共情报人员在中共建国过程里的出生入死”, 席卷了整个荧屏和通俗文学书架。热闹之余,不免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审美疲劳。而文星传先生《缜缅谍案》读后让人眼睛一亮,如浴春风,让人热血沸腾,唏嘘不已,耐人寻味。
《缜缅谍案》是一部军事历史小说,是一部谍战小说,也是一部点燃人性光芒的小说。这部小说以二战为背景,以争夺翡翠宝石为线索,表现缜缅边境的生死较量。重现了二战时期甚至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小说的文字清醒自然,小说里的人物个性鲜明,老道的叙事,从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行进,叙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显得更加宽阔,突出了人性内涵,更注重历史中的个人命运和心灵的历史。
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为文学画廊上又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耐读,耐品,有几个人物读起来耐人寻味。
小说里黄老先生,是的一个巨富,他是下南洋谋生的中国百姓的一个代表人物。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到军阀混战再到抗日战争,这百年内民不聊生,中国劳苦民众纷纷下东南亚谋生。为了生活,他们在东南亚各国的橡胶园里、矿山上从事艰苦的劳动,或者在手工行业及餐饮行业努力打拼。黄老先生带着十四个弟兄外出谋生,由于生活无着,他们挺而走险,偷了人家的翡翠宝石做为发财的捷径,这个偷抢的过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死亡了十余个弟兄,后来的又有两个兄弟也因分翡翠宝石问题有了内杠而死于非命。
黄老夫人,真实姓名是福田川子,其实是一个日本间谍。为了从事间谍活动,隐姓埋名,和黄老先生相濡以沫二十年。后来为了这块宝石亲手杀了亲夫,还让他身首异处。这个一个多么残忍的女人,是什么扭典了她人性?是战争!记得有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其实在这部小说里,我们看到女人们并没有远离战争,她们纷纷被卷入战争,战争把她们原本该有的美好人生统统吞没了。福田川子就是这样的女人,她让自己的侄儿装成疯不疯傻不傻的哑巴,自己也低调的连名字都没有,甚至还亲手杀死自己的丈夫。让我们心怀悲悯吧!这是一个可怜又可悲的女性,可怜的是她杀死了亲夫,内心悲痛一夜之间白了头,可悲的是战争让她变成了一个纳粹国家的工具,丧失了本该有的人性。而她最终的人性复苏也是作者人文思考的一种体现。
还有龙轲,这是小说里的灵魂人物,是昆明警察局的一个侦探,这个人位卑未敢忘国忧,在傣族助手刀仲豪的帮助下,自始自终勇往直前,凭着个人的智慧和忠勇,保护了我们国家的利益,,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拿到了翡翠宝石。最后揭出一个惊天大案。案件的破获对支援远征军在缅甸的对日作战,赢得缅甸土著人的人心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龙轲谱写的是一曲舍身保家卫国的英勇壮歌。龙轲有着“荆轲”的侠肝义胆,真不愧是“龙”的传人。但在那个时代,他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他保护了国家的利益,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子的安全,妻子淑华被卷入案子后,不幸中了日本间谍的剧毒身亡。龙轲望着妻子的尸体,对天长啸道:“这狗日的战争!”。“这狗日的战争!”是小说最令人心痛的文字,风潇潇兮……,妻子去了再也不会回来,龙轲这个壮士扼谁的腕叹息?我们这些读者又扼谁的腕叹息呀!
二、恢弘的背景,真实的还原,让小说有了历史的厚度。
小说令人感动的地方是涉及到了一条路、一个人和一支队伍。空前的激战,让山河颤抖,让飞禽走兽灭迹,让西南的崇山峻岭在刀光剑影中散发着充满死亡和恐怖的气息。死的惨烈,死的悲壮,也死的英勇无畏和壮怀激烈!一条路——滇缅公路:它隐藏中崇山峻岭之中,虽曾经在人们的记忆里一度迷失,但它却与上个世纪那场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死忘人数最多,场面最惨烈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系在一起。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道路。当时严重缺乏施工机械,20万中国劳工(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用他们的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来的,穿过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一条生命线,是埋葬日本占领中国的梦想的道路。在中国,在世界,没有哪条公路像滇缅公路这样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条公路能像滇缅公路这样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一个人——戴安澜: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执着坚守和勇敢追求,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殉国。小说不在于写间谍案,写一块宝石,那些都只不过是线索、是引子,作者写的是历史,要告诉读者的是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伊洛瓦底江畔的那场反法西斯战争。如果不是那场战争戴安澜还会是个豪放诗人。1942年,滇缅公路上,尘土飞扬,汽车满载着荷枪实弹的士兵疾驰而过时,戴安澜踌满意写下了《七绝.远征》: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想不到仅仅一年以后,他就魂归故里,化做了江南的一抔黄土。正是他的下属,后来做昆明警局的局长,这位局长在幕后导演这一出惊险的斗争,当大功告成,这位局长不由得仰天长叹:“我们戴师长的在天之灵正看在我呢,我那些死在缅北的弟兄们也在看着我呢,我哪敢有丝毫的懈怠哟。”
一支队伍——中国远征军:这是一支英勇的队伍,他们以血肉之躯,开辟了海外战场,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但负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以康河谷战役为例,周围几百里的“野人山”,荒无人烟、地形复杂,丛林密布,云封雾锁,潮湿闷热,因而瘟疫蔓延,毒虫滋生,蚊子、蚂蟥、水蛭数量众多,荆棘纵横、瘴疠肆虐、毒蛇猛兽出没,中国远征军缺医少药,因伤因病伤亡巨大。而这部小说所表现的,正是对这支队伍的侧面策应。
三、叙述技巧上节奏感强、情节紧张、扣人心弦,让人忍不住“追”着看的感觉。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形形色色的生活事件中,选取最能展示人 物性格的事件,经过提炼的加工改造的功夫,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情节。
整个小说篇幅很长,但结构完整,语言张弛有度。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其特点是"巧"。除了逼真还原,对读者来说,阅读的快感还在于小说里面埋伏的现实传奇。小说里黄老先生、福田川子、龙轲、戴安澜,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融有作者的血肉、灵魂、性格、气质。小说描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形形色色的生活事件中语言张弛有度、跌宕起伏的叙事节奏,为人物形象描出浓墨重彩的神来之笔,使小说匠心独具。小说的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结果却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这种结尾,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还保留着一些令人回味的细节,读者阅读时也似乎有了一些休憩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是小说的情调的所在之处,例如对各少数民族风情的描写:傣族的服饰文化、白族的婚俗民情、佤族的民间舞蹈……,都在向读者展示着一种自然、人文的美,带着一种淡淡的、幽美的情调。这种描写既激发了读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把读者带到了我国西南一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个地区,少数民族集聚,如果没有战争的话,他们的生活多么美好。
《缜缅谍案》实现了对一种崭新的谍战小说叙事技巧的探索,将惊心动魄的谍战元素推向极致,整部小说,气势恢宏庞大,故事架构惊奇巧妙,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即是一部惊心动魄的谍战大书,同时又是引人入胜逻辑性很强的侦探推理小说。小说的情节扣人心弦,阅读起来荡气回肠,酣畅淋漓,大呼过瘾。中华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但却是一个英雄的民族,什么时候都没有屈服过,总是以血肉之躯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些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我们不能忘记那场反法西斯战争,还有那条路、那个人、那支队伍以及许许多多个类似“龙轲”那样的无名英雄。长长的小说,漫漫的追忆过程呀。
掩卷之后,一声叹息,两行清泪,一行是感动、痛苦的泪水,为那些战争时期人民的英勇与苦痛,一行为悲悯之泪,为在战争中死去的所有的人们。
河新,笔名:月亮之上。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新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散文家协会会员、平顶山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做过河南《医药卫生报》记者、平顶山文艺广播电台文艺编辑。现在平顶山市卫生系统工作。滚滚红尘,喧哗而迷乱,唯有读书而静心,工作之余,便写起了诗歌、散文,先后在《读者》、《散文选刊》、《西部文艺》、《南方文学》、《知音》、河南日报、健康报等全国各类杂志、报刊发表诗歌、散文30余万字,文学作品多次获奖,其中诗歌《走进故乡》2012年荣获全国《大江东去杯》一等奖,《子债父尝》荣获中国曲艺二等奖,《幸福在等懂爱的人》荣获2015年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出版散文集《沙漠中的那条河》荣获东坡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