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平仄就不叫格律诗词:细嚼慢咽学诗词(一)

第 一 节

平仄

所谓格律,就是写诗词的规律和规矩。格律诗词讲平仄,是格律诗词的特点之一。不讲平仄就不叫格律诗词了。古风不讲平仄,骚体诗不讲平仄,汉乐府也不讲平仄,现代新诗也不讲平仄。但是,由于格律诗词讲平仄,它的音乐性就是其它不讲平仄的诗所不具备的。当然,也不否定其它诗体也有其内在的音乐性。既然我们要学习格律诗词,那就必须掌握平仄及其规律。

这一节我们要掌握三个要点:
一、什么是平仄?
二、为什么要平仄?
三、平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这三个大问题理清了,平仄基本就算入门了。细节可以通过实践和时间慢慢再掌握。

一、什么是平仄?

平仄(拼音:píngzè),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不同朝代时期,对平仄声调的界定略有不同。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而在现代汉语中,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没有了入声。入声都归到其它三声里去了,到去声的最多,其次是平声,上声少些。如果使用现代汉语作诗词,阴平阳平都归平声,上声去声都归仄声。用《中华新韵》作诗词,就按此辨别方法论平仄。但是,我们要学习的是格律诗词,那就必须按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去辨别,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声、去声、入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辨古今汉语四声的对应关系: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在古代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总之,平仄讲了很多,恐怕记不住,只要牢记平仄相互对立的规律就可以了。

二、为什么要平仄?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王力教授曾说过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简单点说就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吭亢有力。平仄运用就是字词的音调控制,比如人说话,如无音调的高低就很难使人听懂内容。诗词如不讲究平仄,读起来不但拗口难听,更不用说艺术欣赏和美的感受了。

汉语是单音节字,一字一音,通过字音微妙多变的对比,也就是平仄交错,可以达到听觉上的享受,使之悦耳动听,增强诗词的抑扬顿挫效果,形成汉语的音乐美。平仄是汉语特有的东西,并非古人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历代声韵学家在研究分析古代语音规律后所达成的共识,也带有一定的约定束成的因素。

三、平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首先,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因此,要想辨清汉字的平仄,首先必须搞清四声,四声搞清了,就知道它到底是平还是仄。再按照格律规定的排列顺序选择合适的字。

其次,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没有交替,就形不成顿挫的关系,也就缺少音乐性。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

第三,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再拿毛泽东的《长征》来说,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因此,平仄关系实际上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四、格律诗的几种常用平仄格式:
五绝
【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
【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
【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七律
【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所谓格律,就是写诗词的规律和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就有可遵循和判断是否合格的统一标准。建议大家把上述这16个格式背熟会用。

【编自网络佚名版权归原作者】

(0)

相关推荐

  • 古典诗词基础学习与创作(四)

    肇庆老干大学诗文创作班 第四讲:古典诗词基础学习与创作           -- 格律诗的特点.格律诗的平仄 一.复习上课: (一)诗的源与流 词的产生和高峰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 ...

  • 诗词格律十讲,第一讲 诗韵和平仄

    庄蝶之梦 前天 阅读 1091 关注 来自话题 #有灵魂的古诗词 2669篇

  • 【细嚼慢咽学诗词】(十)怎样区别平仄

    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把入声字分别转变成了一.二.三.四各个声调去了.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但是,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 ...

  • 【细嚼慢咽学诗词】词的格律更高级、更复杂、变化更多

    近体诗的句子只有五言.七言两种,词的句子从一个字到十一个字.近体诗的格式,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各有四种(排律是律诗格式的延长,故不另计),合起来不过十六种,词则有上千种.但不论变化多大,词的绝大部分 ...

  • 【细嚼慢咽学诗词】词句的平仄

    词句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或基本上用律句.我们在讲近体诗格律时已经介绍了五言和七言的各四种句式.词句虽然比诗句复杂得多,包含从一个字到十一个字的各种句子,但三字以上的句子,绝大多数都是在近体诗五言或七言那 ...

  • 【细嚼慢咽学诗词】还有比学格律更重要的东西(2)

    二是,从读词中学习词的语汇. 词调仅仅是供你选择抒情言志的格式,酣畅淋漓地抒情言志是通过词的特有的艺术语汇来实现的. 词的语汇和诗的语汇有相同之处,都要服从.服务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但一般 ...

  • 【细嚼慢咽学诗词】还有比学格律更重要的东西(1)

    作诗填词,最难的,一是要有宜于入诗词的情意,二是表达这种情意的适当词句.与这种大难相比,格律则是小难.所以,从读词中撷取词调样板,仅是目的之一,而不是重要的目的,最重要的还是在赏析前人作品中,了解词这 ...

  • 押韵:诗歌以此区别于其它文体/细嚼慢咽学诗词(二)

    押韵 押韵,又叫压韵.是在韵文创作中,在句末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样会使韵文读或朗诵时产生音乐感.抑扬顿挫,吭亢有力. 什么叫韵脚?就是每句诗最后一个字,使用了相同韵母的地方.比如,五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十二)律句与粘对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十一)汉语四声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 ...

  • 【细嚼慢咽学诗词】(九)对仗之路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我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