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确有许多弊端,但否定不了集体化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生产队确有许多弊端,但否定不了集体化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我写文章宣传的主题是,集体比单干好,集体化道路是全体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道路。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从读者朋友的评论来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是支持赞同我的观点的。也有极少数朋友反对我的观点。

持反对观点的朋友有一个共同点,列举出生产队种种不好的方面,来否定生产队,否定集体化道路。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农业生产走集体化道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个新生事物。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许多弊端,应该说是正常的。如果要求生产队一下子就十全十美,没有一点毛病,那是不可能的。

首先弄清楚一个问题,农业走集体化道路,能不能使集体经济发展起来,能不能使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答案是肯定的。有事实为证。以色列这样一个沙漠中的小国家,在上世纪初期就出现了人民公社,一直持续了将近一百年,他们不但实现了农民的共同富裕,农民的生活水平还高于城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他们的农业也是走集体化道路。后来解体是政治上的原因,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但是,他们的事例足以证明,农业集体化是可以实现共同富裕的。

就是被专家们称为“东亚模式”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农业,他们现在还存在大量的农业合作社。那实际上是另一种方式的集体化。

上面所说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农业的发展水平都走在世界前列。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实行的都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单干模式,许多国家的老百姓现在还在饿肚子。

那么我们搞了二十多年农业集体化,为什么不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呢?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从建国初期到生产队解体三十年间人口增加一倍,而耕地没有增加,粮食增产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再就是,农民要交公粮支援国家建设。还有生产力落后,良种、化肥、农药、机械等增产要素一样没有,导致粮食产量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当然,生产队存在的那些弊端也是原因之一。所有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农业生产落后,农民吃不饱肚子的局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队时期没有良种,没有化肥和农药。当时生产队种的那些种子,就是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去种,也不能获得高产的。

没有高产量,就没有足够多的粮食,没有足够多的粮食,吃不饱饭就是自然而然的。但是我们不能把产量低的原因怪罪到生产队这种制度上。

具体分析一下生产队存在哪些弊端。有些说法是纯粹抹黑;有些说法夸大其词;有些说法是以点概面,把一点说成是全部。

把生产队说成是大锅饭。大锅饭的意思是,不管你做了贡献没有,都可以在大锅里盛一碗饭吃。这种现象有过吗?有过。1958年集体大食堂的时候就是。客观地说,集体食堂是一件荒唐的事。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人的思想觉悟都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匆匆忙忙开办集体食堂是非常冒进的事。集体食堂只持续一年,就被纠正了。已经纠正了的错误,还纠缠他干什么?

但是把生产队的全过程都说成是大锅饭,就不对了。后来的生产队并不是大锅饭爱吃就吃,而是要凭工分才能在这大锅里盛一碗饭吃。要想吃饭就得挣工分,要想挣得工分就得干活。这叫按劳取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怎么能说是大锅饭呢?

说生产队出工不出力,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出工不出力,干活磨洋工,这种现象有没有呢?当然有。那时有,现在也有。任何时候都有。但都不是主流。生产队的工分不是乱开的,什么农活需要多少工时,都是有定额的,你得完成一定的农活,才能得到相应的工分。一个生产队几百口人,都盯着那点工分,你没干活,凭空有了那么多工分,谁答应?

那时生产队的账务是公开的,社员随时可以查阅,一年最少要核查两次账务,那时叫民主理财。每年分配之前,全队的工分都要分户公布在队房的墙上,让全队社员核查。这时候社员们都会围在账务表上看几天,出现错漏,立刻找会计纠正。直到全队社员都提不出问题了,然后才开始做分配方案。在这样严密是监视下,一个人突然高出几十个劳动日,大家能答应吗?或者说,某个人因为某事耽搁一个月没上工,工分照得,大家会答应吗?那时并不是生产队队长说了就算,大队还有包队干部,公社包队干部吃住在村上,大家可以直接找公社干部反映。

能说生产队在工分上一点问题没有吗?不能。漏记会有,多开工分也是有的,但是量不会太大。这会影响大家的积极性。但是说影响粮食产量,却不至于。

生产队最大的弊端,是队长把一些轻工巧活安排给亲近的人,把一些占便宜的活儿安排给亲近的人。这的确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

上面所说的这些弊端,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有的甚至很严重。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弊端都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要说是集体化本身的问题,是不客观的。

集体化是一个新生事物,应该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集体化的优势在于能实现相对的公平公正,能够照顾和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共同富裕。在发展经济方面,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当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后,也可以投资福利事业,比如解决农民的教育,医疗,养老问题。这些都是单干模式永远无法解决的的问题。

不能因为当年生产队存在许多问题,就否定集体化道路。生产队存在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而不是制度问题。广大农民只有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2021.1.18.

(0)

相关推荐

  • 我的前半生▏贫穷而富有的童年(长篇连载一)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我养我的地方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童年时代的我是贫穷而富有的. 贫穷是指物质的匮乏,那个时候的农村真穷.农民真苦,过着衣不 ...

  • 拾麦记

    今日芒种,俗话说"芒种一半茬."又到一年麦收最忙时,这是农民最高兴的时节,也是农民最繁忙.最辛劳的时节.为了夏收,为了夏粮颗粒还家,农村无闲人,男女老幼齐上阵,故有"五黄 ...

  • 有的农村推行土地“统一耕种”,莫非又要重回集体化耕作模式了?

    #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第二季#"耕者有其田",这是历朝历代农民的梦想,而古代的每一次农民运动,都是把这一目标作为农民运动的最高理想,不过直到新中国成立,农民才算是真正的当家做主.&q ...

  • 挣工分的日子

    挣工分的日子 飞翔 研究生在华为上班,每月拿2万多元的月工资,有人心里还抱怨收入不高. 农民工在日企上班,每月加班加点也只能拿4000多元的工资,有人觉得工作很累. 你们知不知道50年前的农民,辛苦劳 ...

  • 华县农村“生产队”时期的三大要素

    邮箱:3125136050@qq.com 蓦然回首一一生产队的岁月里 作者 秦获幸 生产队的全称是XX公社XX生产大队XX生产小队.这个生产小队名称有数字排列,有以自然村村名署名.一般简称都是XX大队 ...

  • 变化慢的岁月

    变化慢的岁月 美文墨夜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广大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就是政府没收地主的土地,按人头分给农民耕种,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农民种国家的地,每年按面积 ...

  • 如何看待生产队大集体、分田到户和分析未来农村经营模式?

    ​我认为正确的的方法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简单概括,即"实事求是". 坚持这一观点,首先必须承认客观事实.其次必须放在一定历史时期分析.三是必辩证地看:即看到正反两面, ...

  • 你经历过或者听老人讲过生产队的故事吗?(乙说)

    在头条中,我发现总有那么一些人对那个时候的人民公社及生产队的集体化进行恶毒攻击漫骂,用大锅饭,养懒汉,社员出工不出力,天天搞学习搞阶级斗争,还有甚至说土地和一切生产资料属于公社干部所有,社员交的口粮款 ...

  • 我国农业要发展现代化道路,应该靠集体化,还是继续发展私有化?

    中国农业走现代化发展之路,就应该走集体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道路,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的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这里可能也有人会说,当年就是因为在集体化的情况下,大家越来越穷 ...

  • “臭”“美”的回忆

    作者 吕东平 小时候,种地没有化肥,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第一次去地里撒的化肥,叫肥田粉.听说肥田粉对庄稼有助长作用,觉得很神奇.以前种地都用农家肥.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

  • 从人民公社到包产到户看我国农村生产的发展与变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拨乱反正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同时,中央领导人民勇敢地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这个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冲破人民公社经营管理模式开始的. 从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到80年代初,农村 ...

  •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农村虽然实行大集体,但...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农村虽然实行大集体,但国家还是鼓励农民家庭养鸡.鸭.兔子.猪等家禽家畜的,也允许养殖户买卖.如果说有"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现象,那是指严查无正当职业的人或其他人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