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场景卡构建故事蓝图

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着手写故事,现在需要再次探索过去,进行更深层地挖掘,搞清楚过去迫使主人公面对了哪些事,以及他对此又做出了什么反应。

回头翻看我们挖掘的故事背景,每一个场景中,外部事件的驱动力和意义来源都是主人公的内心反应。

当我们收集到足够多的写作素材,就需要开始构建写作蓝图。

写作蓝图是外部情节的场景递进,其驱动力是事件在主人公内心引发的斗争。

一、故事蓝图

故事蓝图将由单独的场景组成,这些场景并非单独存在,它们处于不断升级的因果轨道上。每一个场景都由上一个场景所触发,同时也会触发下一个场景。

尽管每一个场景和情节都是单独创作出来的,但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它在整个轨道上发挥的作用。

无论场景本身多么精彩绝伦,如果不按照故事轨道发展,就完不成自身的使命,使得下一个场景不能如期出现。

每一个场景都与前后的场景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天衣无缝、层层递进的故事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按照线性的时间顺序把它们罗列出来,而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留出充分空间的展现方式。

我们可以将事件随意排列,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组合。需要注意的是,事件一定要层层推进,而且要密切关注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勾连关系。

要弄清哪些事件可以随意移动,哪些事件一旦被移动,整个情节就会瞬间轰然倒塌。

在每次移动之后,要对场景之间的逻辑缝隙和内在的断裂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具体情况去诊治,防微杜渐,避免它们毁掉整个故事。

每个场景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但每个结果可能都合情合理,只要我们了解有哪几种可能的结果,就能激发读者读下去,可能出现读者期盼的结果,也可能出现读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二、场景卡

首先要明确场景的“阿尔法点”。它是指一个场景在外部因果轨道上所起的作用,与行动有关,也与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相关。每个场景都要有一个具体的阿尔法点。

阿尔法点所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场景是必要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具备了哪些要素,这个场景才能嵌入小说的故事线里。

当我们开始为一个场景写场景卡时,这往往是你为它创作的唯一一张场景卡。但并不是说,一个场景只说明一个要点,或者只引起一个变化。大多数场景都会同时推进几个次要情节,引发无数变化,让你的故事泛起阵阵涟漪。

在写出场景的阿尔法点后,还要列出可能出现的次要情节。

在规划故事蓝图时,可以不断地往卡片上增加一些信息,可以增加一些层次,可以拓展一些次要情节。但是阿尔法点才是最关键的,没有这个点,整个场景中发生的事都只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接下来要描述情节,这里的情节是指在此场景中所发生的事。对于情节,一是要写清楚发生的事件及其原因,二是要描述清楚事件的结果及其产生的影响。

随后要从主人公的角度去考虑,重点描述主人公的内心变化,以及事件在主人公身上激发出的某种领悟,了解清楚为什么这件事对主人公来说很重要。

如果主人公不在这个场景中出现,那么就需要指出其他人物获得的领悟,也包括主人公后来从中获得的领悟。这种领悟将指引行动,将让主人公彻底或轻微地改变自己的行动计划。

每一个场景都必须引发一个难得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在每个场景中,当主人公的内心在思索该怎么做,该采取什么行动时,他的世界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主人公在每个场景中的微妙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密切观察他们世界观的变化,还能洞察出他们下一步的行动,以及为什么要采取这个行动。

三、好的场景卡的特点

好的场景卡,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场景中可能会发生很多事件,但是我们的阿尔法点必须抓住场景的核心要点,并把它具体化。

场景中的次要情节要清晰、简洁,只用寥寥几句就能勾勒出场景中的角色以及他们各自的反应,并推测出他们下一步的行动。

场景中发生的事是指场景一开始发生的事,正是这些事让主人公做出了一系列反应。有时候,一栏只有一件事可填,有时候需要填写好几件事。

场景中的后果是由发生的事直接造成的。这个变化并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行动上,它由重要性来驱动。

我们可以试着给故事的开篇设计一张场景卡。要尽可能把场景中发生的事情详尽描述,同时要充分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斗争。两者相互关联,但又彼此独立。主人公的内心不仅要为发生的事赋予力量和意义,还要能够发挥驱动力的作用,进而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