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你,看到更多的世界!
那天,我去拜访一个老师,正好赶上了饭点,老师邀请一起吃午饭,我属于那种特别不会讲客气的,也确实到了吃饭点,到哪也得吃,于是欣然同意。
吃饭时,边吃边聊,老师说,他是新疆奎屯的。
我正在一边大口吃饭,一边夹菜,听了之后,缩了筷子,捂嘴“啊”了一声!我也对我自己的反应,很吃惊,也很是不好意思,觉得有些失态。
老师问我,怎么,你知道奎屯?
我说,我有一个朋友,在奎屯呢!
是啊!我知道奎屯,仅仅是因为,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工作需要,去了那里。
本来,我从来不知道新疆有一个地方,叫奎屯。
要不是朋友去那了,我乍一听这个地方,肯定会以为是东北哪个旮旯里的一个屯儿。
就像那首歌唱的“我的老家哎就住在这个屯,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
正是因为朋友去了那里,经常也看到他在朋友圈里发关于那个地方的各种信息,忽然我觉得对于那个原本陌生的地方,亲切了起来,下意识地关注关于那个地方的消息。
于是,老师一说他是奎屯的,我马上吃惊地叫出声来!竟然有一种“哦!他也是那个地方的”亲切感!
记得小时候,我认识的人,都是一个行政村的,所以我所知道的世界,只有一个行政村那么大,秋梅是4队的,三娥是5队的,等等,有谁跟我聊其他村镇,我会完全没有办法理解,因为我一个都不认识,完全没有代入感。
后来,我的同学来自全镇、全市,乃至全国各地,才知道我所在的国家,真的是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因为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就算有些地方,我从来没有去过,也莫名记忆深刻,倍感亲切。
比如曾经有个同学,来自新疆的石河子,后来不管什么时候,我遇到石河子的朋友,都恨不得自来熟。
有些地方,因为有朋友来自那里,或者,因为有朋友去了那里,似乎我们和这个地方,就有了一些联系,牵牵绊绊,突然在某一个时刻想起来,便觉得亲近。
有时候就会想,他那里也在下雨吗?这个时候,她是不是也在那个城市的地下铁?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说,因为一个人,爱恨一座城,而才女在她另一本书《小团圆》里还写道,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当然,张爱玲在这里写到的是男女之情,但是由此也可见,她也认为,城市,因人而变得有感情,变得有温度。
我总认为,因为朋友之情,因为一个熟悉的人,陌生而遥远的地方也变得更熟悉、更加触手可及,有了温度,有了牵挂。
因为他在那里,想起苏杭,不再只是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是,哦,他在那里,过得还好吗?
因为她在那里,想起哈密,再也不会和新密搞混,也不会只知道那里盛产哈密瓜。
先贤们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年齿的增长,我逐渐认为,如果有条件,不妨多认识一些朋友,尤其是有趣而无益的朋友!
有趣,让人生更有意思,无益,交往没有功利心。
就这么淡淡地联系着,想起来了,联系,想不起来,也没关系!
看到一个地名,能够想起他,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有人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其实,交往朋友,又何必非要强求知心呢?在很小的某个方面,能够取得一致,便是很好了。
因为这个朋友,在你人生的路上,又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小窗户,不管多小,也能照进明亮的光!
这就够了!
哪怕,只是因为他,你才知道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