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为师的同时,不能忘记外师造化,金城山水画欣赏

金城是20世纪初期著名画家,他技法高超,创办国画学研究会,是京津两地的画坛领袖。金城,号北楼,人们更喜欢称他为“金北楼”。金城出生于北京,自幼临摹家中书画藏品,据说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他青年时期前往海外留学,攻读法律专业。出于对书画的喜好,他也会关注西方的美术理论。

金城30出头的时候,在北京筹建国画学研究会,想要招揽一批喜欢传统技法的画家,大家一起交流进步。金城在研究会中负责教授传统山水画技法,彰显笔墨章法的魅力。他写过一本《北楼论画》是京津两地画家的案头宝典,他用通俗的言语阐明绘画的道理。很多人一手拿《芥子园》,一手拿《北楼论画》,开启了学习绘画的大门。

清末的绘画理念出现了问题,画风千篇一律,都是古人的风采。金城面对师古人产生的后果,提出了他的观点。金城认为,如果想要扭转国画创作衰微的势头,就要在创作中注入生趣。也就是说,外师造化的传统绘画理念不能丢弃,学习传统不等于墨守成规。一笔一划都参访古人笔意的作品,不能算创作,那是工匠从事的工作。比如,清初四王的有些作品很好,大家都临访他们的作品,这种现象造成了创作类型的单一。对于国画创作中存在的弊病,必须祛除。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谁都明白,绘画创作也要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很多传统画家在创作初期都以像古人为荣,随着他们技法的提升,他们会害怕像古人。这种思想上的变化说明了,大部分画家知道摹古的弊端,但缺少改革创新的办法。金城立足传统,采取包容的心态面对画坛宗派,寻求突破的可能。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振兴国画艺术。金城的想法受到了很多传统画家的支持,他们以金城为中心,聚拢在一处,共同研究。

从金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转变,转变的分水岭就是筹建国画学研究会。筹建之前,他是彻底地贯彻以古为师;筹建之后,他开始研究实景写生与笔墨情趣的结合。写生是写实的基础,写实可以拉近艺术作品和观众的距离。有了观众,他们的创新就会受到关注。

20世纪初期,传统绘画的大本营在京津两地和上海。金城作为京津画派的主力,他倡导“南风北渐”。只要是笔墨纯正,气韵古雅的的创作手法,都可以为我所用。当陈师曾到了北京之后,带来海派画风的新鲜与融合。

金城中年病逝,他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精品力作占了绝大部分。人们评价他的作品,功力深邃、自成一格。从这几幅金城所画山水就能看出来,他也是集古人技法之大成的画家。看着画中透出的古拙气质,让人感受到金城的不凡气度。

金城之后的画家,开始认识到,仿古摹古未必就是“十恶不赦”。清初四王代表不了真正的传统,如果想要致敬传统,还要追溯源头,厘清唐宋元三朝绘画发展的脉络。

金城的创新,冲淡了京津两地画坛弥散的“正统味道”,让以古为师的画家回归到师传统、师造化的艺术之路上来。拓展阅读如果想了解清代宫廷绘画,不妨欣赏一下张宗苍绘《云崖锦树》粲然夺目,光彩照人,蓝孟绘《青山红树》画可传情也可明志,王鉴绘《山居结庐》师法自然,打破创作中的障壁,王原祁绘《溪山无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