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广场上的鸽子
据说
真正喜欢教育的人
都会喜欢刀哥
真正喜欢刀哥的人
都会喜欢这个公众号
广场上的鸽子
一直挺喜欢鸽子的。
总觉得,这从《圣经》里飞出的灵物,比起别的鸟儿来,要更多一份温驯与和善。特别是那眼睛,澄澈而柔顺,很能让人想起一些美好的东西。事实上,它们也总是被当作某种象征。比如说,和平的象征,幸福、吉祥的象征。
对广场上的鸽子,喜欢之情更其热烈。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好像是《罗马之恋》,里面有一组很美的镜头:男女主人公在广场上漫步,成群结队的鸽子,天使般围绕着他们,起落飞舞,飞舞起落。那洁白的毛羽,轻盈的步态,柔顺的身影,让人恍若置身仙境,让人由不住升起满怀的羡慕和神往。
只是,长期生活在偏远的小城,广场虽有,鸽子却不得见。所以,到了这座有广场也有鸽子的城市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带儿子去广场上看鸽子。
那是个星期天,广场上人很多,鸽笼前那小坝里,人就更多。而且,多是像我们一样带着孩子的。老远就看见,不断有鸽子扑腾着飞起,在响晴的广场上,在广场边的篱笆上,洒下一阵咕咕的叫声。差不多每个蹲着的人面前,都亲亲热热地围着一群鸽子。
我们便也和儿子蹲下去,学着别人,轻轻地挥手,嘴里咕咕咕地念叨着,想召唤几只过来。却不料,这一蹲一挥一念,便是原本近在眼前的,也倏地飞走,踱到别人面前去了。
这才看出了些名堂。原来,别人手里都拎着一小袋鸽食呢。鸽子自然要聚在他们身旁,像跟班一样,亲热地簇拥着他们,厮撵着他们了。
这情景,看得儿子眼热,便唧咕着向我要钱,说要买鸽食,喂鸽子。一问价,小小的一袋,数都数得清的几十粒,居然要两元钱,实在有些舍不得。但,好好的带儿子出来玩,总不能因为两元钱,就让他伤心一场吧。只好给了。
儿子卖来鸽食,撕开塑料袋,刚蹲下,就有一群鸽子亲热地围过来,咕咕叫着,圆溜溜的眼睛,讨好般直望着儿子。儿子用手捧出一些鸽食,便有几只鸽子飞上他的手臂,争相抢着啄食。边啄,边摇晃着小脑袋,像在感激,又像在呼朋引伴,那神态,真是温顺极了,可爱极了。
儿子幸福得不行,又伸出另一只手,试着去亲近他们,抚摸它们,它们居然也不惊不诧,再不愿飞走了。
心里不禁一堵:那样圣洁的鸽子,也脱不了这“为食”的俗套么?
我也蹲在儿子身旁,细细打量起鸽子来(这是平生第一次这么近地观察鸽子)。这一打量,令我大失所望。怎么说呢,与想象中比,广场上这些鸽子,似乎太臃肿了些。圆乎乎、胖墩墩的身子,虽温顺服帖,憨态可掬,却没了鸽子应有的机敏和灵醒。天使和圣物,居然会这样粗笨?我实在不愿相信。
但它们,确实只能在头顶或篱笆上,笨拙地扑腾(而不是飞翔)了。
正怅然时,儿子又吱唔着要钱,说还要喂。原来,他早已慷慨地挥洒完了手中的鸽食。手中没有食物,鸽子们也便“顾而之他”,不愿再跟儿子亲近、亲热了。除非儿子再买鸽食。
这让我越发地觉得失望。鸽子怎么会这样,有“搞头”就来,没“搞头”就走,像跟卖鸽食的人串通好了的。我心里感叹着。再不愿意给儿子拿钱,去卖那些贵得咬人的鸽食来喂它们。而且,在拉着恋恋不舍的儿子离开时,我已暗下决心,再不带他来看这些鸽子,更别说喂它们了。
从心底里说,我还是喜欢鸽子的,喜欢那轻盈飞翔的姿态,喜欢那温柔的咕咕声。尤其是在乡下,那浑圆的声音,有如草尖上的露珠一般清亮,润泽,令人心神爽怡。然而现在,被豢养的翅膀,再美丽也失去了翅膀的价值,便是那歌声,再甜再美,也没了那清新流畅的神韵。
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了乡下的麻雀,那些身形单薄、相貌平平、卑微低贱的鸟儿。小时候,我曾用笼子喂养过几次。每一次,笼里都放着它们喜欢吃的东西,米粒或虫子之类。
但每一次,从失去自由的那一刻开始,它们便拒绝进食进水,只圆瞪着一双愤怒逼人的眼睛,在笼子里茫然而悲壮地撞来撞去,而且很快,它们就会气绝身亡——后来我才明白,它们是宁肯饿死、撞死,也不甘被关在笼里,给人喂养、驯服和玩弄的。
那叽叽喳喳的叫声,在此时回想起来,是多么清纯自然,多么惹人怜爱,让人敬重啊。
2000.10.
你点,或者不点,我自在这里
看教育,也看人间
你看,或者不看,我自在这里
说想法,也说感叹
你赞,或者不赞,我自在这里
写今天,也写明天
——刀哥看教育,欢迎围观!
下面的广告你点得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