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小男孩往窨井仍鞭炮,不幸身亡上热搜:家有孩子,一定要给他建立这4个边界
进化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个人对他毫无保留的爱着,无条件的爱着,接受他的好,也接受他的坏。
作者:昱小涵(爸妈进化论主笔)
微博热搜上有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宁夏一10岁小男孩往窨井仍鞭炮后,被冲击波炸飞倒地后不幸身亡。
在惋惜的同时,以他人为鉴,反思自己育儿中的利弊。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最关键的。家庭不仅创造了孩子所在的世界,还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怎样被诠释。
给孩子设立的边界越明显,他就越不会踩过界。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注意这几个方面,就大大降低了发生这种惨痛事件的可能。
安全边界
哪个父母不是期盼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一生无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安全边界的设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区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胆战心惊的事情。
一位五岁的小男孩趴在自家三楼的窗沿上,探着身子跟地上的几位小朋友聊天。令人惊慌的是他家没有防护网,而且他越说越起劲儿。
一位老爷爷连忙制止地上的小孩子们跟他聊天,并将其劝回屋内。之后开始跟周围的人指责道:
“这家长怎么回事,这么大意,一点儿安全意识都没有。没按防护网也不照看着孩子,万一摔下来有个磕碰可不是小事。”
接着便说起他家有心的儿子:“自从有了孙女,我儿子就把家里所有边边角角都护起来。
钢蹦儿玻璃杯暖瓶都放到高处,小饰品啥的宁可扔了也不能让孙女够着。凡是孙女够的着的地方一律保证安全。哪像这家大人啊,太心大了!”
给予孩子行动自由,但不是所有的自由都值得鼓励,自由的前提是安全。
一些可能会受到伤害或者有生命危险的事情是需要家长们绝对禁止的。结冰的河面,川流不息的车辆,久盖的窨井,装热水的暖壶,高楼的阳台等很多危险都需要家长向孩子说明。
保护孩子安全,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身体边界
前几天,微博上有这样一则令人愤恨的新闻。
一所幼儿园里6岁的小孩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打到住院。
还这样狡辩:他不哭也不躲,我以为不疼。
这位老师其实是侵犯了小孩子的身体边界,并造成了严重伤害。更让人心痛的是:整个过程小孩的不哭也不躲。
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树立起清晰的身体边界,孩子就有可能屈服于权威不敢反抗,哪怕是躲避。
“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即便现在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大有人在。
但是有多少时候,怒气,焦虑,烦躁,迁怒等各种消极情绪让自己不假思索的随手就打。以至于逐渐形成了“越打越不管用,越不管用越想打”的习惯性发泄行为。
这种方式不仅没有让孩子感受到任何积极教育的信息,反而让其陷入深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中。
身体承受侵害的阈值越来越大,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再也收不住。
受到来自最亲的父母的痛打,就有可能忍受来自其他人的痛打,甚至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重要,不再珍视自己的身体。
曾看到过这样的新闻。
一位女子自爆被丈夫家暴,轻描淡写充满爱意的说了句:我相信他会改掉的。
都说家暴只有零次跟无数次,她的期待必然会落空。
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也一定要看到事情的背后,一次次忍受家暴是因为她对自己身体的不珍视,觉得仅仅是家暴而已。
教会孩子珍视自己的身体,就需要我们不依赖“打”来教育孩子。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这样一段话:“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方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
最后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给他们讲道理。”
提前跟孩子一起商量好哪种行为是犯错,确定好双方都接受的惩罚方式,并且只做到警戒作用,切不可过火。
这样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就会有心理准备,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会接受什么样的惩罚。
他会明白这惩罚只是针对他犯的错,而没有针对他本身,也不是因为父母一时的坏情绪。
语言边界
有人说过:如果从父母那里学到的第一母语就是对自己直接的攻击和贬低,或者是间接的挖苦和讽刺,那么长大后,他们评价起自己来只会更加残酷。
《母爱的羁绊》作者讲述了自己这样一段心理路程。
在很长时间里,不论她在哪干什么,脑海中总会有一群苛刻的批评者在提醒她,她永远不可能把一件事做好。
大扫除或者家居装修时:这所房子永远不会变成你想的那样。
健身时:再努力也没有用,你身体在走下坡路,你就是个懦弱的人。
做财务决策时:你就是个数学白痴,你的财务状况也是一团糟!
跟异性相处时:还看不出来你是个失败者吗?总是找错误的男人!
跟孩子出现问题时:你的人生选择已经伤害了孩子,你应该感到羞愧!
这些诋毁的话让她觉得无论自己多么努力,也永远无法做的足够好。
究其原因,是小时候在父母的消极语言攻击下,看不见真正的自己,只剩下被消极语言扭曲了的自我。
《走出原生家庭创伤》一书中这样写到:“幼年时的我们在父母施加的言语之伤面前是异常脆弱的。
由于我们脆弱和不成熟的儿童天性,父母就是我们整个世界。我们不得不尊重和依照父母创建的世界规则来生存。”
如果父母说我们是糟糕的,没有价值的,不堪的。作为孩子的我们就会把这些负面评价内化成对自己的信念,最终活成了父母嘴里的样子。
情感边界
“哭什么哭,还有脸哭?再哭滚出去!”
“去,去,去,一边去,哪有功夫陪你!”
“看你高兴的那样,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你还生气呢?供你吃,供你穿,你倒是长本事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情感都被否定,得不到应有的表达和释放,最终压抑在心里,不再表达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交流并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扩宽亲子间的情感边界,接受孩子的感受,体验他的情感。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孩子也一样。
你看起来很生气!那你一定很失落!是失望了吗?类似这样简单的话语就让孩子的情感得到认可,找到发泄的突破口。
亲子间不是只有语言链接,还需要稳定的情感链接,他才会明白,不论他怎样,都是被爱的。
得到自己最亲近的父母的认同,这是他建立安全感最主要的来源。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个人对他毫无保留的爱着,无条件的爱着,接受他的好,也接受他的坏。
如果这个人是父母,那他一定会勇敢的成长成自己真实的模样。
作者简介:昱小涵,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