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心:浅谈《半生缘》

浅谈《半生缘》

世钧,你幸福吗?”

曼桢这一问贯穿始终。世钧虽不语,可两人早已心照不宣。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只是岁月,年深月久便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抗日战争十年,几对年轻人生逢乱世,介于封建与新式之间,亦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述,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却是大不一样的。顾曼桢、沈世钧、许叔惠、石翠芝、顾曼璐和祝鸿才等人诸多不幸,也映射了一个不幸的乱世,一个苍凉的时代。

顾曼桢这个人物就像是笔者自身,一样没落的家室,一样骨子里的倔强,博览群书,不落世俗,却被世俗所迫害,是悲剧的典型。张先生对她的刻画是大为手笔的,一则是突出她的旗袍,这是民国之美,上海之风。二则是突出她的家世,其姊姊顾曼璐为了赡养全家,供妹妹弟弟们上学堂,无奈沦为风俗,做了妓女。纵然她有民国之风,却难掩其家世之瑕疵。这一点无疑在她和世钧相恋相爱,谈婚论嫁之际被无限放大,成了她和世钧渐生嫌隙的导火索,后来也使她堕入深渊,经人生百变,尝世间极苦。

沈世钧倾心于顾曼桢,无奈其家世为世人所不屑,为家庭所不容,本想瞒天过海,被曼桢严词拒绝,两人心生嫌隙,赌气不见,后与翠芝成亲。怎料的个世事无常,一误十四年,如书中讲到的,人过三十后,十年八年都是顾指之间罢了。沈世钧的一生是庸庸碌碌的一生,虽膝下承欢,但终不得所爱。虽志在四方,却安于现状,一再妥协。

许叔惠,与世钧,曼桢是挚友,出身寒苦,但学识渊博,能说会道。几次到南京,偶与翠芝相识相知,自知门不当户不对不能表以心意,后赴美留学,逢战事之秋,十年不得归。许叔惠在当时是个先进有为的青年,属意翠芝,可叹命运弄人,世钧和翠芝结了婚。他明白朋友妻不可欺,尽管他们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错误的婚姻,愤慨出国,归来时亦是孑然一身。

顾曼璐这个人物要一分为二来说。一来十七八岁的她也是出落窈窕,天真浪漫,自小与张豫瑾订婚,无奈乱世,父亲早亡,举家合院,作为大姊的她自是责无旁贷,只得靠混交际混口饭吃,这一点倒是无可厚非的,不论她做的什么,赚的什么钱,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尽到了上养下育的责任。二来是她嫁与祝鸿才以后,两次堕胎,不能生育,丈夫在外沾花惹草,虽又气又急,却无可奈何,自此性情大变甚至心理扭曲,为挽夫心,竟假病设计染指并圈禁其妹一年直至其妹难产。曼桢借此逃脱,心里对这孩子是既憎恶又挂念的,虽然这孩子本身就是个错误,但也是十月怀胎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孩子是无辜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的啊!

因为对孩子的爱,曼桢无奈与祝鸿才结婚。可她与祝鸿才终究不是一路人,后又与其离婚。可以说妹妹曼桢悲剧的一生她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她供育了妹妹曼桢,同时也亲手毁了妹妹一生。她的结局固然是可怜的,但也是遭人恨的,这也许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祝鸿才这个人是很可恶的,可以说他什么都得到了,钱财,女人,尽皆有之,也可以说他什么也没得到,不珍惜曼璐的患难真情,也终日被曼桢冷眼相待,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从来不知家庭的幸福。他这个人有情还似无情,最不可知道的就是他有爱过顾曼璐吗?如果说不爱,他为什么抛妻弃女与曼璐成婚,后来曼璐死了他还常常拿着曼璐的照片感极而泣?如果说爱,他又何至于成婚之后弃曼璐不顾,一昧追寻顾曼桢?

于乱世之中,几个看似不相干的年轻人,几个看似毫无瓜葛的家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顾曼璐设计其妹曼桢,使曼桢失爱于世钧。沈世钧听曼璐之言,误会曼桢嫁了豫瑾,远走他乡,与翠芝成婚。翠芝几次寄信于叔惠无果,误以为叔惠属意曼桢,最后接受了世钧。叔惠见世钧与翠芝成亲,便也断了念想,赴美留学。

有些人走着走着也就散了,有些事想着想着也就淡了。再回首,满目萧索,满心凄凉。

如张先生所言,于千万人之中,刚巧遇上,却唯有轻轻一问:噢?你也在这里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