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民盟先贤楚图南诞辰122周年|楚图南的治学与书法

楚图南(1899-1994),云南文山人,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严谨治学且享有盛誉的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收藏家、学者,还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大家。年轻时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四处奔走、颠沛流离、历经劫难。参与起草新政协宣言并参加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主席与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1981年楚图南与许德珩、周谷城担任首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奠基人之一。楚图南的一生跨越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既有书斋生活,又有出生入死的经历。他身居高位,在中外民间友好往来上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在书法艺术的修为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貌。他的书法肇始于汉碑,脱胎于颜体,受益于爨碑,博采众家之长,字体稳健大方,法度严谨,字如其人。

楚图南对于海内外机构或友人索求书法,几乎是有求必应,他认为这是他力所能及、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方面,而且从不求回报。

晚年为天坛题写的“神坛气韵传千古 天人协和礼万邦”,以及在中国诸多名山大川的题词等,体现其书法的庙堂之气,也反映了楚图南先生希望延续民族传统,崇尚和谐的愿望。

楚图南的书法作品上常用的两方印章铭文为“但愿人间皆乐土”“但开风气不为师”,并以此名斋号:“两但斋”,表达了追求人生理想及实现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望。楚老一生祥和平静、性格坚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做人、做事的道理。非常值得欣慰的是许多热爱楚老书法诗词的人士喜爱临摹“楚体”。

楚老一生治学严谨,书法成就斐然。除喜欢读文史类古籍外,他还十分喜爱收藏书画文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在闲暇之时经常光顾隆福寺一带的古董书店。楚先生对历史旧物很是在意,也颇为在行,并由此与故宫结下不解之缘。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保管档案记载:1965年6月故宫博物院接到“中央文化部文物局”专文,将一批“明清人法书及文物”拨交故宫博物院,文件附有移交文物清单,其中记有“廿四孝廿四节气石章四匣24方,楚图南捐”。接到来文后,故宫博物院派专人接收了这批文物,在经过逐一清点、登记、造册、审鉴、定级等相关程序后,转入库房收藏。这套印章为青田石质,分装于4个黑色漆盒内,每盒中置6枚。盒盖面上有用金漆绘制的“双龙图案”,用金漆书写的“御题棉花图”字样。每一方印纽皆以浮雕刻出人物造型,神态不同,各代表着二十四孝中的一个典故;每方印的边款则对应阴刻出二十四孝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印纽雕工细腻,刻字疏朗俊秀,且相应成套,实属难得。楚先生曾对此套印章做过深入的考证并打了印样,还亲自将译文撰录在印样旁。他认为此印章极有可能是从清宫流失民间的,这也是楚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收藏之一,他捐给国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994年4月,楚图南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著有小说《没有仇恨和虚伪的国度》,散文集《悲剧及其他》《刁斗集》《荷戈集》《枫叶集》等著作,翻译了美国惠特曼诗选《草叶集选》、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选《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德国哲学家尼采名著《查拉斯图如是说》,这些作品至今仍有相当影响。

“但愿人间皆乐土,满头何惜尽秋霜”,历经五四运动、十四年抗战、新中国成立,楚图南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爱国爱民、修德守身。作为中国民主同盟最早的领导人之一,他和闻一多、李公朴等民主人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自由,直面淋漓的鲜血。楚图南的一生是为国家奉献的一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全身心地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努力工作,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外民间友好往来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在书法艺术的修为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作者:张鸿俊

编辑:鲍家树 赵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