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这两种底层基因,大约从10000年前就已经有了

前面一篇文章,我们讲了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是怎么来的,今天聊聊中华文明的基因,一个民族的性格,张宏杰老师说,中华文明的性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血缘家族和祖先崇拜。

细心的人可能发现,很多古老的村落中,中间一般都有一个空旷的广场或者一个公共的区域,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客家的围屋、广东人的祠堂。在西安市人民北路附近有一处文化遗址,叫姜寨遗址,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距今将近7000年。这是一个村子,里面有100多座的房子。考古学家发现,这些房子的布局很有特点,它们分成5组,都围绕着村子中间一个很大的广场,房门都开向广场。中间的广场就是用来举办家族聚会和祭祀的地方。其实在全国很多地方有有各种祭祀的传统,祭祀的目的当然是纪念祖先,同时也是一种家族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注重血缘家族是一大特点。一个村落或者一个部落,靠着血缘关系将大大小小的家庭连接在一起,组织一个大的家族。那为什么会有这种家族文化呢?其实这和古代的农业社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在农业社会,人们只能靠农业为生,而土地是无法移动的,不像游牧民族可以随时迁移。所以,大家只有生活在他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那也是他的子子孙孙续继生活的地方。所以,一家几代人都要生活在一起。这样就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它无疑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组织得很好的制度之一。

而且在文化方面,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这种制度合理,或者是这种社会制度的理论说明。比如儒家中提出的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中有三种是家族关系。其余两种,虽然不是家族关系,也可以按照家族来理解。君臣关系可以按照父子关系来理解,朋友关系可以按照兄弟关系来理解。在通常人们也真的是这样来理解的。但是这几种不过是主要的家族关系,另外还有许许多多。公元前有一部最早的汉语词典《尔雅》,其中表示各种家族关系的名词有一百多个,大多数在英语里没有相当的词。

说完了血缘家族文化,接下来再聊聊祖先崇拜,这个就更明显了,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特点之一。这种特点表现在文化上,道家思想可以追溯到上古黄帝的思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以老子、杨朱、庄子为主的道家学派;儒家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宗法制和礼乐制度,在汉武帝时期演变成为儒家的三纲五。不仅在思想文化上,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威都要从祖先继承,即使是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创建汉朝的刘邦则不然,他出身平民,却取得了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根据,董仲舒就提供了这种根据。

在思想文化甚至国家治理上,我们通常认为古代更有智慧,甚至古代社会更接近完美的理想社会。在老子《道德经》中,他描述了“理想国”的场景,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这种人人各得其乐的“小国寡民”理想世界,正是古代人的家族式的部落形式。

在民间习俗上,中国人更是特别注重祭祖,在每年的大年初一或者清明节,都是传统的祭祀祖先的日子。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人死了会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佛教认为人死了会进入六道轮回。而中国古人则认为,人死后会到阴间,并且永远生活在哪里。对于中国人来说,祭祀祖先既是一种对先人的缅怀和思念,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那这种观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张宏杰老师说,这种观念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当部落的规模从几十人到几千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凝聚力,所以这个时候祖先崇拜就发挥作用了,这种观念可以让人们对祖先充满敬畏,并且仅仅地团结在一起。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很多部落转化为“邦族”,也就是原始的国家。这些原始国家都是以供奉祖先的宗庙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而且它们的政治结构也都是血缘结构,家长中辈分最高的就是家长,也是部落的首领。后来这种原始国家的血缘结构,后来直接演变为了夏商周朝的政治结构。

夏商周三代的城市遗址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宗庙都位于国都的绝对中心。而且兴建都城时,第一位要考虑的是宗庙。或者换句话说:建都,首先是为了祭祀祖先。《礼记·曲礼》说:“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要建一座宫殿,首先要考虑的是把供奉祖宗的宗庙建好。

好了,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华文化中两个重要的基因:一个是血缘家族,一个是祖先崇拜。而祖先崇拜并非中华文化独有,在人类早期的社会中,大部分文明都有类似的特征,甚至直到今天,非洲的原始部落,还保持着祖先崇拜的传统。

(0)

相关推荐

  • 从中国姓氏文化的变迁,解读洪姓的来源与文化内涵

    T6t12020.02.08 17:11:29字数 3,560阅读 222洪字,在字典里面有很多种释义,比如形容声音大,比如指代洪水,又或者指某些水名.州名.山名.这个字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指洪姓. ...

  • 三大特质熔铸早期中华文明基因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优秀的文明基因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在中华文明的早期阶段已经形成三个基本特征.2011年12月10日,仿司母戊青铜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 ...

  • 黄帝的25个儿子

    皇帝的二十五个儿子 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搓土造人,再有三皇五帝,秦皇汉武.悠悠中华,历经千年传承不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人民吃苦耐 ...

  • 第344期 | 两种文明下的两种思维

    中国的传统艺术和西方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中国古代的艺术题材主要是自然,山水花鸟,田园风光. 西方艺术的主要题材是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根本的区别呢? 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一直是农业文明,财富 ...

  • 追根溯源,人类历史文明其实只有两种

    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纵观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中国,古巴比伦,其历史文明无一不由自己的母亲河所孕育而来.   然而到了现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已然成为全球性问题, ...

  • 魏晋风流,中华文明的另一种可能?

    我的著作<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收入"世界华文大家经典"再版,趁此机会写一篇文章,谈谈我对魏晋文明的看法. 在中国文化史的叙述中," ...

  • 第八百二十三篇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1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 --红山.良渚.仰韶大墓随葬玉器观察随想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李伯谦 X图1 图2 赤峰市林西县白音长汗出土的女神石雕像. 在大约距今5500 年至4500年的新石 ...

  • 第八百二十四篇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2

    X图1 图2 赤峰市翁牛特旗大南沟出土的彩绘鸟形陶壶. (续)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模式 红山文化类型与良渚文化类型,发现早,资料丰富,研究也最为深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发现较迟,资料也不是很多,但一 ...

  • 超3成国人睡眠质量不合格,这两种人体基因突变竟是关键?

    正所谓: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 对于我们这些勤劳淳朴的中国人而言, 辛苦劳累的了一天, 晚上一躺就睡的那一瞬间实在是太幸福了! 但面对这个快节奏的年代, 人们为了获取更加多的时间, 甚至牺牲了我 ...

  • UC头条:为什么说伏羲打开了中华文明之门, 神农种下了中华文明之根

    摘要:如果说伏羲因为发现天地之间规律,创设八卦系统而为华夏文明打开了文明之门的话,那么神农则是因为开创.发展了农业.中医药事业而为华夏文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点击加载图片 华夏文明开始于伏羲.因为 ...

  • 为什么说伏羲打开了中华文明之门, 神农种下了中华文明之根

    摘要:如果说伏羲因为发现天地之间规律,创设八卦系统而为华夏文明打开了文明之门的话,那么神农则是因为开创.发展了农业.中医药事业而为华夏文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点击加载图片 华夏文明开始于伏羲.因为 ...

  • 第1545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获重大进展 可追溯到4500年前

    X在山西南部陶寺遗址发现的古观象台,距今4000至4400年. 本报讯(记者代丽丽)我们常用"上下五千年"这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究竟有多长,五千年的说法 ...